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杂鱼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既没有商品价值,还会与家鱼争食耗氧,影响池塘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常用的清除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彻底清塘:鱼苗放养前,抽干池水,用生石灰、强氯精等药物清塘,彻  相似文献   

2.
<正>野杂鱼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商品价值低,还会与饲养鱼争食耗氧,影响池塘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常用的清除方法有以下八种。1.彻底清塘。鱼苗放养前,抽干池水,曝晒池底随后用生石灰、强氯精等药物清塘,彻  相似文献   

3.
鱼病巧防治     
<正>在水产养殖中,为了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要切实做好平时的综合预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塘消毒。在放养鱼种前,要清塘凉塘。先排干池水,加高加固池埂,铲除杂草,清除过多的淤泥,淤泥厚保留15cm左右,然后让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晒和冰冻,通过矿化杀灭致病生物,再用生石灰100~125kg/亩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提供良好生态环境。2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应进行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翘嘴红鲌作为名贵淡水养殖新品种得以迅速推广。实践证明,在池塘、大水面中主、混养翘嘴红鲌具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一龄大规格鱼种供应是商品鱼养殖的瓶颈。根据笔者的实践,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一、鱼种培育池的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鱼种池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埂坚固,不渗不漏。每只池塘面积2000m2左右,水深1.5-1.8m。2、清塘消毒一般在5月上旬前,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经日晒20天左右,然后进10m,用生石灰15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3、施肥培饵夏花放养前10天,经…  相似文献   

5.
在池塘养鱼生产中,高密度精养是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生产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饲料成本的高低是由饲料价格和饲料系数的高低决定的,在饲料价格降低空间不大的状况下,如何选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成为减少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1、突出主养鱼、放养优质鱼种:具有优良性状的鱼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高,且鱼的生长速度快,其饲料系数则低。在放养鱼种时,要以一种摄食颗粒饲料的优质鱼为主,适当搭配其它鱼类,放养规…  相似文献   

6.
<正>鱼种放养模式决定着采取不同水质管理技术措施,水质管理措施是围绕着主养鱼来进行。加强水质管理,创造良好水质环境,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有利于提高池塘载鱼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原来池塘放养模式主要以鲢、鳙鱼(肥水鱼)为主养鱼,搭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池塘中"肥水鱼"的产量约占池塘总产量的60%~80%。肥水养鱼主要围绕着"肥水鱼"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种青养鱼具有节约生产成本、土地资源,提高池塘利用率等优点,是提高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冬季或春季排干池水,在池底播种青饲料作物,待作物长到一定高度后,放养夏花鱼种培育大规格鱼种,青饲料直接被草食性鱼类摄食,或腐烂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可以节省大量饲料。但目前鱼种放养前一段时间池塘一般处于"闲置"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池塘种青养鱼的综合效益,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养殖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可能造成鱼类大批死亡。死鱼起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发生此类现象,从而降低鱼类死亡率,确保养殖效益。现就鱼类大批死亡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概述如下:一、中毒1.放养前不测试池水毒性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等。使用这些渔药后,池塘在一段时间内池水存在一定的毒性,如果忽视测试池水毒性大小而急于放养鱼苗  相似文献   

9.
<正> 鱼种与青虾混养技术,为鱼种池的合理利用找到增产、增效的路子。混养池塘每亩可增产青虾25-40kg,增加效益500-1000元。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一般要求面积1—5亩,水深1—1.5m,底泥较少。为集中捕捞和清塘方便,在池底开挖宽1m左右,深0.4-0.5m的“十”字或“丰”字形集虾沟。第一年混养时,在冬、春季抽干池水,清除淤泥,每亩用生石  相似文献   

10.
<正> 春季是池塘放养的关键季节,春季池塘养鱼的技术要点是: 1、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池塘清整包括:清除过多的淤泥、加固塘坝、疏通进排水渠道、搞好进撑水口的防逃设施等。池塘消毒选晴天进行,在放鱼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加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可以起到杀灭病原体预防鱼病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新挖池塘底泥瘦,水体泥水混浊,浮游动植物繁殖量少,产氧能力差,易缺氧,养鱼产量低。为使新挖池塘当年养殖高产高效益,除按常规管理外,还应注重以下技术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一是平整和夯实池塘斜坡和坝脚,防止渗漏水;二是放养鱼种前  相似文献   

12.
<正>当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做好河蟹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第一步。河蟹春季养殖技术清塘消毒: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池底积累一定的淤泥,会成为各种病菌和寄生虫繁衍的场所,因此在蟹种放养前,利用冬春闲塘期间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将池水彻底排干,让底  相似文献   

13.
<正>鱼种放养是成鱼养殖的重要环节,鱼种放养技术是否得当,操作是否合理,不仅影响成活率,而且对全年养殖生产都有较大影响。一忌不清塘就放养对于已养过鱼的老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池底淤泥较  相似文献   

14.
<正> 池塘养殖清塘工作是决定整个养鱼生产成败的关键。清塘工作主要包括塘口的清整和药物消毒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塘口进行药物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寄生虫和有害生物,使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无病害之忧,既可减少养殖生产用药成本,又可  相似文献   

15.
<正> 所谓池塘养鱼双季双吨,就是同一池塘在一年的时间里出塘两茬成鱼,每茬出产成鱼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养殖模式。第一茬鱼种投放应在3月中旬以前完成,于6月底7月初出塘成鱼,使成鱼平均规格达到0.8—1公斤,单产1000公斤以上,成鱼出池后及时清塘,加注新水,投放第二茬鱼种,至  相似文献   

16.
<正> 由农业部下达、甘肃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八五”重点研究项目《西北地区池塘模式化养鱼高产技术研究》——《甘肃省池塘养鱼高产因子研究》,经过1996—1998年两年实施,目前已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并通过有关专家技术鉴定验收。 甘肃省渔业生产总量的70%来自池塘养鱼,但池塘养殖单产低是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科技人员对影响池塘养鱼的各项因子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提出了鱼种放养规格、放养密度、饵料投放及鱼种不同搭配比例是池养高产的主要因子。并首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地连续多年进行成鱼池塘套养鳜鱼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年每亩成鱼池塘可产商品鳜鱼10—15公斤。一、彻底清塘放养鳜鱼种前杀灭养殖池塘中的一切肉食性鱼类。二、选用大规格鳜鱼种要选用大规格鱼种,并根据塘内饵料鱼的多少确定放养量。一般每亩水面放养量:体  相似文献   

18.
<正>鱼种在放养前一般都要进行合理搭配和放养量的正确计算。合理的多品种搭配混养和正确的放养量是池塘养鱼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搞好合理混养、掌握好  相似文献   

19.
<正>冬去春来,水温逐渐回升,此时一是处于半休眠状态的鱼类开始游动、觅食,食欲渐趋旺感;二是一年之际在于春,初春渔事悄然而至,而一些养殖户往往由于忽视时令节气,疏于及时管理,致使当年生产受影响。现将我镇及周边市县渔农一些较好的做法和经验,即"鱼塘夺高产,早春把五关"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清塘关在鱼种放养前必须认真进行池塘清整消毒,杀灭病原菌以提高鱼种成活率。其方法是把鱼塘池水抽干,挖掉塘底过多、过厚的淤  相似文献   

20.
目前是冬放鱼苗种最好阶段,但鱼塘中若野杂鱼大量繁殖,会与养殖鱼类争食耗氧,影响刚放养的鱼苗种。因此,放养鱼苗种前,鱼塘一定要清除野杂鱼。根据各地养殖户的做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首先要彻底清塘。在鱼苗放养前,抽干池水,用生石灰、强氯精等药物清塘,彻底杀灭野杂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