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欣  陈永谦 《新财富》2011,(6):38-46,48,53-56
近几年,“朝圣”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中国投资者队伍日渐庞大,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是证券投资界各路精英孜孜以求的目标。深人分析巴菲特的投资足迹及伯克希尔的整体投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成功的实质,并不在于其深谙价值投资和每每被聚焦的股市投资神话,推动伯克希尔增长的也绝不仅仅是股票,而是在“产业+股市”大布局下,凭借持续正收益所打造的一条以保险为核心的产融价值链条。在巴菲特构建的这一投资模式中,  相似文献   

2.
《新财富》2011,(6):57-58
在中国,尽管号称追随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者众,但遗憾的是,不管是物美商业还是大杨创世,在中国目前几乎所有的“巴氏概念”行惰中,反映出来的不是中国投资人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实践,恰恰是一种背道而驰的遗弃。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股市低迷的今天,素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的一些大手笔投资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巴菲特现在最看好什么股票?答案是农机股。2012年第三季度末,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三季度持仓公布,其中新近买人数额最多的股票为迪尔农机,买人股份为398万股,价值3.28亿美元,超过了新近买人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额度总和。  相似文献   

4.
读书     
2008年9月29日,当今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The Snowball)新鲜出炉。书中内容不言而喻,读者可一窥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决策力。传记作者是投资分析师爱丽丝·施罗德,她有幸获许近距离接触这位“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并将点点滴滴积累成册。与以往不同,传记展示了一个身着旧毛衣的巴菲特,一个透着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以下是传记中部分有趣的节选,让我们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5.
徐春 《新财富》2009,(11):114-117
本轮金融危机中,伯克希尔动用巨额自有现金储备积极投资,其中仅高盛、通用电气、瑞士再保险三笔投资就超过100亿美元,从这三笔投资中,我们足以解读出巴菲特的投资秘诀:在熊市里投资,成功是大概率事件;以最有利的条款投资最好的公司,是获取超额回服的捷径;手持一定现金是捕捉下一个投资机会的前提。中国投资者要膜拜巴菲特,需要学会其价值投资理念并持之以恒,尤其在熊市中要冷静、坚决地投资股市。那些不具备“股神”素质的投资者!则需要听进巴菲特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的忠告。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索罗斯、巴菲特齐名的世界三大投资大师之一,杰姆·罗杰斯的名字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因为近年来大力推广中国与亚洲的投资机会,他的投资观点不时此诸报端.  相似文献   

7.
一家真正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和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其财报应该是怎样的?《巴菲特教你读财报》一书,通过对巴菲特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的简炼、透彻的诠释,为人们揭示出,如何能够从财报中“见微知著”,判断出一家好公司。  相似文献   

8.
俞技峰 《浙商》2009,(8):33-33
无论从出身、投资技术,还是实际的投资产品,巴菲特和他在外界刻意保持的形象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简要介绍行为金融投资原理和投资策略的基础上,从行为金融这一新的视角对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包括投资哲学、投资理念和选股准则这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11,(6):52-53
现年81岁高龄的沃伦·巴菲特的继任者一直是近几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的热门话题。根据巴菲特的计划,退休后他在伯克希尔的职位将一分为三,设立非执行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投资负责人。目前,非执行董事长一职巴菲特推荐由其长子霍华德·巴菲特出任,CEO职务也有多名优秀候选人,但真正体现巴菲特投资衣钵的投资业务负责人却仍是个悬念。  相似文献   

11.
陶冬 《新财富》2007,(11):48-48
巴菲特尽抛中国石油,一定是看到世界其他地方有更具投资价值的机会。在次贷危机下,资产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已比比皆是。但笔者仍十分看好新兴市场,看好H股的未来,也看好中国的基金管理业。假以时日,中国出现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奇才,完全有可能。但是中国的巴菲特,一定不是靠炒内幕消息、炒认股权证起家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杜丽红 《新财富》2007,(12):102-111
从可口可乐到吉列,再到中国的中石油,巴菲特一次次演绎了世人津津乐道的“股神”传奇。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上的辉煌业绩掩盖了伯克希尔公司的其他业务,以至于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菲特早已从一个“股票投资人”转变为一个“股权投资人”了。数据显示,实业投资早已是伯克希尔主要的扩张方向。2006年,伯克希尔的股票投资净现金流出为54亿美元,而收购业务的净现金流出额达101亿美元,此外旗下子公司还花费46亿美元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在伯克希尔的实业投资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保险业务。2006年伯克希尔保险集团的浮存金高达509亿美元。实际上,巴菲特那些著名的股票投资大多是放在保险集团旗下的,是保险集团的浮存额支撑着这些投资,且整个保险集团及其持有的证券资产占到伯克希尔集团总资产的60%,贡献了总利润的60-70%。不仅如此,“股神”传奇的背后,是巴菲特精心打造的以“零成本”保险资金为核心的产融价值链:保险业务的浮存金为股票投资提供了零成本资金,而股票投资的收益又转化为实业投资的资本金,实业投资的利润成为保险业务扩张的流动性后盾。这条产融价值链条看上去近乎完美,而且到目前为止运作都很成功。但是,这一战略背后仍然隐藏着巨大风险,它要求产融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保险业务必须要严格控制风险,以保证股票投资的零成本资金运作;股票投资在长期中必须保持正收益;而实业投资则必须要保持正现金流,以巩固保险业务的流动性后盾。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整个价值链将由此崩溃。  相似文献   

13.
或许,“股神”巴菲特没有教会儿子如何投资股票;但是,他教会了儿子如何去投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在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最著名的无疑是这一条:“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巴菲特总是在市场最亢奋、投资人最贪婪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激流勇退。1968年5月,当美国股市一片狂热的时候,巴菲特却认为已再也找不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了,他由此卖出了几乎所有的股票并解散了公司。结果在1969年6月,股市大跌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比上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5.
书海泛读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本月主打《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被奉为投资者不可不读的投资经典中,作者洛温斯坦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6.
张计划 《商业时代》2004,(21):38-38,45
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当然性格不同,做事的风格也就相应成趣,投资家也不例外。成功的投资家并不是超然于人间之外的神仙,也不是超理性的先知先觉,相反他们的投资风格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下文的几位投资大师就能很好地印证这一点。巴菲特vs索罗斯美国有一家叫做伯克希尔·哈撒  相似文献   

17.
王含 《三联竞争力》2006,54(8):20-20
2006年6月-7月,著名的投资大师,全球第二大富翁沃伦·巴菲特有两件事都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张学庆 《理财周刊》2006,(11):62-63
全球第二富豪巴菲特拥有160亿美元财富,他整个财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对投资有自己的独到眼光和策略,这对我们投资股市有启发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与家长长时间学习、践行巴菲特价值投资,鼓励告诫人们必须经历的关口:时间关、金钱关、心态关、素养关、认错关,并对价值投资人要先"过五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并不是每个投资大师都对黄金青睐,“股神”巴菲特就公开发表过“黄金无用论”。2009年,被问及5年后金价如何及是否值得投资时,巴菲特这样回答:“我不知道那时黄金价值几何,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那就是在这期间,黄金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它只会静静地呆在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