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向假冒商标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本文论述了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性质。第一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一种滥用商标的行为。第二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第三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与一般的假冒商标行为相比较 ,具有不同的特征 ,作者从行为主体、行为人主观、行为对象、行为内容以及行为后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 ,作者阐述了我国法律对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商标声誉攀附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擅自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不仅可能构成商标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商标声誉攀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不是商标标志的区别功能,而是商标的声誉,因此与商标侵权行为存在本质区别。同时,商标声誉攀附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在外延上存在互不重叠之处,因此对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规制难以涵盖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从而有必要对商标声誉攀附行为进行单独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3.
擅自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不仅可能构成商标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商标声誉攀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不是商标标志的区别功能,而是商标的声誉,因此与商标侵权行为存在本质区别.同时,商标声誉攀附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在外延上存在互不重叠之处,因此对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规制难以涵盖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从而有必要对商标声誉攀附行为进行单独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4.
一、商标侵权行为的定义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或者干涉、妨碍商标所有人使用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商标反淡化保护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标淡化概念及特点“商标淡化”(TrademarkDilution)是指削弱具有较高知名度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弱化或丑化其代表的良好商业信誉或商业形象,并可能最终导致其失去商业价值的行为。淡化行为往往通过将与他人的“名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业标识用于不同或不类似的商品、服务上,来割裂该“名牌”商标与特定的商品、服务之间的联系。例如:将“雀巢”商标用于服装,将“耐克”商标用于食品等等都是典型的商标淡化行为。淡化行为不同于传统商标侵权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淡化行为侵害的对象可以是注册商标也可以是未注册商…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湘莲”商标争议案中.认定“湘莲”为使用在莲子商品上的地理标志,并依据《商标法》第16条的规定撤销了福建省某莲业食品有限公司在莲子等商品上注册的“湘莲及图”商标。这是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首次在商标争议案件中认定地理标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由于涉及地理标志的商标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7.
张军凌 《企业研究》1994,(10):37-37
“商标”是识别商品的标志,是区别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的显著标志,仅占商品方寸之地的小小商标,凝聚着企业在为提高某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等方面所付出的诸多心血,从一定程度上讲,商标是产品质量、企业(公司)信誉的象征。 一、商标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12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以商标[2003]45号件确认:……第12类摩托车等商品上的“HONDA”商标是“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注册商标,注册号为314940号,其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南海市某摩托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公司”),生产、销售的摩托车上单独使用了“HAODA”标志,与314940号注册商标“HONDA”相近似,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颜色组合商标的申请与审查》一文中曾指出:仅由一种颜色作为全部要素构成的商标属于单一颜色商标或单色商标.而不属于颜色组合商标。根据2001年第二次修改通过的我国《商标法》第8条关于“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规定.“颜色组合”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10.
朱军华 《公司》2002,(7):37-38
某飞达食品机械厂系私营独资企业,其企业规模较小,仅生产4个型号的糖果包装机。2002年3目,为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该厂印发大量的广告宣传资料,宣称其采用西德技术生产制造16种型号的糖果包装机。一些糖果生产企业获悉后前往联系购买。由于飞达食品机械厂的生产品种较窄,许多客户提  相似文献   

11.
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它是我国商标家族的重要一员,证明商标与一般的商品商标、服务商标不同,在保护名牌产品、消费利益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对证明标志的保护,从国际上来看形式不一,  相似文献   

12.
1商标、商标权的含义与特征在各国 ,商标的定义并不完全一样。我国《辞海》对商标作如下表述 :“工商企业为区别其制造或经营某种产品的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一般用文字图形或记号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装、招牌或广告上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宣传物《WIPO概况》中定义为 :“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或这种企业集团的商品的标志。”综上所述 ,商标是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竞争者区别开来而使用的标志。商标具有显示区别、标明来源、识别质量、广而告之的功能 ;显著性、专业性和竞争性是商标的基本特征。从…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城市或地区驰名商标的多少及其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是该城市或地区经济繁荣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强化商标意识,实施商标战略是新经济时代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牛铁山 《企业活力》1992,(12):30-32
<正> 商标是区别不同生产者的商品的标志,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信誉和产品质量,是企业一种有价值的财产。作为市场竞争的通用手段,商标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以前,我国企业受产品经济的影响,对商标作用的认识是很不够的,更谈不上研究和运用商标策略了,从而造成了我国企业的商标策略运用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局面。我国企业要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在市场这个商品的战场上取胜,就要使商标这个“商战利器”更锐利,就要正确的运用好商标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商标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许多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成为商标侵权者关注的对象,"仿冒、假冒"商标现象日趋增加。这些"仿冒、假冒"商标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给司法审判带来困境,其中商标近似的判断尤为突出。尽管我国商标法及司法解释等对商标近似判断原则、方法等作了规定,但实践中依然对商标近似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本文在界定商标近似的基础上,分析了判断商标近似的主体标准、客观标准,并针对现有规定存在的缺陷,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熊荣生 《企业经济》1990,(11):26-28
<正> 一、商标的概念及其作用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信誉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誉的标志——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财产。它体现和凝集着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供优质服务所作的一切努力。那么,何谓商标?商标即商品的“脸面”,是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在自己的商品上附加的显著标志,用以区别开其他商品。商标通常为文字、图形,或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3条的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此外,根据《商标法》第13条、第14条的规定.驰名商标无论是否在我国取得注册均是我国商标法保护的特殊商标类型。但是,我国《刑法》第213条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对象仅仅包括他人所有的注册商品商标。然而.从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假冒商标侵权案件来看.侵权对象不仅包括商品商标.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商标.并且侵犯其他类型商标权利行为的严重程度不亚于侵犯商品商标权利的行为。因而.假冒注册商标罪只保护注册商品商标权的立法模式的合理性遭到了诸多学者的质疑。本文拟从刑事立法的必要性和谦抑性标准入手.对我国侵犯商标权罪的犯罪对象立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用好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战略,是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联合商标是相对于正商标而言的,正商标即最先注册的商标。例如,杭州娃哈哈食品厂除了注册“娃哈哈”商标外,又在同类商品上注册“娃娃哈”、“哈娃娃”、“哈哈娃”、“娃哈娃”、“小哈哈”等商标,“娃哈哈”为正商标,后面几个为联合商标。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8条规定:擅自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属商标侵权行为。在实践中,判定商标之间是否近似,是准确核准注册商标专用权及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旭 《企业导报》2012,(12):143-145
商标淡化理论建立在混淆误认理论的基础上,伴随着商标立法从对公众利益的关注到商标权人利益的关注发展起来的。商标淡化是未经驰名商标商标所有人许可,在不相同、不类似的产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可能会减少或削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的行为。美国、欧盟和日本立法在淡化标准、地域范围、淡化类型、金钱赔偿等方面的规定,为我国我国商标淡化中关于对象、行为及损害后果要件中的几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