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英 《秘书》2008,(1):35-36
电子邮件由于具有传递快速、查阅方便、价格低廉、一信多发等优势,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书信,成为私人交流和公务沟通不可或缺的重要通讯工具之一。但是,在使用电子邮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便捷取代不了书信的意义,以书面的形式向员工致谢是不可忽视的赞美方式之一。这恰恰也是激励员工最好的“礼物”。艾森曾经领导过一家规模庞大的洲际性保险公司。他对员工有个十分特别的称赞方式——当任何一位下属达成或是超越基本业绩的要求时,便寄给他们一封赞美信!在第一封信中,艾森还会附上一个印着红色“成功档案”醒目字样的档案...  相似文献   

3.
数字情书     
数字情书李兵兵汉代蜀中的司马相如,赴考长安,拜官中郎将。暗萌休妻之念,负约五年不寄书信回家,而多情的妻子卓文君则朝盼夜思,恋情戚戚。一日她正思念垂泪,勿京官送来一信,并说:"大人立等国书。"文君惊喜万分,展信一观,只见信上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相似文献   

4.
一看到“信”这个字,很多人就会意识到“人言为信”、“言而有信”、“诚实守信”。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诚信大国,从上古的神话传说,到先秦轴心时代的原典,无不对“信”推崇倍至。在两千年间中一直占据尊崇地位的儒家经典《论语》中,就有二十多处论及“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诚信与价值     
如今,人们对“诚信”一词已越来越熟悉。“诚”字有“诚恳”、“诚实”、“诚挚”等意思;“信”字有“信用”、“信守”、“信任”等含义。“诚”与“信”加在一起,意思便不言而喻。“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说的都是诚信。按理说中国  相似文献   

6.
和风 《上海质量》2009,(6):58-62
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谊的企业标识却始终如一:中外文“信谊”与“SINE”构成十字样,体现企业救死扶伤的宗旨;而外圈以24枚圆形齿环绕,意含一年24个节气、一天24小时信谊人不停顿地为社会服务;大红底色则表示企业员工为社会服务的赤诚之心和企业如东升的旭日,生机勃发。“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这是信谊品牌经营的理念,也是信谊持续发展的基础。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信谊”何以好药弥新、信誉依旧、友谊常在呢?  相似文献   

7.
王充闾 《秘书》2016,(4):46-48
古人称信件、函札为书,后来通称为书信。据考证,作为向特定对象直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这种文体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仅《左传》一书就收录了几十封书信,足见其应用范围之广。我在少年时,由于亲人就在身旁,未谙离别之苦,因而对于俗话中的"见信如见人",还有  相似文献   

8.
诫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信为万事之本”、“百善信为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些古人的经典训诫,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们。新形势下的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宏大社会工程,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信则兴,无信则废”。诫信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省一个国家的生命所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状况来看,有5大难题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9.
3月13日,记者跟随30名“上海市经信系统组织工作通讯员培训班”的学员,来到了上海市经济党校西郊培训基地住读。这里田园风光葱茏妩媚,花朵绽开争艳斗奇,令人特别舒畅。3天的培训,学习、探讨、交流,理论、案例、实情,老师用心,学员用功,收获颇丰,真是“学习三天,胜读十年书。”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信为万事之本”、“百善信为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些古人的训诫,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新形势下的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宏大社会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由“信”和“仰”组成的。所谓“信”,说的是信任、信服,所谓“仰”,说的是要抬起头来,表示仰视和仰慕。结合起来,信仰就是从内心对一个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等产生认同,并将之内化,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导刊》2007,(1):123-123
坚守诚信 回报社会 “诚信”是碧桂园立身之本,是碧桂园发展的基石,是碧桂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核心价值。碧桂园始终以“诚”取“信”于客户,取“信”于伙伴,取“信”于社会,不断发展,追求完美。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张的一段对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相似文献   

14.
尚玉瑞  李丽 《东南置业》2010,(1):129-129
“福州楼盘的整体品质,被融信用力地向前推了一大把!”1月9日上午,位于金山公园旁的“融信大卫城”近万平方米“艺术风”景观样板示范区开放,一场顶级奢华的声色盛宴在“亿元级园林”内展开。多数业内人士抛出这样的言论:“最高的别墅建造标准,最高的别墅生活标准。”融信6年钜作大卫城,无疑已经为“前所未有”定调,为福州的顶级豪宅生活贴上“常墅难及”的标签!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传统企业文化的特点(一)重“义”轻“利”的企业价值观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思想,其实质是伦理文化,道义文化,它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利害冲突。因此,在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方面,占统治地位的必然也是重“义”轻“利”的企业价值观。孔子说“君子明得大义,小人只懂财利”(《论语·礼仁》)。汉代大儒董仲舒也说“要重视道义,不谋利益,不计功利”(《汉书·董仲舒传》)。  相似文献   

16.
“信”,翻开新华字典,我们能发现其具有如下释义:“信,音念Xìn,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信,还读shēn古同“伸”,舒展开,表白。保险业以信为本,需要的是双方“最大诚信”,保险是广大客户对商业寿险公司的最大信任和生命信托。此外,销售保险的过程需要营销员找到一个恰当的“表白”方式,即产品说明过程。或许,正是由于“信”与“保险”有如此多的紧密联系,信函展业开始受到关注,并已经成为很多营销伙伴攻克难关、战胜拒绝的助力法宝,甚至成为很多营销管理者凝聚基层管理者、统率三军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7.
《会计之友》2007,(12X):F0002-F0002
2007年11月16—18日,第二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举办。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会计之友》杂志社的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了论坛。研讨会的主题为“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分为“本科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教育理念”、“会计实验教学”和“会计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三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和学者主要围绕会计教改、会计教育目标、会计诚信教育、会计教育理念创新、会计教育方法创新、会计实践教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等重大问题开展交流研讨,达成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18.
苏万贵 《会计之友》2007,(8X):94-95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信用,不仅将其列为“五常”之一,而且将其作为立身之本。这方面的格言、故事很多,不胜枚举。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提出施政之要,就是足食、足兵、民信,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保留一项,那就是“民信”,因为民无信不立。可见,信的极端重要性,孔子将其看得比食、比兵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他是典型的东北汉子,幽默、豁达、重情重义。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磁力,能迅速吸引与他交流的人。他与人沟通也好,带团队也好,都讲求一个“心”字。以心换心,以诚换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20.
《东南置业》2011,(10):75-75
9月9日,“相约融信,一路有您”融信集团第2届品牌文化节启幕新闻发布会暨奢侈品鉴赏沙龙盛装启幕。作为融信第二届品牌文化节开篇之作,“奢侈品鉴赏沙龙”以“奢想生活,品味融信”为主题,传达“奢享,生活的艺术”理念,升华品牌的内涵,解读融信品牌的战略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