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长城汽车的超额认购,中国人寿的热销、携程网以88%的涨幅登陆纳市……要以说,中国海外上市的企业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惊羡的目光。有关人士预计,2004年中国企业将继续主导全球资本交易市场,未来2~3年内中国将有300多家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将浪高过一浪,越来越汹涌的“海外上市潮”,其根源何在?对于那些正准备海外融资的国企、民企、高科技企业又意味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走了十几年,海外上市成了中国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通过海外上市加速本地资本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海外上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海外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外融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主要企业海外上市捷报频传,中国移动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并且分别在1997年10月筹资43亿美元、1999年10月筹资20亿美元、2000年11月筹资69亿美元,目前已经成为香港市场上具有主导作用的蓝筹公司;中国石化2000年10月筹集35亿美元,在香港股票交易所和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中国联通2000年10月筹集57亿美元,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中国石油2000年3月筹集29亿美元,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这些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上市,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利用海外资本市场提供了经验(见图二)。  相似文献   

4.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5,(24):126-127
这是首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它使海外资本市场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国 的潜力。也为其后的红筹股上市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把企业的资本做成核心竞争力。走上市之路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那么应该去哪里上市?有三个可选择的地方:本地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香港和美国。选择上市地,一个要点是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自由化以及信息技术在证券市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海外上市以满足对跨国资本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民营企业现有的融资渠道狭窄,在融资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谋求更好的发展,己成为民营企业从突破融资困境向国际化经营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民营企业及其海外上市的现状;其次剖析了我国民营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动因;最后指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乡镇企业目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壮大后,不少企业逐渐萌发了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即赴海外上市的想法.海外上市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解决乡镇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企业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些境外证券交易所频繁投来“橄榄枝”,以各种优越的条件吸引中国优质企业赴外国上市,想通过资本市场持有中国企业股票的方式,来分享中国经济高成长带来的高额利润。对于这种合理的方式,我们非常鼓励让中国的企业早点走出去。因为境外上市除了可以上市融资外,还可以拓展海外市场,可以向国际化企业过渡,可以按照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治理自身结构,可以吸引海外投资人的目光……享有种种好处。但是随着境外上市的升温,这一概念也开始变得“浮躁”起来,一些境外的骗子中介机构甚至利用国内中小企业急于上市融资的迫切愿望进行招摇撞骗。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向中国.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是必然的趋势。而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的民营企业,由于国内资金的“瓶颈”制约.为寻求自身的发展纷纷走向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因此.研究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发展规律和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路径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路径依赖,指导和规范民营企业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上市,是指国内企业利用自己的名义向境外投资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并且该证券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与创新推动了经济金融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的上市不仅为企业的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而且促进了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有200多家企业走出去,在香港、纽约、伦敦等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融资总额达上千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明敏 《经营者》2005,(6):70-72
香港交易所未来3年的发展定位,一是作为中国发行人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大门; 二是作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内地市场的渠道。香港交易所已经把吸引内地企业来香港上市列为重点发展策略。调整上市申请程序, 力求缩短企业申请上市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本土上市,对企业的要求很高,特别是一些条条框框的硬性规定让很多企业觉得登陆中国本土资本市场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如果选择海外上市.那么企业一定要对海外证券市场有足够的了解。否则,打无准备之仗吃亏的永远是自己  相似文献   

13.
徐虹 《企业经济》2014,(3):177-180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70家企业实现境内外交叉上市,其中36家企业先于境外上市,而后回归国内A股市场。本文测算这36个样本交叉上市前两年的海外营业收入占比和海外股权融资占比,发现上述样本在回归A股市场之前,来自于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占比平均不足10%,但其流通股本全部来自于境外市场,占总股本的比重平均高达33.17%,交叉上市企业面临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分离的尴尬处境。这种分离割裂了两个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企业难以将其在海外资本市场累积的声誉转化为国内产品市场的声誉,不利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后续基于中国样本之交叉上市动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或者解决资金缺口的瓶颈,将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以此获得所需资金,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然而,许多中国企业对如何上市、在哪里上市充满了疑惑和迷茫。面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甚至更多的资本市场,他们无从选择。本文列举了境内外市场发行上市的方式和主要条件,重点分析境内外上市的差异,通过对境内外证券市场的比较,为中小企业选择上市地的决策提供依据。一、市场结构比较1、境外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境外发行上市的国内企业较多选择在美国、香港证券市  相似文献   

15.
伍刚  赵溪 《中外管理》2006,(4):60-61
企业总裁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适应海外上市或国际资本要求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走上国际化道路,总裁的国际化需求也将在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和要求上必然形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葛鑫 《经营者》2007,(15):54-55
天威英利的纽交所成功上市,为中国第一轮新能源企业海外上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阶段性"句号"。而纵观如今的世界投资趋势,资本对新能源的兴趣不亚于对当年的".com"热,天威英利们未来还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在11号文和29号文相继为民企海外上市设障之后,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开通关于跨境换股上市的“特别通道”“我想上市,我想马上上市!”戴先生在电话里发出的声音几乎有些神经质。作为浙江一家生产五金制品的“隐形冠军”企业,戴先生的公司完全有条件实现与海外资本市场的对接, 进一步做大做强,但是,国家外管局今年1月24日和4月21日先后发布的11 号文和29号文,让这家已经完成了境外注册和资产置换的企业暂时失去了海外上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现状境外上市(Overseas listing),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通过对比2003到2009年数据,其中2007年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高峰状态,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共有242家,[1]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和境内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企业境外上市的数量及融资额都达到了最低点,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青睐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角度来讲,整个资本市场供求有限。1997年中国电信上市非常成功,因为它代表国内“电信”这样一个垄断概念,因此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但是如果紧接着联通、网通或者其他类似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可能就没有兴趣了,因为你供得太多了,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平衡了。这种情况下围绕资本市场供求争取第一家上市,可能就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3年7月1S日青岛啤洒挂牌香港H股,拉开了我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帷幕。近年来,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内地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海外上市活动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从亚洲金融危机前香港市场发行的高峰,到中国概念股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受到的追捧,到如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国企的海外上市热潮,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在新加坡、伦敦、东京等地上市的探索,海外上市己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