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伯文 《发展》2004,(6):28-3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乎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和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更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和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明 《发展》2003,(6):45-45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增加制度供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提供制度保障和制度服务,才能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改革户籍制度。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和公民权利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如今城乡经济互动、开放一体的发展趋势下,已不合时宜。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差别,在此基础上建设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给农村居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9,(2):15-15
虽然天津市就业工作处于全国前列,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除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外,今年天津市还有近300户困难企业将退出市场,4万多名职工需要安置。为积极应对形势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的政策措施。今年,还将加大统筹城乡就业的力度,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新增就业38万人。  相似文献   

4.
回顾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都是以自发转移的形式出现的,农民自己外出务工和寻找就业机会。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政策一直充当着引导者和调节者,但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转移就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锦标 《南方经济》2004,(10):19-2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出现了大批富余的劳动力,作为职能部门如何为民分忧,做好就业工作,关系到执政为民的大问题。揭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当地的实际,提出了“打基础,抓实效,促发展”的新思路,并采取了得力措施,开创出了该市劳动力转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7.
张艳 《北方经济》2008,(8):92-9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探索如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怎样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成为需要认真研讨的内容。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就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农民问题主要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河北农业人口多、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高,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满感情地对待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这是河北发展需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或表现。认为,民营经济的题中之意是经济资源受"民"支配、以"民"为经营主体的一种经济形式或形态,是一个经营机制的范畴,不是一个所有制的范畴。从外延上讲,所有非官营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科学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钥匙是要搞清楚经济发展的科学含义,而正确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把握经济发展概念的关键。坚持科学的民营经济发展观,要避免唯GDP论,要建立正确衡量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下岗失业问题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认识我国存在失业的基础上 ,承认市场经济下失业的必然性 ,充分认识和利用适度失业的积极作用 ,对于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者及全社会素质 ,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王晓慧 《新财经》2008,(4):60-63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来,企业所有制格局的改变、《宪法》的五次修改、民营经济的崛起,等等;无不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财经》2008年第一期推出的《民营企业抗争三十年》专题,通过产权改革展现了民营企业三十年的坎坷历程。2008年,《新财经》将陆续推出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4.
关友杏 《特区经济》2005,(6):113-114
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对民营经济的提法和理解大致上有3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应当从所有制上界定,民营经济即为民所有的经济,其实质就是私营经济。它是相对公有经济而言的,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是私人所有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畴不涉及所有制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民营,也可是民有民营,更多地强调了其经营特征,意味着由“民”作为经营主体,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的提法不科学,概念模糊,而且淡化了所有制。本文认为,民营经济是指除国家所有国家经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大体上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等几种。  相似文献   

15.
试析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活跃市场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研究探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长期以来,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制约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富有活力的经济成分。党的十六…  相似文献   

16.
归秀娥 《特区经济》2005,(6):235-236
民营经济一般是指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组成的经济,泛指一切非公有经济。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一般而言,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就很强劲,反之就很微弱。西部经济发展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1999年全国有个体工商户31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法律地位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瑞 《特区经济》2008,(4):148-15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地位逐步提高,发展民营经济的体制条件、政策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在时下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本文在对我国民营经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进行了思考,以期促进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周火  肖成池 《特区经济》2006,211(8):262-263
作为西部经济新的主要增长点—民营经济,在西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西部民营经济同东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如何使西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升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差异,本文在充分认识西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深入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些促进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20多年来,找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就是所有制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发展多元化所有制制度,保证市场有效运行。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就是我国的非国有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而且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客观上预示了我国经济改革和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宪法修正案再次明确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活力源。如何改善民营经济成长的法律环境,构建立法、执法、司法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