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培育其文明旅游行为已刻不容缓.文章基于TPB视角,引入道德规范与地方依恋,构建了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模型.以出境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及地方依恋均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2)主观规范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态度,且通过道德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态度;(3)行为态度是驱动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谢婷 《旅游学刊》2016,(6):94-103
文章以北京市金叶级绿色饭店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PB),对消费者选择入住绿色饭店的决策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内在因素.总的看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经过修正后,运用于绿色饭店的消费者购买意向研究中,修正模型对行为意向的解释和预测作用较好.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因素会显著影响顾客是否选择入住绿色饭店的行为意向,其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表明消费者在进行入住绿色饭店的决策时,行为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2)主观规范不但会直接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而且会作为中介变量,通过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这两个变量来影响行为意向,表明消费者在进行绿色消费时会倾向于服从社会规范.(3)消费者的性别和年龄在决策过程上具有差异,男性消费者和大龄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而产生购买意向.(4)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入住过绿色饭店,说明绿色饭店在环境友好措施宣传方面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游客参与博彩消费行为的现象日趋普遍,但对于中国游客博彩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却极为匮乏.该研究将目标导向行为模型引入中国游客的博彩消费行为研究领域,建立游客博彩消费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以到澳门旅游时参与博彩活动的中国内地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270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游客博彩消费行为意向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游客的博彩消费态度、博彩消费的正向预期情绪、博彩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以及游客过去的博彩行为对其博彩欲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博彩欲望会进一步正向影响游客的博彩行为意向.同时,游客的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博彩行为意向亦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是,游客的博彩主观规范、负向预期情绪对于博彩欲望的影响并不显著.该文的研究对于检视目标导向行为模型在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以及丰富和发展博彩消费者行为理论文献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薇  李锋 《旅游研究》2023,(6):69-81
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基于TPB模型分析框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探讨了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行为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主观规范、地方依恋、感知价值对行为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社区居民的感知行为控制并未对行为态度和生态保护行为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居民的行为态度没有对生态保护行为意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厘清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亚芹 《西部旅游》2023,(19):43-45
<正>旅游本地化趋势下,居民兼有游客的身份,在居民游客双重文明公约的加持下,学者们开始研究居民游客文明行为的形成机理。文章以“需要—动机—态度—行为意向”为主要框架,通过整合TPB和MOA模型,综合构建居民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模型,并进行理论假设,以河北省邯郸市的居民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分析各因素及因变量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文明旅游行为养成路径上的价值观及心理驱动层面的研究非常重要,居民的主观规范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并进一步影响文明旅游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旅游业步入大众化阶段,穷游行为也越来越普遍。文章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主观态度、旅游动机、冒险心理、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等方面对大学生穷游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选择。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从众行为能够促进旅游地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但一味地盲从也必然会给旅游地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理性对待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从众行为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基本框架,引入精英影响感知和模糊情境感知两个变量,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众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构建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众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行为态度、指令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精英影响感知和模糊情境感知与从众行为意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受教育水平对从众行为意向存在显著影响,且呈现受教育水平越高从众行为意向越低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建议提升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发挥乡村旅游精英的信息传递与示范带动作用;落实政府的引导与监管职能;防范政府决策层的盲从行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的组织机制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女性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村官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决策作用日渐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影响机理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开发组织机制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开发女性村官参与行为意向影响框架,以282位湖南女性村官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女性村官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女性村官对于借助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行为意向较高;(2)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以及参政特征3个变量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06、0.258和0.250,其中,主观规范影响最大;(3)女性村官参与旅游开发的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参政特征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变得更为复杂,这与已有计划行为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629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旅游资源一般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772的正向中介效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283的正向中介效应;可以看出,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旅游资源一般和较丰富县(市)。  相似文献   

10.
潜在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开始,而旅游形象的感知又来源于对该旅游地的认识,也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熟悉"该旅游目的地.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熟悉度作为前因变量,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为中介变量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本文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它通过4条路径对旅游意向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其总影响效果达到了0.591;其次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它们对旅游意向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0.546和0.378.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游客对旅游住宿产品体验和感知的视角,研究生态住宿体验和个人涉入度对游客环保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客的生态住宿体验和个人涉入度对游客的环保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个人涉入度包括"感知重要性与娱乐价值"、"符号价值"、"风险可能性"和"风险重要性"4个维度;其中"感知重要性与娱乐价值"及"符号价值"对游客的环保行为意向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风险可能性"和"风险重要性"对环保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3)生态意识的调节效应显著。该结论对于丰富国内外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旅游住宿企业开发产品的价值诉求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将任务技术适合度这一因素融入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TPB),检测酒店员工对酒店信息系统(HIS)的接受度。通过对7家高星级酒店的问卷调查得知,基于DTPB的拓展模型,大部分因素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感知的行为控制对使用的行为意向作用不显著。此外,任务技术适合度与自我效能显著,直接影响使用的态度,相容性直接影响个体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易用性及使用的行为意向,但它对感知有用性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当前研究中关于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场所依恋3个场所感知概念和恢复性知觉之间的关系,从唤醒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出发,尝试构建公园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影响因素模型.以福州温泉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公园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量表并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接着针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检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共有自然属性感知、自然空间感知、自然形态感知3个维度.(2)自然空间感知维度对环境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他两个维度对环境偏好影响不显著.(3)环境偏好不仅直接影响环境恢复性知觉,而且可以通过场所认同的中介作用实现.(4)场所依赖对环境恢复性知觉影响不显著,而场所认同对环境恢复性知觉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场所认同→环境恢复性知觉"的复杂影响路径.因此,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考虑,要提高人工绿地的环境恢复性知觉,就要从绿地景观的空间营造、环境偏好以及场所认同的特性出发,注重情感的注入,打造具有人情味的景观,从而使绿地景观提升绿地环境的恢复性知觉.  相似文献   

14.
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作为联结旅游体验和健康的重要环节,是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交融形成的综合性体验,是游客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但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积极效用还未得到深入理解。文章从注意恢复理论出发,应用Mehrabian-Rusell模型,探讨游客恢复性感知、满意度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及游客涉入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得到547个有效样本,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发现:游客功能类恢复性感知(一致性、新奇)正向影响情感类恢复性感知(迷人、兼容性、逃逸);兼容性比迷人对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更大;新奇比逃逸对游后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大;兼容性与满意度在"一致性、新奇-游后行为意向"的结构中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迷人、兼容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受游客涉入的正调节。游客恢复性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表现为"环境刺激认知-情感-意向"三阶段传递机制。最后讨论了上述发现对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象征性消费是营销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已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在旅游目的地逐步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的趋势下,探讨目的地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及其营销价值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城市(天津市)和自然景区(九寨沟)两类目的地为例,实证分析了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旅游者到访意向的影响作用.首先,借鉴心理学和以往有关品牌象征性意义的测量研究选取了测量问项,验证了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的个体自我表达、关系自我巩固、群体归属以及社会声望和地位彰显4个维度结构.其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个体自我表达、关系自我巩固和群体归属三项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的感知正向显著影响到访意向;社会声望和地位彰显这一维度对到访意向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最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说明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与到访意向间的路径关系在两类目的地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也反映出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城市和自然景观类目的地都具有一定的营销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5份问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向影响共情态度;(2)共情态度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没有直接促进作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能够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4)共情态度在价值观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也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价值、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文章提出的价值观教育与共情培养的实践手段对规范野生动物旅游者行为与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礼珊  韩小芸  顾赟 《旅游学刊》2007,22(12):51-58
本文以博物馆游客为调研对象,探讨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顾客满意感、信任感与组织形象的关系,分析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顾客满意感、信任感、组织形象对博物馆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博物馆服务环境中,(1)服务公平性包括交往公平性、程序公平性、结果公平性和信息公平性等4个组成部分;服务公平性4个组成成分对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满意感、信任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组织形象有间接的影响;(2)顾客满意感和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组织形象;(3)组织形象和顾客信任感对游客行为意向有直接的影响。论文的研究结论对指导博物馆的营销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交网络不断渗透日常生活的今天,很少有研究关注网络社交平台中旅游者生成内容对旅游意向的影响。文章以SOR理论模型为基础,探讨在网络社交平台中旅游者生成内容的刺激下,经过感知信任和感知有用性的认知评价,进而促进旅游意向的过程。通过对303名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者生成内容如何影响旅游意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社交平台中的旅游者生成内容的丰富性、及时性、互动性、娱乐性对旅游意向的直接效应显著;也会通过感知信任和感知有用性产生间接效应。文章丰富了旅游者生成内容研究领域的成果,也为旅游业的社交网络营销策略提供了一定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林类高校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具有弥补现有高校研学产品不足、传播农业文化、助力农业教育、提升高校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等多重积极意义。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设计了家长对农林类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需求偏好模型,调查了家长对于农林类研学旅行产品的消费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第一,家长对于农林类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消费意愿较高,且更倾向于选择学科体验类研学产品;第二,“认知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林类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消费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三,“知觉行为控制”对于家长消费意愿的影响最强,即周边社群和重要人物对家长选择农林类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影响最大。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农林类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移动APP潜在商业价值巨大,相关企业为推广APP应用投入巨大.然而,旅游移动APP的用户是否会受到“强推”式营销策略的影响从而产生持续吸引力并构建顾客忠诚度呢?文章在已有成熟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使用经验、传染性、自我效能3个变量,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旅游移动APP用户的感知优势对使用行为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均显著,表明其只是部分通过中介变量作用于使用行为;传染性因素正向影响旅游移动APP用户的感知优势与使用行为,虽分享价值已被利用,但离充分发挥移动客户端营销爆炸性传播力量仍有距离;使用经验对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关系以及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自我效能对旅游移动APP用户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而对使用意向与使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旅游移动APP的内容与形式亟待完善.现有补贴、返利、首单立减等营销手段,可短时间引爆市场却尚不能够真正“俘获”用户,如何激发并培育用户的忠诚度仍需探索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