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形态转换特征日益明显,传统的需求性改革弊端不断显露且加重,此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以及供给效率的提升发展注入了一剂良药。因此,本文分析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并从要素市场、产能效率以及产权保护方面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促进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当下中国政经语境中最热的词汇。本文旨在梳理其提出的脉络,分析其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别从劳动力要素、资源要素、资本要素、创新要素、制度要素等方面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发力方向及举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侯孟盈 《市场周刊》2020,(15):0083-0083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呈现总体快速发展,但结构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结构失衡的状态,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现阶段的总体经济发展呈现产能过剩的状态。为了能够充分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产能过剩,就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此同时,对政府部门进行简政放权,让干预呈现科学化,进而让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供给侧矛盾越来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探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发展阻力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外贸企业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十分严峻,生产过剩普遍存在,企业利润水平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企业负债率高。而企业创新普遍不足,恶性价格竞争,外围市场需求低迷,我国的劳动力优势缩小,因此,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此,必须大力培养本国的跨国集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贸易方式创新,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推动产品生产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经过持续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进入新常态。根据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点,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理论,通过对新常态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进一步解析了新常态理论的具体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主要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原因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第三部分则根据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特点,描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第四部分则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陈欣 《商场现代化》2021,(16):88-90
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路径.但是在此过程中,市场发展也出现了失衡情况,经济管理中运用简单方式难以进行有效宏观把控,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实现供给侧方面结构性的改革十分必要,这有利于促进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获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质变。中国经济结束了稳定发展的"旧常态"进入了"新常态",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理论与实践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应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问题产业存量的调整;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9.
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江苏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工业生产回升基础不稳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短板"、新兴产业金融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风险和隐忧。因此,江苏要立足省情,强化供给侧制度创新,优化供给侧要素结构,重塑工业增长新动力;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因地制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国家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基本分析与正确判断,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对近年来青海省经济发展情况做出了分析与判断,提出新常态下青海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并探讨了青海省应该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金融也会出现区别于以往的新特征,形成金融生态新常态。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主体,金融生态的新常态必然会对商业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金融生态新常态的形势需要做全方位调整,力促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就是适应金融生态新常态的重要举措。该举措助力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供给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金融生态新常态进行探讨,进而分析金融生态新常态对银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提出银行业金融生态新常态下,银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的新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以及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以及供求失衡等产业经济问题,通过供给侧端乏力满足市场需求、打造经济新增长点成为新常态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对我国非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是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发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始终在国家干预和扶持农业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新常态背景下,探寻农发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对国家宏观调控而言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烟草企业如何建设好自身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对于烟草企业本身还是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基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联对如何建设烟草企业文化作出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培育新动能、优化产业升级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我国面临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在社会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途径。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论述点,阐述实现区域经济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管理政策由需求侧管理向供给侧管理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研究并不完善。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内容;然后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最后讨论如何保证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施,保证发挥供给侧的实施对经济结构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重大经济任务.从理论来源看,宏观经济下需求和供给的双侧逆动是产生经济困难的原因;从各国政策看,供给管理早有得失经验,值得我国正反借鉴;从实践原因分析,需求侧“三驾马车”动力衰减、边际效益降低以及供给侧要素组合结构的量质不优等问题,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改革需要从“五大政策支柱”、五大任务、制度供给、结构调整入手,构建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束了它高速增长的历程开始了以一种"新常态"的模式继续发展。尽管这种"新常态"使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它也为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各种金融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将针对当下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来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后,增速逐渐放缓,供求开始出现失衡,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抑制了经济增长的潜能。原有的以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渐加剧,人力资本不足。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有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投资、加速产业升级、简政放权等措施,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总体实力和市场规模都超过日本,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人均GDP来说,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7000美元,列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都会过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结构优化往往容易忽视,由此会出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竞争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等结构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到一定阶段必然对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停滞不前以致下滑。根据这一规律,就应该找准定位,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根据这些特征制定正确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国际经济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形成强国制定游戏规则的趋势,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各国纷纷进行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