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农村进入城市暂住户两份调查数据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和正规就业群体间的就业差异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与正规就业群体相比,非正规就业群体获得白领的概率下降了15.67个百分点,这些差异中市场结构因素可以解释的部分达到了100.45%。与此同时,如果非正规就业群体与正规就业群体面临着相同的就业结构,非正规就业者从事白领工作的概率会上升8.85%。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建立OLS回归方程以及Oaxaca—Blinder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我国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正规就业收入有明显影响而对非正规就业收入影响很小,社会资本是影响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收入的主要因素但对正规就业收入影响不大。 Oaxaca—Blinder 的分解表明: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者和正规就业者收入差距的50.69%归结于流动人口内部特征上的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是造成其工资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就业规模估算及其特征——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当前城镇就业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对非正规就业概念模型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网站数据搜集和二阶聚类分析的方法,估算重庆11年非正规就业规模,探讨其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发现,重庆非正规就业规模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总体趋势。重庆非正规就业中存在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和灵活型的非正规就业者。根据对其历史发展规律的判断,包含大量新型就业形态的灵活型非正规就业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多,而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将会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4.
谢敏 《理论观察》2007,(6):108-109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非正规就业群体相比,导致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因素除却市场与个人之外,还有其特殊之处,即它主要是由二元户籍制度,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性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就业模式与郑州地区女性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发展,正规劳动部门和非正规劳动部门的明晰化,必然对女性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考察我国就业模式的转变入手,对郑州地区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状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有关对策。一、非正规就业的界定及国外女性非正规就业发展状况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最早见于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就业领域及就业模式的分类。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又对非正规部门进行了界定,即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区域差异性、农业贡献递减性和工资性来源主导性等基本特征。就业选择对收入区域差异影响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收入效应单调递增,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收入效应各异,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收入效应为正。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应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细化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拓展人力资本投资渠道,提升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加大政府引导干预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2年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户籍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问题对于低工资收入人群来说相当严重;性别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及矛盾主要集中在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而对于中高收入的劳动者而言,尽管收入越高性别工资差距越大,但都与个人特征相关;户籍工资差异和性别工资差异呈现出随收入增加而扩大的趋势,但鉴于工资差距原因不同,户籍歧视是主要阻碍劳动力市场的“帕累托效率”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农民工群体日渐扩大,这一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扩大,加剧城市社会保障资源的紧缺,由此引起了非正规就业群体与社会保障资源的不对等性。同时由于农民工这类非正规就业群体在意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我国在开展社会保障制度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文章研究基于现有的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农民工的特点,分析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提出完善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周春芳  苏群 《南方经济》2018,37(7):96-112
文章利用CHIP2002和CHIP2013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法,比较了不同时间维度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全方位扩大,且低分位数上的增速最快,致使2013年其各分位数上的性别工资差距超过城镇职工。其中,低收入城镇职工与中等收入农民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来源具有相似特征。第二,系数效应是造成城镇职工和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两个群体的性别歧视均有所增强。但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歧视较大且增速较快。由于低收入群体中性别歧视的快速增长,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遭受性别歧视最严重的群体由2002年的高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和高收入的女性农民工,转变为2013年中等收入的女性农民工和低收入的城镇女性职工。第三,尽管针对中高收入城镇女性职工的市场前歧视和市场歧视均有所弱化,但低收入的城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及其回报率仍低于同类男性,呈现与女性农民工相似的特点。上述结果意味着,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不同户籍、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应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差别化的性别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晓扬 《浙江经济》2003,(15):27-28
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化,企业用工制度的日趋灵活,劳动力市场配置特征的日益明显,当前,劳动者的就业模式正在出现向“非正规化”转变的新趋向。而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劳动力调整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失业和就业形势,指出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妨碍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阐述了调整就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14.
《Local Economy》2007,22(2):207-212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疯狂侵略,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片国土沦陷,人们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与权力,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历经磨难、辗转迁徙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但由于内迁人口数量众多,加之西部大后方本身生产力低下,虽然内迁了许多的机关、学校与工,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提供给社会的就业机会并不多,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更是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就业思维转变与就业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我国的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出发,质疑我国现行的就业思维,提出了新的就业思维,并对新的就业思维做制度表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时代,这给中国的就业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经济、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以逐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19.
Per Skedinger 《De Economist》2018,166(4):433-454
In Sweden, a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marginal groups tend to be overrepresented in non-standard employment. A decomposition of the employment rate of full-time workers on permanent contracts reveals that non-standard employment contributes to a substantially weaker labour market attachment for females and the foreign born than suggested by conventional employment figures alone. Our econometr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egative wage premia associated with fixed-term employment are considerably smaller in Sweden, both for natives and foreign born, than those that have been found for other countries. This may be due to a highly compressed wage structure and extensive coverage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 Sweden. On the whole, the type of fixed-term contract seems not to matter for the estimated wage premi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