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6,(14):30-35
私人股权投资(PE)正在成为中国这一代企业家们的新舞台,他们能在中国创造第一流的PE品牌吗?他们的变化将给中国的产业经济和金融服务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他们中间是否隐藏着中国未来的投资领袖?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的日益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同样不例外。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增强,对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文章的焦点是:企业作为产业集群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在集群优势相关政策支持下,应该做出怎样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潍柴下一步     
《中国企业家》2007,(20):65-65
《中国企业家》:潍柴动力已经完成了对湘火炬的吸收合并,未来的潍柴动力将是一个怎样的集团?你们对自己在产业中的定位是什么?谭旭光: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之所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和中国汽车行业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这两个企业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的强强联合将对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群格局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众多耳熟能详的民企巨头活跃在冶金、汽车、煤矿、公路、电网、油气加工,金融等曾是政府严格管制的命脉产业,动辄投入几十亿资金或锁定几个城市:我们也看到,中远、中粮、中石油、首创这样的重量级中央国企也正利用资源优势,攻城掠地;我们还看到,在许多兵家必争的关键产业.也都能见到外资的身影。可见,无论是国企、外企还是民企,都在抓紧时机、进行着战略的调整和转型。显然中国现在面临着全球最大的企业转型时机。原因有三:第一,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基础制造业崛起,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一些企业已经遇到了原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第二是十六大以后新的制度保障,国有经济开始部分退出,民营机遇千载难逢;第三是中国每年新增市场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大量事实也说明“企业必须不断选择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以保证业务发展的连续性。只有这样才可使企业在现有业务衰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的动力.所以.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涉足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产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如和君创业研究咨询公司董事长王明夫所说:“中国凡是志存高远的企业家至高无上的选择都是产业选择战略”。但企业战略转型决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工程。特别是转型涉足与自己主业完全不同的产业。而企业战略转型一旦失败,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到底该做怎样的战略考虑?战略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是什幺?到底应该选择什幺样的产业?时机如何把握?当你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产业方向以后,应当如何操作?是一定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袖吗?如果不能成为领袖怎幺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企业转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上述能力的具备程度。  相似文献   

5.
受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调整、土地以及各种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飙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东部的重要区域长三角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终于在近几年浮现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产业转移。如今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在多方注视之下究竟现状如何、方向怎样?为此,记者近期走访了长三角的部分产业集聚地。  相似文献   

6.
严睿  梁海松 《英才》2011,(6):28-36
在国家层面上寻求全面"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前提下,对产业、甚至一个公司的命运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在完全不同于产业发展思路的投资逻辑下,国投究竟如何调整投资方向?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投又如何在所投产业中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网络经济具有怎样的发展潜力?利润丰厚的网络游戏产业目前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潜力不容置疑.事实证明,在经历了网络泡沫后,互联网从低谷走过来,产业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现在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叶知秋:从产业变迁看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从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家已经体验到凶险的“滞胀”,通胀高企,增长乏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未来会怎样?我们2012年中期报告会围绕这个主题,试图以管窥豹,从不同角度描述产业价值链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国之一,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也稳步增加。然而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于是在日本有舆论认为,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加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别从产业空洞化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日本对华投资对日本就业、产业结构、中日贸易的影响来论述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产业组织理论关心的焦点是政府介入产业发展的程度,而政府介入的侧重点在于反垄断。中国当前的实践与国外产业组织的关注点正好相反,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反垄断问题的核心是深化改革,而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点在于是否应扶持产业发展、怎样扶持产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产业组织不仅是企业的结构及其关系,还包括政府、大学院所、中介(专业服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建凤 《英才》2011,(12):60-63
美国"双反"调查的背后,到底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日益壮大,还是真的是倾销?炙热的阳光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阳谋"?中国的光伏企业又该何去何从?又一次官司缠身,中国光伏像是交了霉运一样,不仅遭遇了多晶硅、组件和电池价格的一路下滑,又未能躲开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进行"双反"立案调查。"内忧外患"已然成为光伏产业的现状。光伏产业尴尬局面与欧美市场的增幅减缓,以及光伏产业吸引了过多投资致使产能严重过剩是分不  相似文献   

12.
田桂军 《内蒙古财会》1995,(5):45-45,F003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出现的今天,新税制的出台,对高新技术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该怎样适应新税制?国税部门可以在哪些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这是我们当前应该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4~2009年中国与日本和韩国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的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的产业内分工体系仍保持基本稳定,产品内分工仍是中国与日韩生产分工的重要形式,同时最终产品贸易比重在不断上升,中日韩之间正在形成中间产品生产与最终产品消费的新的复合型产业内分工发展机制。中国在东亚产业内分工格局中不仅作为生产基地而且作为消费基地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中日韩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实现区域内产业内分工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强,而跨国公司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研究跨国公司作用于产业内贸易的机制,旨在结合中国实际,为中国更好的通过制定和改进跨国公司战略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许松 《数据》2006,(5):22-23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比较国内一些大都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所取得的赫赫成绩,首都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北京应该怎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资深专家陈少峰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下简称中远),作为民族航运业的杰出代表,经过40多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开拓和风雨洗礼,目前已成为一家以运输为主业,以航运、现代物流为重点,以贸易、工业、金融、上市公司、IT产业等相关行业为支柱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被业内人士称作是中国航运界的"航母"、"旗舰"。其举手投足之间都会被国际航运界视为"风向标",足见其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影响力。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不禁要问:中远的成功究竟给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哪些启迪?在中远4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巨大的来自文化的力量,那就是中远先进企业文化的传承、积累、丰富和完善。简言之,就是始终高举"艰苦创业、爱国奉献"这一民族精神的大旗,以世界的眼光谋划企业的未来,在不断地求新、求变、求发展的过程中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进入盛世了吗?——当然不。坏日子也许即将开始虽然看似花团锦簇、好消息不断,但也许眼下是中国互联网10年历史当中最脆弱的时刻了,其脆弱度甚至比2000年年末网络泡沫破灭之时更为深刻。那时,企业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属于发轫初期的一时阵痛;此时,整个产业处于结构重组和震荡的前夜,将有长久的困扰。那时,压力来自西方投资者和纳斯达克股民看淡互联网的前景;此时,是我们的互联网领袖自己对前路摸索不定。  相似文献   

18.
段雅丽 《物流技术》2011,(12):21-25
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这种转变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物联网给物流产业指引的智能化方向同样也给物流人留下了许多问号。智能物流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做好怎样的准备迎接它的到来?通往物流智能化的道路上等待我们的是什么?目标实现的途径又有哪些?物流人在思考。2011年5月19日,"2011年中国物联网—智能物流产业国家标准制(修)订大会暨南京(江宁)智能物流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记者亲临现场,见证了这一深具意义的事件。读完本期策划,也许能帮助您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邹容 《英才》2004,(3):26-26
2003年中联重科并购同城强手浦沅,完成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宗企业并购之后,外界开始关注中联重科的大手笔并购会引领整个工程机械产业向一个怎样的方向去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产业融合逐渐成为各类型企业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今,煤炭企业前向一体化和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电两种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可有效地缓释周期性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产业链延伸、产业相关性、产业博弈的视角,对煤电产业一体化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