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47):215-216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借鉴Richardson投资期望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度量,并把负债来源分为金融负债和经营负债,以研究负债来源差异对房地产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负债并没有发挥出财务治理效应,而经营负债能够有效抑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但同时也刺激了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选取2011-2014年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约束能否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一定融资约束,并且所受融资约束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具体表现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对于存在投资过度的企业而言,融资约束能够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进而提升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我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从大股东控制人的角度,以我国制造业2005-2011年中小板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股东控制、自由现金流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表明:拥有较高持股比例的企业大股东为了使自己的私人利益最大化,倾向于滥用企业自由现金流进行大规模投资,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本文的结论对于建立约束大股东攫取行为的机制、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理的机会主义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投资与现金流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企业是否存在过度投资的问题并找到相关的经验证据。从董事会特征出发,利用上市公司2013-2014年的数据,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与董事会特征相关的治理机制是否有效。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召开董事会、分设董事长与CEO是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机制;独立董事与董事会规模没有发挥相应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商业信用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融资抑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商业信用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主要是由代理冲突比较严重且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而引发,投资不足主要是由融资约束引发,并非由债权代理冲突引发;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发挥治理作用。同时,商业信用又能够缓解投资不足,发挥融资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在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非效率投资问题也日益严峻。非效率投资行为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自由现金流量、控股股东性质、公司负债等因素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密切相关,应该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充分发挥负债融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和转轨经济背景,从金融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我国 2003-2008 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 Richardson 模型来识别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最终发现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的过度投资程度成负相关,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不同自由现金流状况下,过度负债和负债不足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过度负债和负债不足的上市公司都会根据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并且公司自由现金流的状况还会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商业信用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考察商业信用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对现金流高度敏感,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现象;商业信用显著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国有上市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比民营上市公司小,但是随着商业信用规模的扩大,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有明显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终极控制、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以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作为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利益一致程度的代理变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普遍存在。对于国有终极控股公司,这种敏感性随着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增加而增加,支持了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也体现了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趋同效应与侵占效应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且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抑制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而非国有终极控制公司更可能面临着融资约束,但尚未得到严格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投资增长率均处于上升趋势,出现了投资过热,而国家控股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主体,更是表现出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同样出现了非效率投资现象,即表现为过度投资。本文以中国转型经济制度为背景,选取2001~2010年沪、深两市12个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国家控股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以及国家控股与过度投资的相关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国家控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国有股比例与过度投资呈"U"型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有效缓解过度投资,而股权制衡在缓解过度投资方面未发挥相应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中经理人有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且自由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说明上市公司的治理目前仍比较薄弱.基于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与领导层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领导层代理成本对公司投资行为有重大影响:管理费用率与固定资产增长率显著负相关,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也是显著负相关;总资产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而公司规模和固定资产增长率则在10%的显著水平下统计检验显著正相关.其研究对企业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决策,促进企业投资行为的合理化,具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披露、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以及其制约效应,2003年到2009年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在我国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投资对现金流具有敏感性,并且这种敏感性是由投资过度来解释的,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我们考察了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两个制约变量,分析其对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在特定的样本环境下能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发现,信息披露评级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两种制约作用是替代的,在信息披露评级低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越明显;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公司,信息披露评级的制约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刘广  陈建国 《商业时代》2011,(24):62-63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9年度)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是否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59家制造业公司2001年至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型对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是国家或者国有法人时,企业显著的存在过度投资,而最终控制人不是国家或者国有法人时,企业显著的存在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际间关系影响着外汇等金融方面的政策和结构,同时各国政府管控理念和方法不一,银行发挥作用不稳定。因此,面临着诸多外部不确定因素的企业在内部的经营决策和资本结构上也同时受影响。为此财务柔性这一理念应运而生。基于理论背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通过KM理论财务柔性单一指标、多指标和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和投资效率测度模型,对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柔性数据和投资效率数据进行有关分析,得出结论:现金柔性越高的企业可支配的现金流较大,因此容易造成企业的投资过度问题,但另一方面它可以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负债柔性对于企业投资来讲能控制企业的投资成本,可以通过财务杠杆来遏制企业的过度投资情况同时改善投资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8)
本文以2010年年末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在面临融资约束时,现金流对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引申到分析融资约束对代理问题所引起的过度投资行为影响如何。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衡量公司的融资约束水平,对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公司进行分组。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在面临融资约束时,投资对现金流存在依赖关系。而公司面临融资约束并不能很好的抑制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李维安  姜涛 《财贸经济》2007,(12):56-61
本文实证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但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本文将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系统--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利用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4~201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但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治理效用不同,由强到弱的排序分别为成长期最强,衰退期次之,成熟期最弱。  相似文献   

20.
钱旭  丁元耀 《商场现代化》2012,(22):102-104
对于内部现金流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原因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即对应过度投资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对应投资不足的融资约束假说。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由于管理层"沟堑效应"(entrenchment)和大股东掏空小股东的"隧道效应"(tunnelling)的存在,管理层激励效应和大股东监督效应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具体地讲,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先增加后降低;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出现先增加后降低,都出现了倒U型的关系。最终的实证结果支持了FHP提出的融资约束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