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汇率制度、金融机构体系 ,尤其是银行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国际储备体系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诸如汇率制度的差异性 ,各国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运行 ,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步伐过快 ,金融环境污染和金融生态失衡 ,这些缺陷是酿成一次又一次国际金融危机 ,阻碍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2.
3.
由于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国际竞争白热化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需要一个能稳定货币与物价、能平衡财政收支、能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高效、灵活、安全的国际金融新体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需要改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先天不足、时代缺憾和体系自身等方面的弊端,需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变革。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过程中,我国应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制定,增强金融安全意识,鼓励金融体制创新,从而确保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本认为,国际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国际货币制度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国际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是保证国际货币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垄断性与不完善的约束机制是造成国际金融资源过度开发乃至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要适应国际金融资源合理开发与配置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经济脱离实质经济的过度扩张。恐慌有自我正名的能力,由于市场的双重标准的存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抵抗恐慌自我正名机制的能力更加脆弱。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受到恐慌自我正名机制的攻击而爆发金融危机时,危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会通过一定的途径扩散到其它的一些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空前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007年,美国次级债问题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现象,使国际金融出现了新动向,即价格风险、金融产品风险、经济全球化已经转变为制度风险、资源价格风险和投资全球化。通过一系列策略的实施,美国的金融地位将得到全面巩固和提升,美元霸权将进一步强化。在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加快的趋势下,我国金融规模效益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但我国金融规模与金融质量之间的“不和谐”引致了一系列国内金融新问题:金融质量缺失的风险问题、金融质量不足的环境问题、金融质量失衡问题和金融安全问题。因此,需要抓紧时机、把握方向,努力成为金融质量大国,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9.
国际金融并购与中国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并购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而言。它是一柄“双刃剑”,既为我们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本文从分析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并购的原因与特点出发,对此次金融并购浪潮对我国金融安全的不利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主要是指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本综合各家之说,论述了金融全球化的实质及其两重性,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风险加强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以及如何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中趋利避害并使之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1.
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金融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风险,本文论述了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态及我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融合状况,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就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加快我国金融全球化进程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部金融》2005,(6):56-5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金融理论研究和宏观调控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统计制度体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今后中国金融统计发展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Probit模型,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金融不同的稳定状态作为被解释变量,围绕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展开分析.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不利于中国金融的稳定,但是,这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稳定的.而房地产金融市场、外汇储备、国内债务规模和股票市场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金融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风险。本文论述了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态及我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融合状况 ,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并就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加快我国金融全球化进程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伦敦G20领导人金融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关于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张,制定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即"中国蓝图":明确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提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内容和路径.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新贡献,必将会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实施"中国蓝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把握的问题是:以IMF改革为突破口、打破美元垄断地位、实现中国由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解决人民币国际化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两个关键问题、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环境的动荡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压制使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已不可能沿用传统的发展道路取得成功,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一体化实际上大大强化了发达国家实施金融压制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把发展“金融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金融优势地位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以金融形式占有别国财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必须选择一条既能不断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又能不断提高金融效率和功能的超常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伦敦G20领导人金融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关于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张,制定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即“中国蓝图”:明确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与原则、提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内容和路径。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新贡献,必将会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实施“中国蓝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把握的问题是:以IMF改革为突破口、打破美元垄断地位、实现中国由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的转变、解决人民币国际化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两个关键问题、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运用Probit模型,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金融不同的稳定状态作为被解释变量,围绕资产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展开分析。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不利于中国金融的稳定,但是,这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稳定的。而房地产金融市场、外汇储备、国内债务规模和股票市场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远虑即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长期政策取向,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平台、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两轮驱动、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九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近忧则是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当务之急,认为近期保持主要货币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加强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和促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实际经济由于实际资本形成缓慢而有增长减缓的趋势;另一方面金融资产总量有加速膨胀的趋势。金融资产膨胀速度与实际资本形成速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金融收益的实现又不能脱离实际经济,这种矛盾的发展是导致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