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建筑业传统施工面临高污染、高成本和低效率等问题,而装配式技术可以缓解传统施工面临的困境。中国国土面积庞大,各省份之间装配式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装配式发展相关政策分析,构建出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法、AHP法和TOPSIS评价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差异性显著,其中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最好,而云南省落后于其他省份,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2.
刘建 《中国招标》2024,(2):99-101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造价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指标分类与体系构建流程,通过造价指标信息采集与体系生成,完成对造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于造价指标体系,对装配式建筑造价进行预测。通过回归模型的应用以及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回归模型的训练,实现对装配式建筑造价的高精度预测。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新思路,为装配式建筑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装配式建筑不确定因素最多的施工阶段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影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目标、施工技术、施工管理6个维度选取24个细化指标建立装配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间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结合,构建基于灰色区间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对西北某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持续水平为较好可持续,综合评价结果与该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基本吻合,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张广泰  魏佳  何彬  李同 《科技和产业》2022,22(6):194-199
以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成功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及专家访谈得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关键成功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关键成功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层级,绘制层次拓扑图,得到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成功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及根本因素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蒋勇  魏蓉 《科技和产业》2023,23(15):86-91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运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运用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脆弱因子进行识别,将装配式供应链系统划分为6个子系统;通过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供应链脆弱性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装配制造流程是脆弱性最大的子系统,整个供应链的脆弱性随着建筑项目的推进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的问题,从建筑产业链的角度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三大主体(政府、开发商、制造商)的行为进行分析,构建“政府-开发商”“开发商-制造商”两两激励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到各主体的最优策略。通过分析,博弈的稳定均衡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密切相关,只有当政府进行积极的经济激励,直接给予开发商财政补贴,开发商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开发装配式建筑并对下游制造商进行成本分担时,才能实现三方利益共赢,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能力维度划分及测量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仍然不清,维度划分和测量也不统一,从而导致动态能力研究难以深入。基于对国外文献的回顾,本文首先对国外现有的动态能力概念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基于能力阶层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界定的动态能力概念比较清晰、明确;然后对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和测量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认知维度甚至态度维度是动态能力构念体系构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同时合并型多维构念的构建和测量将逐渐得到采纳;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中原 《中国招标》2023,(8):104-106
为降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造价,促进建筑工程整体经济性提升,文章开展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造价的设计研究。通过构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SWOT矩阵、建安工程造价计价方式选择、基于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的造价控制,实现对建安工程造价的控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造价控制方法的应用可以使综合造价更低,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曾倩  沈良峰  汪莎  荣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7):118-123
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是了解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关键,在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模型选取27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熵权法、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建立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评价体系,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其生态品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6—2020年湖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生态品质的发展状态呈现“Z”形上升趋势;从子系统来看,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波动最大,至2020年达到最高;从障碍度来看,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数量、建筑业R&D经费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和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0.
秦晨君 《中国招标》2023,(4):123-126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从分包财务实力的角度构建装配式建筑劳务分包评标决策模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计算,确定评标结果,以期为装配式建筑劳务分包招标评标提供思路,为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卢辉 《科技和产业》2020,20(8):87-91
针对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管控,通过熵权法确定出装配式建筑决策设计、构件预制、预制构件运输、现场施工四个阶段成本影响关键因素,以此因素量化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BIM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管控模型,收集装配式建筑项目类似工程数据用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比较理想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管控与考核方法,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管理者对于成本风险的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系统、科学地对比分析国外和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运用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来自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的345篇相关文献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核心作者与共被引文献聚类图谱、研究时区图等.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文献呈不断上升趋势;通过聚类图谱及词频分析发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研究都较多地涉及"安全管理"和"BIM技术";关于研究热点,国外学者聚焦"场外施工""复合材料结构""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而国内学者则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理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对核心作者进行分析发现,国外学者间交流密切,已形成较稳定的合作网络,而国内学者以独自研究为主,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网络;关于研究趋势,国外学者更关注装配式建筑安全相关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国内学者以理论研究、方法和经验总结为主.根据上述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推动中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为中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文斌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4-218
装配式建筑作为未来的新型主流建筑模式,具有提升建筑质量和效率、减少能耗等优点,有助于全面提高中国建筑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昂贵的建造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问题,是建筑业从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引用住宅工程案例,对比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成本,分析两者成本结构的差异化,提出针对性的成本管控措施,为甲方装配式建筑降本增效提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会  方金强  张兵 《科技和产业》2022,22(5):208-217
为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研究的现状,掌握装配式建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趋势,以2010—2020年 CNKI收录的与装配式建筑研究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可视化网络工具,分别从发文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作者合作共现以及研究热点、前沿主题等方面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文献统计上,国内装配式研究年发文量呈现递增态势,《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混凝土》是发表装配式建筑文献较多的核心期刊;在研究机构和作者空间分布上,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机构以及来自这些机构的高产学者共同组成了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研究力量;在研究热点上,BIM技术、深化设计、抗震性能、建筑工业化以及EPC模式是现有研究的核心;装配式建筑研究演进发展历程主要分为缓慢发展和快速发展两阶段,研究前沿主要包括BIM技术、产业化、预制构件、模块化以及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建筑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宋联杰 《科技和产业》2023,23(23):142-147
为了提高绿色建造水平,采用德尔菲法咨询20位行业专家,设计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绿色建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梳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对案例项目进行评价分析。案例项目的绿色建造总得分为89.59分,绿色建造的评语等级为良好。识别出案例项目绿色建造中值得优化的地方为施工管理、节水与水源利用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并对绿色建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建筑废弃物持续增多、建筑原料匮乏等问题,运用动态博弈理论,构建建筑企业与建材企业的双寡头博弈市场,建立适应度函数并进行求解,分析政府奖惩制度对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政府因素在促进资源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奖惩力度对博弈双方策略的选择、演化速度影响不同;合适的政府奖惩力度对资源化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单一一方实现资源化会对另一方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政府需要从补贴和惩处两个方面同时加强管控,才能促使建筑企业和建材企业均选择资源化的策略,从而实现资源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东 《科技和产业》2023,23(8):157-16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未来建筑施工发展的趋势。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重要标志,且具有低碳、节能环保、建筑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当前其成本远高于传统建筑,阻碍了其高质量发展。通过对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在设计、采购、施工多阶段对成本影响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精益管理思想,以内蒙古某建设项目为实例得出相应管控措施,以期通过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精益成本管理,显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量清单计价中遇到的难点,根据现行的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GB50856-2013《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多联机系统室内外机组、铜管和分歧器、制冷剂添加、系统调试等项目进行清单列项,并分别套用四川省和广东省两地定额计算得出同一项目应用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定额时的计价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提供了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