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属于道德的范畴。它是社会道德在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体现。商业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作为企业的社会行为,需要一定的评价准则或标准。这些评价准则的总和就是商业企业营销道德。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还反映人、企业与自然的利害关系。市场营销道德实质是调整企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学兴起于20世纪中期,作为一个文学概念被提出。近年在文学研究中也是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因为它涉及的内容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从英美文学出发,对生态文学所倡导的"回归自然"和"回归本性"两方面主题的深层内涵进行剖析,借以引起读者对生态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学者王诺对生态文学有自己的认识,生态文学是在生态整体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生态危机的根源。简单地说,生态文学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发展关系,这种概念虽然提及的时间短,但反映的思想却是影响深远的,观看英美文化的发展史发现,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作品,都提倡对自然本性的尊重,题材形式各异,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文章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真正体现了回归的思想。个人认为英美文学提到回归思想包含两个方面"回归本性"和"回归自然",这两个方面又包含多种层面的含义,非常值得探讨和深思。人类应当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点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旅游文化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和谐的生态文化是生产力发达、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生活文明、社会繁荣的标志。从广义来看,生态文化就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社会-人-环  相似文献   

4.
资源、技术、制度三类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承认。从静态的角度,资源的数量取决于技术水平;一定技术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潜在最大产量,而制度则决定了这种潜在量转变为现实量的程度。从动态的角度,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是解决人类与自然紧张关系的两种手段,不存在谁一定决定谁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源、技术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5.
建筑设计将向两个方向持久探索,一是保持对技术的乐观追求,继续开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以便解决迫切的现实问题;一是需从城市、环境、节能、环保等课题着手,深刻理解当代社会下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真正的时代建筑。  相似文献   

6.
自然垄断产业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规制,一是国有化.各个国家的制度禀赋和规制机构成熟程度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治理结构.时于我国而言,我国规制机构与相应法律法规都尚不成熟,因此我国在选择自然垄断产业治理方式的过程中,应谨慎选择与现有制度环境相匹配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对人性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而生态人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审视而提出的新人性。它是建立生态文明的根基和本源,以生态人的价值伦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中的最佳选择。建设生态文明,要正确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生态道德素质,建立生态法律制度和生态伦理保障,以生态工程技术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从而达到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双优化。  相似文献   

8.
《商》2015,(52):130-131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约翰·缪尔是美国自然文学发展中两个重要人物,普遍认为他们的自然观是一脉相传的。仔细解读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我们发现两人对于自然本身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地域"方面的观点都是相差甚远的。首先,爱默生眼中的自然是抽象、理性的,而缪尔对于自然的认识则是具体、感性的;其次,爱默生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而缪尔则主张人与自然的绝对平等关系;最后,爱默生的自然文学作品和观点具有强烈的地域感,而缪尔则强调的是人类生存、生产所在的整个地球。  相似文献   

9.
关于绿色消费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为什么要研究绿色消费 绿就是金,绿色象征着希望和活力,象征和谐和健美.绿色消费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发展绿色消费,研究绿色消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要从"四个高度"来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计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任何一个设计都不能不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律而独立的存在。一个好的设计,一个成功的设计必定是在生理上符合人的生活要求,心理上符合人的审美需求,材料上符合自然的基本规律,技术上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态的和谐产品。从李泽厚先生对于美的认识说起,从美的内在意蕴和外在形式的统一与,以及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统一这两个方面,探讨人造物的设计法则与美的规律的关系,认为美的规律就是人造物的规律,并说明设计中"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对人工自然的涵义分析的基础之上,从人工自然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结果、人工自然为技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土壤、技术是人工自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与人工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付华 《商》2015,(1):25
当前现代企业制度飞速发展,在以往制度的基础平台上演进出了更多的探索方式,主要是治理与控制的有效结合两个方面。本文旨在分析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出两者整合的有效意义,力图为现代企业制度探索新的发展方式,达到提高经营效率、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知识生产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全人类的事业。人类经历了两次经济革命。物质生产革命和知识生产革命。出现了两种技术体系:从钻木取火开始,以自然能源代替人力,形成了能量技术体系。从自然语言起步,一直到数字化技术,形成了符号技术体系。从此,人类有了两种技术范式——能量技术范式和符号技术范式。人类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两个世界:一是由物质组成的真实世界,二是由数字化符号组成的虚拟世界。出现了两种经济形态:物质经济形态和知识经济形态。与物质经济形态相比,在知识经济形态,知识成为劳动过程使用的独立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的三个属性分别是:自然属性--永存的自然关系;社会属性--社会生产关系;阶级属性--奴役劳动的工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体现了自然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那么它是否有阶级属性?如果有,它是不是阶级奴役的工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是否有剥削性?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合同是确立各方义务和权利以及解决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合同具有措辞准确、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范式。生态文明也是人类在后工业化时代应对工业与自然环境危机四伏的博弈中所产生的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生态文明存在两个基本维度:一是自然的维度,另一是人的维度。生态文明是两个维度的和谐与统一。生态工业正是整合两个维度,促进生态产业化,通向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工业企业生态工程是产业生态化的微观途径与具体举措。生态文明中"人的维度"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伦理观,积极实施企业生态工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陈慈 《商》2013,(9Z):235-235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两重性,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经济再生产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新时期新阶段,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_Y-,_lk产品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理论来管理农业,以先进的制度举措来解放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使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这种转变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主要从两个部分来论述这一课题,第一部分从基本内涵及特征体现两个方面概述农业现代化;第二个部分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人、自然、社会文明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对照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以明确城乡和谐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的城乡关系中有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家宏观政策,完善制度和体制安排,以便处理好市民与农民的关系,构建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昕谓招标投标,是指采购人事先提出货物、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众多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从采购交易过程来看,它必然包括招标和投标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前是招标人以一定的方式邀请不特定或一定数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投标,后是投标响应招标人的要求参加投标竞争。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认为,一切事物的基础必须是从唯物主义出发,世界起源于自然,自然是上帝的基础也是一切宗教的基础,人也是自然的衍生物,因此,自然是上帝和人的本质。但笔者认为,在三者的关系中,并不是一者凌驾于另二者之上的关系,而是三者相反相成,共相而生。自然是物质基础,上帝是精神源力,而人类的存在则是自然与上帝存在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