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发区地价动态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区属典型的地价高度发展区.本文根据开发区地价变化规律,建立了开发区地价动态评估模型,讨论了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将模型应用于金华市江南开发区动态评估,予以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配置开发区生态用地,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呈负相关,与土地开发程度呈正相关。在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开发区生态用地数量配置及空间配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集约利用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近年来一些地方擅自设立各类开发区,随意圈占大量耕地,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去年以来,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土地和开发区的整顿。本文分析了整顿对开发区的影响,提出了推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合法的土地交易始于1987年。自此以后我国的房地产便同开发区一起“热”了起来,它们和“股票热”、“速度热”一道构成了现时中国经济的四大热点。若把开发区的项目建设比作“毛”的话,无疑都离不开土地这张“皮”。可见,开发区热与房地产热之间具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开发区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改革制度及相关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上海市国家级、市级开发区2007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可分为四个等级;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市级开发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凶素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工业生产总值、地均利润和地均税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2010年开发区各项数据的分析,制定武汉市开发区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影响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并对武汉市15个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和排名,为实现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遏制圈地     
舯兢 《新经济》2004,(1):96-97
在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督查下,到2003年底,全国已撤并整合各类开发区2046个,各地知己设开发区的“圈地”风正在得到初步遏制。来自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消息说,在对开发区进行摸底清理过程中,发现全国有各类开发园区5524个。经过进一步加大清查力度,又查出漏查,漏报开发区134个,全国各类开发区总数达5658个。统计显示,山东省947个开发区撤并整合695个,浙江省758个开发区撤并整合472个,江苏省475个开发区撤并整合302个,北京市470个开发区撤并17个。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设计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对浙江主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主要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落后于同类地区,其中土地投入水平差距较大是主要原因,土地产出效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土地利用结构两极分化趋势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龚震 《环境经济》2004,(8):60-61
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5005.92万公顷减少至2002年的12593万公顷,2002年耕地面积比上年减少1.52%,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9.65万公顷。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比上年又减少了2%,近260万公顷,其中非法圈地、盲目建设占用耕地22.9万公顷。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征而不开”、“开而不发”,造成大量耕地闲置撂荒,全国开发区土地45%闲置。  相似文献   

10.
基本概况巴瑞朗(BARELANG)是印度尼西亚巴塔姆、瑞邦和加朗三座岛屿的简称。1971年10月26日巴塔姆工业开发区成立。由于投资的发展和对开发空间的需求,1992年,巴塔姆工业开发区扩展到周边瑞邦和加朗2个岛及其他39个小岛,并更名为巴瑞朗工业开发区。目前整个开发区面积为715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还大出15%。尽管冠以工业开发区之名,巴塔姆的开发功能实际包含4个方面,即工业、贸易、旅游和海洋运输。从1978年开始,整个巴瑞朗地区都被定为保税区,进入该地区的所有商品都免税,不仅包括资本货物,也包括生活消费品。巴塔…  相似文献   

11.
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是破解资源瓶颈、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低效用地退出是开发区产业用地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宁波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低效用地回购的关键问题是用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损失,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不适当的政府干预。以宁波保税区产业用地回购为成功案例,探讨了的特殊回购背景,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从土地二级市场监管、用途管制、增量控制、成本约束、组织领导及考核等方面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对用地企业和地方政府同时进行管制,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退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开发区,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开发区"三个字在各类媒体上频频曝光,违法圈地的是开发区,强制拆迁的是开发区,扰乱土地市场的是开发区,损害国家利益的也是开发区.当年被邓小平同志称为"大有可为"的开发区如今竟频频成为众矢之的,面临被清理整顿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屈伸 《江南论坛》2003,(8):53-53
皖北的一个村庄,3年前因政府建开发区征地,大多数村民被迫举家搬迁到城郊破败的农贸市场或田间地头的小土屋里暂时栖身。至今,开发区里的干部们办公有了豪华气派的大楼,农民们却还得不到安家的宅基地,市政府一位领导对记者说:“我们正在做规划,让村民们再等等吧。”一面是开发区的建设不停步,一面是搬迁群众的宅基地3年都规划不成;一面是干部上豪华气派的办公楼,一面是村民恶劣的居住条件。如此强烈的反差,除了那些让村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的人,大概都会觉得过分。但事实上,这样过分的事情,在此起彼伏的经营城市、城镇化浪潮中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4.
黄洁 《当代经济》2014,(20):78-80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提出了闲置、低效土地处置进展缓慢、开发区用地比例不平衡、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过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有待加强等问题,并从加强闲置土地处置、构建集约型开发区、强化村庄建设管理与整理力度、完善用地考核制度、加强经济手段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开发区政策措施的不断弱化和开发区政策赖以存在环境的变化,中国开发区政策体系正在解体.从整体上看,中国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即将终结,"后开发区时代"即将来临.在"后开发区时代",中国开发区将分化为问题区域、新的产业空间与新城区、创新的空间三种类型,适应不同类型需要的新政策体系也将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经贸实践》2006,(2):32-34
金华市区在企业服务年过程中,共收集各类涉及工业企业难题672件,其中涉及用地的308件,占45.8%,涉及资金的106件,占15.8%,涉及用电的54件,占8%,说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形势下,土地要素的制约十分突出。据2005年7月份的调查统计。市区5个开发区(市开发区、婺城新区、金东新区、金三角开发区、金西开发区)共有184家企业已付土地款41391.64万元,未供地达11795.91亩。其中金三角开发区情况最为突出,有己付土地款企业73家,占已付款企业的40%,未供土地5045.63亩,占全部未供土地量的43%,已付土地款25132.33万元,占61%。  相似文献   

17.
一、开发区的基本概念 开发区是指经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为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划定明确范围,实行相对特殊体制和优惠政策的特定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该文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进行总体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权重构建模型,定量化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潜力。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土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土地承载相对合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良好。对土地投入产出潜力和土地承载潜力的测算,得出土地利用潜力增加的空间较小,土地供应已经无法跟上苏州高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的结论。在上述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连开发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今年,大连供电公司在开发区电网配套投入将达到10亿元,届时,开发区将再增加"两大四小"六座变电所,可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魏然 《经济月刊》2008,(5):106-106
大连开发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今年,大连供电公司在开发区电网配套投入将达到10亿元,届时,开发区将再增加“两大四小”六座变电所,可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