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汇率制度、金融机构体系 ,尤其是银行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国际储备体系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诸如汇率制度的差异性 ,各国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运行 ,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步伐过快 ,金融环境污染和金融生态失衡 ,这些缺陷是酿成一次又一次国际金融危机 ,阻碍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一问题更是成为世界各国金融学家研究的重点。2002年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APEC金融与发展”年度论坛,将全球金融稳定与金融体系的改革列入三个重要议题中。本文在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原因及客观评价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汇率问题的十点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汇率制度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发达国家的主导性和发展中国家的被动性差异十分明显。国际货币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由固定汇率安排走向浮动汇率安排。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无论是对国际金融汇率制度改革,还是对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国际货币格局,从短期看,美元的影响和牵动作用不可改变;但从中长期看,将逐渐形成美元、欧元和亚洲所依托的货币区域的新三极。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工具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其效应具有二重性,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隐含了新风险的引发。各国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应健全和完善衍生交易风险监管制度体系,引导市场参与者实现自律性约束和监管,加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的国际合作,保障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对以下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再认识和在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危机对中国外贸、投资、金融业等方面的影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与汇率走势;金融危机、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金融危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多位金融界知名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交流了观点,提出了中国在危机背景下如何避免风险、扩大开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研究一国经济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考虑汇率制度的影响。文章基于“三元悖论”分析了现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影响的必然性,透视了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制约效应。鉴于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流动,为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采取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并注重其他措施的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对现行汇率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本次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大缺陷: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与霸权地位,现行国际金融组织体系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现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因此,要改造和重塑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打破美元的垄断霸权;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和对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围绕金融创新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侧重于对金融创新安全性提供保障,并兼及创新动能释放的考虑。需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甄别金融创新的正当性并设定创新效应的评估、许可标准;激发金融创新的动力与潜能;设定基本的金融创新规程与权能体系;确立金融创新实施进程的风险控制标准;为金融创新引发危机的平复与善后提供规范;为形成金融创新干预的合理形式、结构确立规范或准则;保障金融创新活动与一般金融活动并行、交叉状态下的必要协调;等等。相应地,这一制度体系应包括诸如创新激励制度、创新权能与组织制度、创新甄别与许可制度、创新进程控制与风险防范制度、创新危机化解与善后制度、惩戒制度等多个制度子系统。  相似文献   

9.
金融制度大致包括金融交易制度、金融组织制度和金融保障制度。其中金融保障制度本身又可进一步分解为不同的具体类别,分别具有不同的制度意义与特定功能。我国的金融保障制度目前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制度体系不完善,制度目标与手段不匹配,基础性制度缺位,缺乏对金融交易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意识等问题。因而,对我国的金融保障制度体系进行重新审视、改造、完善乃至整体重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发行的渠道之一,由于汇率形成机制而被动释放出来的大量货币,导致国民经济产生波动.为了雏护我国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安全,必须进行汇率改革.本文研究揭示了人民币汇率选择的新特点,以期为制定汇率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三个地区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金融需求变化和金融运行现状,认为成都近郊城乡一体化地区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其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金融政策缺陷、农村信用社的体制缺陷和相关公共制度衔接不良。最后本文指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转变金融发展理念,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农村信用社,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才能实现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很高,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挑战。人民币汇率制度何去何从?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正式宣告瓦解,浮动汇率制取而代之成为各国的新兴汇率制度。这一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动荡不仅对世界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而且也使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国际金融领域由此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4.
湖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湖北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微弱。湖北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具体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与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有着严重的缺陷。湖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具体来说,湖北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应走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农村政策性金融要进行创新,并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同时应完善湖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无序化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功能缺陷成为国际金融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根源,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全球公平、公正、无歧视性的经济秩序成为时代的需要。“欧元“的诞生和顺利运行,无疑会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冲击,并同时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把欧元对现念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的这些影响统称为“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欧元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它实现了金融资源在全球的配置,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国际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金融监管难度增加。如何加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直面的新挑战。国际社会和各国必须采取新监督方式和策略,在金融监管体系、监管机构、监管对象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金融创新的日益频繁、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国金融监管当局要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机制,引导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发展,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监管体系与制度,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借鉴使用国外金融监管手段,结合中国国情,对即将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做好充分的监管准备。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先天不足、时代缺憾和体系自身等方面的弊端,需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变革。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过程中,我国应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制定,增强金融安全意识,鼓励金融体制创新,从而确保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9.
尽管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肆虐,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并未停止。在二者的合力下,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的顺利运行。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探索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成立新的世界中央银行或改革IMF,完善汇率体系,平稳汇率大幅波动,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等方面对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尤其是最近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与汇率制度的安排密切相关,从而使得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成为一个各国所需面对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深,金融业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将在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对此,提出了在此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选择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