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小华 《中国市场》2007,(5):168-169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长征精神又存在内在统一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途中,弘扬长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黎小华 《中国市场》2007,(6):168-169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长征精神又存在内在统一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途中,弘扬长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园 《现代商贸工业》2022,(12):102-10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年作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群体,在面对国际上不良信息渗透和国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时,需要保持热爱国家的初心与热情.新时代,青年只有正确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理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本质特征,才能运用正确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使爱国主义精神可...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的重大价值,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实践原则强调“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在新时代中国实践中传承、创新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须遵循双重尺度。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要求传承精湛的器物技能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优良道德品质;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要求传统文化不断发展转化创新和树立新时代的价值方向;坚持双重尺度与实践统一,重在把握定性取向的原则,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抽取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注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谈到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指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同时又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对中国航船高扬依法治国之帆,加大马力胜利抵达彼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杰 《商场现代化》2010,(9):147-148
弘扬地方精神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弘扬地方精神,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内进行,突出地方精神的特色,与时俱进,使地方精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本文探讨地方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提出了弘扬地方精神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百年历程中,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时期的发展后,商品流通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并愈益完善。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包括持续深化流通市场化改革、统筹推进流通治理 现代化、不懈探索中国流通特色创新、发挥流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等,对于新时代持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红色故土,改革之乡。安徽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早期活动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中反复实践,大力弘扬和传承安徽红色文化。今天,安徽红色文化影响深远,但仍需我们薪火相传,为实现两个百年大计和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吕春燕 《中国报业》2011,(16):105-106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传媒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新传媒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转变理念,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主导传媒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和谐的传媒院校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浙商精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商人是中国近代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区域商人群体。在一个多世纪的经营中,浙江商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浙商精神”,即实业兴国精神,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精神和敬业精神,这是近代浙商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近代浙商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在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值得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国歌和国旗、国徽一样,是每一个主权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为国歌立法,维护的不仅仅是一首歌的尊严,它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格局的彰显和历史的积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国歌法》的贯彻执行有助于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热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蕴含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加快形成发展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建成共同富裕基本单元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的关键要点。新时代应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在平衡协调发展中实践共同富裕,在公平共享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体制机制建设中保障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弘扬毛泽东精神,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历史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时代风貌的直观体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高职院校而言,是切实提高铸魂育人工作实效、有效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寻求探索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实践路径,进而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实践中的内驱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人民奉献精神培育有了多维思考。历史维度:奉献精神培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精神维度: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航向;价值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实践维度:具有新时代特点中国精神和楷模的实践基础。实现路径上,要从培育内容和方式两方面入手,培育人民树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无私奉献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是新时期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启航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化教育全程,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及职业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企业的实践性优势能与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有效融合,实现高职学生到企业职工的无缝衔接,缩短技能型人才到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周期,促进学校课程建设顺应企业、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内生动力。因此,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统一全民思想、增强凝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大庆精神是大庆石油职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学习、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党的优良作风、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高度融合的重要成果,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谱写出的伟大精神的新篇章。大庆精神在党的伟大精神中占有重要、崇高、特殊的地位:它的诞生雄辩地证明了党不但善于领导革命,而且善于领导建设;它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一条管理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成功道路;它是第一个与自身原初实践始终没有分离的党的伟大精神。我们应当努力继承弘扬大庆精神,使之发挥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明月 《中国商论》2023,(22):25-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时代国情特征的准确把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大背景下,红色文旅是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乡村振兴应抓住红色文旅发展良机,坚持自我革命,合理有效开发、创新及整合,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助推红色文旅发展,从而达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实现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