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命题。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2022年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他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中国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理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微观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努力的方向。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深入探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应该重点从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内容和架构范式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标识性概念,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融合创新,吸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精髓,构建系统化的自主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任务之一(以下简称“三大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构建“三大体系”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体现。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自然包括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4.
谢伏瞻 《经济研究》2022,57(1):4-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在新时代尝试较全面地反映、总结与推广中国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的原创性学术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拟推出工具类图书《中国经济学手册》。编撰学科手册,是一项十分基础性的学术性工作,有利于深刻了解本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理论流派、经典文献、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是一门学科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经济学手册》将围绕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学发展主线,系统研究梳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标志性和标识性的经济学理论成果,总结展示中国经济学取得的进展,形成可供经济学者学习...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国富论》,不仅是近代学者了解外国经济学说的窗口,也是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参照物。本文通过对《国富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早期、中期和末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从经济学汉语表述术语的使用与规范、中外经济思想的解读和比较以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国富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推动了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早期形塑,促进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步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本文研究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科学化转型具有重要启发,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理解。对于辩证看待、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有益思想,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5):4-6
<正>一、三个重要历史背景在纪念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选择以"经济所、经济所人与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构建"为主题作笔谈,系基于如下三个重要历史背景的一系列深刻考虑。其一,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发表的《讲话》,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显然是涵盖多个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统称,其中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是学界探索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学者们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本文对学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和方法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归纳,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两种对立的学科体系,其对立的根源在于两大学科体系的阶级性倾向以及各自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人的本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变迁,反映了现实经济世界的发展变化.在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科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推向深入,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第二十届开放时代论坛的主题是“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而我这几年都在思考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标识性概念为我的思考主题增加了十分必要的视角,所以我以当代中国法治为例来展开主题发言,讨论当代中国法治的标识性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甘犁  冯帅章 《经济研究》2019,54(4):204-208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很高的总体目标。他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达到这个目标的两个标志应该是中国问题在国际学术界成为主流研究问题,中国学者在中国问题研究方面成为国际学术界主流研究学者。一、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的现状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学科近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有必要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了循环经济学的概念,通过综述循环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关联关系,分析了独立构建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原因及其学科属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期刊文献统计数据粗略描述了专利研究在中国的演进历程,简要论析了对专利研究成果进行学科化梳理从而创建专利学的历史必然性。依据研究内容,将专利学认定为一门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学科,探讨了其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即学科归属关系,最后,通过建构专利学学科结构,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专利学若干分支学科的分化衍生线索。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组委会和《经济学动态》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经济学体系与方法论创新研讨会暨海派经济论坛第15次研讨会”于2002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全国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60位学者和专家出席。会议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江泽民关于“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要求,积极探讨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新思路和经济学方法论的全面变革。现将与会者的会议论文和发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从其诞生到发展都深刻地受到哲学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机械自然观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对经济学的不利影响以及系统实在观与中国的古典哲学对经济学的可能贡献后,指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从哲学角度来看有两个基本路向:一是争取在系统实在观的基础上完成对经济学的新综合;二是充分利用中国古典哲学的优秀资源,真正阐发经济学本身所蕴涵的天下主义与和平主义.这两个路向实际上也是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7,(5):15-17
<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讲话")。这是中共90多年历史中,党的领导人第一次专门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所作的系统讲话。"5·17讲话"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来说,既明确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前行方向,提出了目标、任务和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又切中时弊地点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并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角度讲清了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5·17讲话"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读,从推进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发展看,有三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充分重视理论经济学的作用。理论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必须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建设真正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王军  于振勇 《江南论坛》2013,(10):46-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当前,加强基层社科联组织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基础性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社科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呼唤"中国法律理想图景"问题乃是一个"问题束",它所隐含的至少有这样三个在逻辑上紧密相关的问题:第一,既作为观察者又作为参与者的中国社会科学或中国法学论者,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面对中国置身于其间的"全球化"?第二,为什么说建构当下中国法学或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性条件是我们对中国现实以及中国置身于其间的世界结构的"问题化"理论处理?第三,中国法学乃至中国社会科学为什么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始终缺失对中国的实质性关注以及对中国"理想图景"的根本关注?在基本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后,作者强调:第一,以"世界结构"为观照,包括法律秩序在内的中国社会秩序的建构必须服务于中国的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第二,我们不仅不能将当下西方化的世界秩序模式作为"历史的终结",更应当利用中西文化资源,其是中国优秀的哲学文化传统为世界秩序的重构做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欢迎订阅: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当代经济科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央级大型综合性经济学刊物,是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陕西省社会科学一级期刊和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报,并于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社科双效期刊行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6年成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第二批入选期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想。在这个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人道主义:以追求人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提升、社会进步、人的发展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但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发言权是不匹配的。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为基点,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