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多元化思潮以及享乐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矛盾开始愈发凸显,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了嬗变.丹尼尔认为需要通过"回归宗教"和"公共家庭"来解决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无法克服,只能过渡到更高的社会形态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胡代光 《经济学家》2006,(4):118-11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的统治地位确立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于早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经有过详尽而深刻的分析。在此之后,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重要时期。为缓解与目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冲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种种新变化,急需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全面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对于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如何学会长时期与资本主义相处?如何融入到资本主义主导的当代世界体系之中,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学〉-7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先进经验促进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要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以往的研究要么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众多方面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着重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是要从历史上依次地阐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孙健同志所写的《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出版,1982年11月第2次印刷),就是本着“历史的科学”的原则,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以前三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该书  相似文献   

4.
二战之后,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一些的新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但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反而更为尖锐,矛盾进一步向世界范围扩展。资本主义实行的全球掠夺、剥削和过度积累,并没有改变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反而会使危机发展到更为严重的程度。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为资本主义没有未来,必然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5.
孔萍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84-185
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具有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阶段性特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迫切任务。由于社会矛盾的多变性、事物内部条件的不确定性,客观上增加了矛盾的处理难度,我们要有经常地、不问断地处理矛盾的思想准备,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化解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的三种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6.
卢江  黄旭 《经济纵横》2023,(10):24-31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系统性危机,表现为由内在关联的、超越一定范围的多领域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的整体危机。《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具有显著的逻辑批判张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逐利本性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终结。资本积累理论阐明了从国内扩张转向国际扩张下系统性危机从可能转向必然的具体机制。资本循环理论刻画了系统性危机在经济领域内部、非经济领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生成演化路径。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不断生成。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改良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系统性危机的消极冲击,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7.
帕特南所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公民传统》一书对民主政治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区公民的文化传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存在与利用如何能够帮助民主的实现等问题有着精辟论述,此书的理论框架是严谨的,其显著特点是论证方式的实证性和经验性,以其新制度主义的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以及公民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生态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像美国这样"先进"的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资本主义虽然没有完全丧失信誉,但金融危机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观念,对资本主义走向全球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并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公共治理中的困境与无奈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内部的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速推进,全球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在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由其转化而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进而向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演进。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全球资本生产关系重大变化的经济学分析为前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结构概括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变化的综合性新范畴,它沿着从《资本论》到《帝国主义论》的思维轨迹,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不同于马克思时代,也不同于列宁时代的重大特征。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全球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也具有双重性质,产生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这是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建设的经验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根本方针,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创造性的发展。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已发表了许多文章进行探讨,其中有些文章论述到农业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特征和社会作用,指出它在当前现实条件下所面临的危机,并参照西方文艺复兴的经验,指出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三个条件.作者还对21世纪中国文化的特性作了预见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1世纪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度导致了各国国民经济的动荡。面对危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的"完美"与"得体",针对危机根源的探究,学者们集思广益,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并提出改良现行资本主义的路径。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深入探析和思考的结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塞巴斯蒂安·杜里恩、汉斯约里·赫尔、克里斯蒂安·凯勒曼的力作《危机后的反思——西方经济的改革之路》一书,勾勒了一副西方经济的改革蓝图。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21世纪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度导致了各国国民经济的动荡。面对危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的"完美"与"得体",针对危机根源的探究,学者们集思广益,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  相似文献   

15.
李培林 《经济导刊》2006,(1):143-144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现代化社会的风险社会,风险理论认为,应对传统危机,人类设计出“警察型秩序国家”,但应对现代危机,则需要依靠“警戒型秩序国家”。  相似文献   

16.
李培林 《经济导刊》2006,(2):143-144
全球化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力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现代化的一些已有的规则.社会流动在更大范围的展开和速度的加快,信息传递载体的革命和信息成本的快速降低,这些都使像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的后发展国家,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沿着先发展国家的足迹前进,因为面对的问题和风险已经完全变化了.在时间序列上应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对的问题,现在被压缩到同一个发展时空,中国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复杂局面是,它不但要解决诸如农村贫困这样的前工业化问题,解决诸如失业这样的工业化问题,也要面对诸如“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网络安全“、“食品添加剂安全“、“生物变异“这样的现代风险问题.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lt;直面危机&gt;一书,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揭示了现代风险的特征,特别是分析了一些表面看似传统安全问题案例所具有的现代风险特征,这对建立化解现代风险的预案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18.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新的不同于传统现代化社会的风险社会,风险理论认为,应对传统危机,人类设计出“警察型秩序国家”,但应对现代危机,则需要依靠“警戒型秩序国家”。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初,伴随着台湾向现代化迈进掀起的“文化热”,台湾学者金耀基先生发表了《从传统到现代》一书,着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向“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可以说,金氏转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构的基本不同点。他认为,只要以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切人口,把两种文化结构中各自的长处融合为一种“运作的、功能的综合”系统,则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导向现代化了。然而,这是可能的吗?  相似文献   

20.
张书亭 《经济师》2003,(10):283-28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用工单位和劳动者通过学习增强依法行事的自觉性 ,用法律手段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 ,劳动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依法管理监督和舆论引导 ,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维护了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一、用工单位学习、掌握、运用《劳动法》 ,摒弃以言代法的陋习 ,自觉置身于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准绳之下《劳动法》的核心内容是劳动合同。其明确规定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