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锟 《消费导刊》2010,(6):43-44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陆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差异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对探索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造成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本文定量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深入分析造成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给出了制定科学的区域海洋经济政策的若干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俞闽 《现代商业》2014,(17):130-13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空间、生态环境以及陆域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倍增。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海洋世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沿海国家或地区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对海洋进行开发,发展海洋经济。自20世纪50年代到目前,世界海洋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海洋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沿海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紧随其后,发展速度并不亚于其他沿海国家或地区。最近十年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呈上升趋势,紧跟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海洋经济整合已成为各领域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文参考了区域海洋经济整合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区域海洋经济整合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区域海洋经济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只有7.3%,引发了多方关注。本文简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阐述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韧性经济,说明韧性经济的实质是促使政策和体制做出适应性改革和改变,最后分析了政府和市场形成良性的互动来实现创造性新增长,得出韧性经济是确保中国经济良性和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吉林省九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以抵御恢复力、调整适应力、创新转型力融为一体的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经济韧性测度后发现:从静态角度看,吉林省九个地级市经济韧性差异较大,呈现空间分布非均衡特征;从动态角度看,2009—2012年九个地级市经济韧性稳定提升,2012—2018年九个地级市经济韧性保持稳定。采用因子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公路网密度、一般预算收入和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对经济韧性值影响较大。本文可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提供一定思路,其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洋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海洋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什么叫海洋文化呢,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又有怎样的密切联系呢。本文针对海洋文化的诸多特点和海洋经济的现状,做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璇 《商》2014,(10):187-18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沿海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最大的三个都市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并在辐射带动国内相关区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均衡。本文旨在研究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内部关联关系的差异性,寻找促进三大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指标体系法对浙江省县域资本进行了测度,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地域资本类型地区的经济韧性,在上述基础上,运用巴罗线性区域增长模型分析了地域资本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域资本最丰富的地区(类型Ⅰ)为杭州市区和宁波市区,地域资本较为丰富地区(类型Ⅱ)包括淳安县、临安市、安吉县等16个地区,中间区(类型Ⅲ)包括富阳市、桐庐县等13个地区;地域资本较稀缺地区(类型Ⅳ)包括建德市、磐安县等20个地区,低地域资本地区(类型Ⅴ)包括庆元县、遂昌县等15分地区;地域资本最丰富的地区(类型Ⅰ)比其他类型地区更有韧性,而低地域资本地区(类型Ⅴ)韧性最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人均GDP 与对最初冲击的抵抗力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对缺口的阻力呈现负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越高的地区抵御冲击的能力越强;外部资本与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韧性均有显著影响,而集聚经济与韧性无直接关系;私营资本对韧性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逻辑构建了制度型开放的测度框架,并利用15万余份政策文件探索性地测算出2007—2019年我国城市层面的制度型开放水平,同时基于反事实就业变动测度出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度型开放对我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动制度型开放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的抗冲击能力,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与经济调整时期相比,经济下行时期推动制度型开放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在制度型开放的五个维度中,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贸易监管方式、改革投资管理制度对经济冲击的平抑作用更为显著;提升创新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金融发展是制度型开放强化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渠道,但不同作用渠道的延续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一方面人们感叹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促进了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另一方面,人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区域发展存在着的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是否与经济全球化相关?为此,对我国1978-2012年的各省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对外贸易确实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此外如劳动力、教育水平及基础设施等也会对经济增长差异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向海洋进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的共识。近些年我国海洋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通过相关政策法律的引导和多种措施的齐头并进,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1.
马永胜  刘芳  房溧  王岩 《中国海关》2013,(12):54-55
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如何发挥其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意义重大。以都市圈的形成为核心驱动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的另一股潮流随着1980年广东、福建率先享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及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珠三角、长二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以下简称“三大经济罔”)白南而北梯次形成,以全闭9.42%的土地面积、34.23%的人口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领跑力量。近年来在旧际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背景下,三大经济圈虽然外贸发展稳中有进,但光环退去,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区域协调机制等原因,但相较于三大经济圈之一的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产业实力弱、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协调政策及机制缺失等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对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金融业状况进行比较,为加快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县域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拉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通过测度2014—2020年我国2 074个县以及296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发现,城市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县域经济,当受到外部冲击后,县域经济韧性逆势上升;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韧性高于第二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后,第一产业韧性逆势上升,第二产业韧性波动较小,第三产业韧性下降明显;在区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韧性较强,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较强。此外,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对经济韧性均有显著的边际贡献,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活力,经济稳定为降低韧性波动提供有益支撑。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县域的经济增长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有所下降,经济稳定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显著提升;对县域而言,第三产业、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显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显著。为实现县域经济韧性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韧性,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经济韧性的产业和区域差异,协调产业间及区域间经济发展协作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要发挥经济稳定对降低经济波动作用,实...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国诸多沿海城市中,正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劳的发展场景,充分显示出日益崛起的沿海海洋经济产业群体万箭齐发、百舸争流、积极向上和厚积“博”发的。  相似文献   

15.
面临内外部环境双重压力,建设具有韧性的区域经济体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度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韧性,采用shift-share方法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并通过三次产业分解分析经济韧性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997-2022年我国区域经济韧性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区域经济韧性表现差异明显;在经济冲击中,产业的竞争力对提高区域经济韧性发挥主要作用;由于发展阶段和冲击类型的差异,不同时期各产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不同。基于此,应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从而提升我国区域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16.
陆柏丞 《消费导刊》2022,(15):136-139
随着各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能够衡量城市承受冲击能力和恢复发展能力的城市经济韧性成为研究的热点。数字金融能够改善传统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经济稳定运行做出重要贡献。但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有待进一步分析和证明,本文通过结合了数字金融和经济韧性的概念,阐述了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韧性的...  相似文献   

17.
覃华怡 《商》2013,(17):263-263
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对贸易影响收入分配机制做了详细的揭示,但同时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争i~f*-I题。收入分配的区域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想通过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一些分析,来分析我国现阶段区域发展的一个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中国区域经济扩大化的原因作出一定的解释,为以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对今后的发展形势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推动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2009-2021年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平均值为0.486,处于颉颃耦合协调阶段。北部湾地区各城市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但一直处于颉颃耦合协调阶段及以下。当前,北部湾地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海洋生态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口大。北部湾海洋经济仍属于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海洋生态环境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构建北部湾地区主体功能分区,加强海陆双向联动,打造城市群绿色产业链,加大海洋生态保护投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在北海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北海区海洋经济的总体运行现状及特点入手,重点分析了北海区三省一市七个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北海区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将继续保持主体海洋产业地位;海洋油气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海洋生物制药、海水淡化与利用、海洋环保科研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该区域今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冲击都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提高我国出口贸易韧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中国2009-2019年出口贸易数据为样本,基于路径突破视角,研究出口贸易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出口贸易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贸易政策、贸易方式、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等4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