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我国银行信息化进入科学发展时期(一)、我国银行信息化总体情况依照国外银行的成熟度分类,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定义被为“执行者”和“先驱者”类型银行。在早期,我国的银行基本被定义为“跟随者”类型银行。我国银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逐步成熟起来,正在逐步成为“执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银行条块分割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银行信息化的瓶颈所在,今天,银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已经聚焦在一个关键点上,那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实现银行信息、业务系统“大集中”。2002年,实现银行数据大集中几乎成为我国所有银行的重点信息化工程,各行或完成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或按计划稳步进行,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林广兆 《金融博览》2011,(23):54-55
当中国银行崛起成为香港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当近期中银香港被《彭博市场杂志》公布为“全球最强银行”排行榜十强之列,我们更怀念为取得这些成就无私奉献的奠基人。庄世平老先生作为中银香港的先驱者之一.一生赤诚爱国,无私奉献,是中银,也是香港社会爱国爱港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我国银行业全面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速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中国金融业加入WTO的过渡期将于2006年底结束,“十一五”期间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其次,无论从政策迹象还是金融实践来看,金融管制正在放松,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的融合、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最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造,我国银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高潮。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中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具备哪些特点?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都是读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和银行间网络的不断完善,传统柜台交易将逐步被虚拟银行交易取代。自1997年招商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以来,中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已开展了将近14年。在这14年间,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衍生出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业务,形成了覆盖整个社会系统的金融网络,渗入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银行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数据大集中”的准备阶段,到目前全新的应用系统整合阶段,银行信息化的脉络已经日渐清晰。如今建设核心业务系统成为银行信息化的新热点,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IT系统与业务部门的整合互动,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原因,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逆向选择类型”和“道德风险类型”原因的存在,使银行在博弈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银行所处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成为上市公司,由此导致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迫切要求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进行产品创新。中国工商银行决定将上市后的第一年作为“优质服务年”和“改革创新年”。对于现代银行来说,无论客户服务还是产品创新,都离不开信息系统,改进银行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解构当前银行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信息系统可用性的方法,成为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四立 《金卡工程》2006,10(12):67-68
信息化对银行业的作用高度概括为:信息化使银行提高了管理效率,促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数据仓库成为银行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大约十年前,伴随着“啤酒搭着尿布卖”的故事,数据仓库的概念走进了中国金融业的视野。十年后,“数据提升业务价值、数据赢得竞争优势”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数据已被视为银行宝贵的财富,数据仓库成为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建设银行在数据仓库领域起步较早,早在1999年,建行就开始对企业级数据仓库进行研究和规划,并对数据仓库模型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在2003年建行全行科技规划中提出了数据仓库在建行运用的四大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银行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为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投入占整个银行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信息技术是银行发展的“引擎”,银行要加快发展和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优先发展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技术部门从“后台”走到“前台”,通过持续不断地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或者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牵引”银行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戴旭明 《中国城市金融》2014,(10):F0002-F0002
2014年9月17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东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研修院联合主办的银行前沿问题大讲堂第二十七讲在京举行。姜建清董事长应邀以“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姜建清阐述了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火数据时代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重大挑战,以及走出信息化银行建设的新路子。他指出,从银行信息化列信息化银行,不是简单的信启、升级和应用拓展,而是通过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把银行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从“经验依赖”向“数据依据”转化,是建市在银行信息化基础上的银行经营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根本改变,是面向未来的、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9月的北京,成为全球金融界及IT界关注的焦点。“第13届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的开幕,再次掀起了国人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21世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银行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银行  相似文献   

15.
赵刚 《金卡工程》2006,10(1):63-64
2005年是银行信息化“十五”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中,银行信息化将完成“十五”的历史使命,并为“十一五”打好基础。赛迪顾问分析认为,2005年银行信息化的“十大热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是:形势逼人,形势喜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对社会生产、生活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信息时代、网络经济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信息化不仅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且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正在加速实施。银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上银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相继开办了余额查询、转账、理财等不同类型的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已经走过了作为银行“门面”、提升银行“形象”的阶段,而逐步成为银行利润来源的一个新途径。与此同时.我国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反洗钱法》,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外包现在已成为国外银行信息化建设中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和被普遍采用的方式。在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建设中。哪些项目适于外包.如何实施外包以及怎样选择合作厂商,IT界人士就上述问题表述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数据集中对中央银行金融业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集中是我国银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我国银行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银行的市场适应能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中央银行大力推进金融业务数据集中工程建设,先后有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会计“四集中”、大额支付  相似文献   

20.
马文睿 《西南金融》2008,(11):63-64
如何在原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提高代理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提升代理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与新IT技术接轨、与日益增加的被代理方接轨,已成为农行代理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设计对代理业务系统的改造采用C/S/S/应用体系结构,以通用管理为核心概念,为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固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渠道柜台提供了满足J2EE标准的多层体系结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全省建立了符合绝大多数的业务规范的通用代理业务系统,建立了省级代理业务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实现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实现代理业务的有关服务要求,实现银行与被代理方的横向信息交换,形成全省统一的安全、快捷、便民的代理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