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瑞 《魅力中国》2011,(6):64-64
《白鹿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并以全新的话语诠释了历史。从小说主题到思想内容,从叙事方式到人物格调,《白鹿原》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新历史精神,《白鹿原》也正是在新历史精神的指引下,开辟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因此,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发现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有关《白鹿原》的史诗性论述很多,但大多着眼于史,而忽略了该小说的诗性分析。故文章从小说的思想情感、手法技巧、语言特点几个方面分析《白鹿原》的诗性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远军 《魅力中国》2010,(6):270-270
《白鹿原》主要写从清末明初到解放前在白鹿村,白、鹿两家人的争斗为线索,写出了两代人的典型性格,而典型人物性格的发展形成是离不开典型的环境。而在典型的环境中典型的人物的性格发展有着偶然性,在偶然性中又带着必然性这样构成了小说中人物性格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在《白鹿原》中作者却是很好的处理了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是一部浸透了儒家文化思想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在文中着重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文章从分析《白鹿原》中朱先生、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等人物形象来印证儒家文化精神彰显下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电影《白鹿原》的英文片名是White Deer Plain,作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小说中的白鹿原是塬或台塬,而非平原,在对plain,loess plateau,yuan和loess tableland进行词义辨析的基础上,从交际翻译的角度,对译名失误的更正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被村民称作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的人",从《白鹿原》的人物形象白嘉轩入手,用"儒家文化"的理想层面来论证现实中的白嘉轩的"利己"德行。颠覆"仁义"白嘉轩的传统形象,对其形象进行"重构",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糟粕。  相似文献   

7.
正3月12日,投资3.5亿元的陕西省蓝田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除,结束了仅4年的生命。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是当地最早建成营业的白鹿原主题景区,开园之初,一天人流量曾高达12万人次,如今却遭拆除的命运,令人遗憾。《白鹿原》的小说、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带火了"白鹿原"。可既然是白鹿原文化民俗村,就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这是《白鹿原》扉页上的文字。1992年的春夏之交《,白鹿原》诞生。《白鹿原》的诞生,为中国文坛带来了福音,使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为…  相似文献   

9.
正白鹿原是陕西省的黄土台原,位于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据《三秦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以是得名。"白鹿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陕西作家陈忠实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让这片黄土地名扬四方。2016年5月开园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坐落在西安市蓝田县的西原上,总占地面积1200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坛,陈忠实是一位"安静"的作家,不造话题,不惹纷争.但近日随着《白鹿原》被改编拍摄成电影,这位老作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家,应始终不忘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92年,长篇小说《白鹿原》面世,这部50万字的小说展现了陕西关中农村的历史变迁.2012年,在这部作品问世整20年的时候,《白鹿原》又将在影院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西部大开发》2012,(9):115-117
耗资1.2亿、时隔20年,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全安将长达50万字的著名小说,打造为140多场,时长为15分钟的电影作品。这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的大挑战,更是史诗般剧作打造成功所迈出的成功的一步。电影《白鹿原》首映礼在西安举行,图为全体主创人员与小说作者陈忠实合影。摄影/孙昊电影《白鹿原》在小说《白鹿原》发表20年之后,终于上映了。她的问世,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与苦难,换回的一条爆炸式的新闻,吸引了国人的眼球,掀起了国产电影在观众中的轰动,也迎接来自各方的回应与评论。这也注定了这部作品的不平凡。  相似文献   

12.
带着对影视文化产业的许多问题.我拜访了正在家中为电影《白鹿原》剧本做最后润色的著名编剧芦苇:芦苇对电影界出现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显然不是很感兴趣.对电视更是“不懂”。他说.我就像关中的麦客.哪里麦子熟了,就往哪里去。至于怎么经营好一方麦田.怎么吸引更多的麦客他倒不是很在意。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个干活的人.别的不太管。尽管如此.作为一位重量级编剧,在简单支离的言语中,我们还是可以听到一些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道主义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在文学创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拟阐述儒家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分析《白鹿原》中儒家文化代表朱先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阐述人道主义,再现儒家文化的现代命运,希望唤起人类心灵深处人性和人道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正惊闻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于4月29日7时45分因病逝世,我仰头,闭目,回忆着有关先生的一些信息。同时,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消息,加上了一句"一路走好,忠实大哥!"从《白鹿原》到《四妹子》,我阅读了先生的一半作品,感觉他被誉为拥有民族精神的杰出现实主义作家是当之无愧的。陈忠实先生的作品,多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村社会现实,广受纯文学读者喜爱。尤其是《白鹿原》,正如评论家说的,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白鹿原》小说当中许多人物的死亡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田小娥之死,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也是自己起来反抗命运的勇敢女性;朱先生之死,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与扬弃;芸芸众生之死,虽然渺小,但是它们沉积下来即是厚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岁末,重庆市京剧团喜获丰收:《大足》主角赵智凤的扮演者、重庆市京剧团演员张军强获得第二十三届梅花奖,这是中国戏剧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17.
王栋南 《开放潮》2004,(2):57-58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口的大幅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生殖崇拜”、“英雄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的人性,也是中国文学不衰的母题。《白鹿原》中以白孝文与田小娥的情爱悲歌唱出了这一主题,并无悲剧地从文化风俗、社会心理和性伦理角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并对肉身交往进行解读,分析了乡土社会中的崇高人性。  相似文献   

19.
在国务院大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钢要》时,作为这场大戏的主角,《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揭开了广佛都市圈发展的历史新篇章。2008年广佛两市GDP总量合计达12500多亿元,经济总量已经相当于新加坡,直追香港,逼近上海。  相似文献   

20.
马云 《魅力中国》2014,(10):92-92
《士兵突击》是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自播出之后就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重要原因就是这部电视剧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军事战争题材主题。其中主角人物许三多身上透露出的励志精神征服了很多观众。正是这种励志精神,让许多人身上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许三多精神。本文从《士兵突击》相关背景出发,从《士兵突击》主要情节出发,深入揭示《士兵突击》励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