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微观机制,并运用企业层面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上述机制的存在性,接下来基于面板数据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效应进行计量估计。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产业集聚效应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其融资效应由合资企业、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企业和未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企业依次递减;而在信贷市场上,FDI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却起到截然相反的融资效应,对于合资民营企业起到明显的融资缓解效应,却加剧了非合资企业原本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融资的新视角,本文运用192家民营企业面板数据经验分析了FDI对民营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出口更为依赖外源融资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合资民营企业和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民营企业的出口起到融资缓解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当地融资则加剧了未处于产业集聚区的非合资民营企业出口的外源融资困境;对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修正的欧拉投资方程,本文运用674家民营企业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了FDI与国内不完全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面临融资约束,而国有企业却不存在融资约束;FDI通过产品市场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中小型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得到缓解的程度最为明显;而在金融市场却对中小型和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国内不完全金融市场明显加剧了小型及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其做大做强的现实瓶颈。文章基于2016年—2020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干预、银行业竞争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银行业竞争能够通过企业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但当地区银行业处于过度竞争或弱竞争时这种缓解效应会受到抑制;银行业竞争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因政府干预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政府干预过强地区,其缓解效应不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民营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而金融机构则应因地制宜发展银行分支机构,以最优竞争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5.
车嘉丽  薛瑞 《南方经济》2017,36(6):92-114
文章以200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产业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激励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其核心机制在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对国有企业,产业政策的激励作用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更加明显,相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政策激励对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的融资约束更加显著。此外,文章还进一步检验了产业政策激励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两种机制: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文章扩展了融资约束的研究边界,深化了对产业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实施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以往研究中忽视的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性特征,利用上市企业关联交易数据库和企业年报获取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融资约束与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间存在的复杂影响。多种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二元边际呈现显著的制约效应,并且这种约束效应与融资约束强度存在正向关联,对于集约边际的负向影响均高于扩展边际;第二,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二元边际影响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尤为显著,但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并不存在负向影响,即金融压制体制以及银行信贷"所有制歧视"可能极大地阻碍了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第三,在不同对外投资类型中,生产型、研发型和资源型对外投资所产生的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约束对其ODI二元边际均呈现一定的抑制效应,尤其对于生产绿地型投资的约束效应最强。因此,对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消除银行贷款活动的"所有制"歧视,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中国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主要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传导机制。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及东道国对FDI吸收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同时,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本存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政府融资的重要形式,城投债发行不仅对企业投融资行为影响深远,而且影响着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分析并检验我国2005—2017年地方政府融资与信贷资源配置的内在关联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由于政府担保机制的存在,以城投债为代表的政府融资行为对民营企业产生了显著的信贷挤出效应,且在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地区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显著抑制民营企业信贷融资,挤出了其资本投资;第二,由于研发创新的累积性特征,政府融资的挤出效应致使微观企业通过调整商业信用结构来应对外部融资约束,从而保持研发投资的稳定性;第三,政府融资的挤出效应会加剧地区资源的错配程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困境进而优化资金配置效率以提升发展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转型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度的数据,研究企业层面的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投资与投资者情绪显著正相关;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高度敏感,我国A股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融资约束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刺激了企业的投资需求,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2)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效应显著强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0.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提高创新力的主要动力,然而由于资金限制,其创新投资受到了严重阻碍。基于此背景下,以2014-2018 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Hansen 多重门槛模型,研究不同股权性质下的融资约束门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资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表明:首先,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资呈单一门槛效应,当融资约束较小时,两者间无显著关系,但随着融资约束程度加大,两者呈负相关。其次,不同股权性质下的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不同,融资约束与国企创新投资间为三重门槛效应,呈“倒V”形;而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限制,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资间呈双重门槛模型,即随着融资约束程度加大,其抑制作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1.
投资是拉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外商直接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不断扩大。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主要对外资影响就业的机制展开分析,分别从劳动需求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人力资本提升与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六大机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更正说明     
《南方经济》2012,(2):49
我刊于2012年第1期刊发的论文《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证据》,第一作者孙灵燕的工作单位为: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Email:sunlingyan83@163.com,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56号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邮政编码:250002。  相似文献   

13.
邵帅  辛晴 《南方经济》2015,33(12):10-25
文章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1-2007年的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倍差法的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实证分析了出口对我国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出口能够显著缓解不同融资方式下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但是,出口的这种融资约束缓解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上表现出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大中型外资和民营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尽管出口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途径,但过高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易遭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要真正解决我国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还需要立足国内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中国节能环保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方式、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激励效果明显;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重,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就越小;而税收优惠反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其中对民营企业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市场补偿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不显著的负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一个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引入产品竞争市场上的转换成本阐述了在内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挤出效应发生的微观机制。文章指出国内融资体系在资金配置结构上的失衡是造成内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因此疏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从而提高内资企业竞争力是减小挤出效应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随着中国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对1984年至2003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由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经济增长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技术效应、贸易效应和就业效应是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在改善企业投资不足的同时会刺激企业过度投资;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投资不足方面无显著的所有制差异,但在过度投资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更易导致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机制检验发现,降低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分组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缓解”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加剧”作用主要体现在小规模企业。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约束企业投资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邓启峰 《北方经济》2007,(22):75-77
文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10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前10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杰 《特区经济》2016,(5):46-47
当前工资收入依旧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综合效应三大效应来影响职工工资。本文主要研究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首先分析两者联系的理论机制。在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前提下,根据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生产力理论对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变形。本文通过计量方法发现上海市国内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促进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江苏省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融资约束等因素对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影响。论文发现生产率和融资约束都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重要变量,相比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受融资约束的影响更加强烈;融资约束的影响会随着生产率水平而发生变化,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融资约束变量在企业对外投资决策中产生的影响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产率和融资约束只对企业是否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以及海外投资项目数量产生影响,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