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势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区域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地理优势、市场优势等等一系列综合优势的体现,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于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优势产业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入手,阐明了优势产业的内涵、特征,阐述了优势产业培育的重要性.结合南京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现代服务业是南京发展优势产业的必然选择这样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朱晶 《现代商业》2007,(23):186-187
优势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区域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地理优势、市场优势等等一系列综合优势的体现,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于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优势产业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入手,阐明了优势产业的内涵、特征,阐述了优势产业培育的重要性。结合南京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现代服务业是南京发展优势产业的必然选择这样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的战略方针。六盘水市委提出,六盘水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遵循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指导原则,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六盘水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理论模型研究——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生产网络范式的新视角入手,阐述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产业培植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三者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提出基于优势产业培植的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螺旋模型,揭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域,煤炭产业属传统主导产业,旅游产业属新兴优势产业。煤炭与旅游产业融合对于山西省区域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山西省煤炭产业与旅游产业历时性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山西11个地市煤炭产业与旅游产业空间性区域差异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就产业融合及空间差异协调提出了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6.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创新形式。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及其有效运作,可以达到加速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论及时调整运营状态,是联盟有效运营的关键所在。提出了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有效性评价的目标、原则、指标体系,并说明了模糊评价的步骤,最后提出了评价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区优势产业的培育对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山东果蔬、黑龙江绿色食品等区域优势产业,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福建省铁观音茶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规模不经济、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等制约因素。为促进福建省铁观音茶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市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大企业作用,不断做大做强铁观音品牌。  相似文献   

8.
打造向西开放的优势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疆参与我国政府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举措。在对向西开放优势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对外开放能力、经济效益、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新疆向西开放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定权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新疆向西开放的优势产业。研究表明,新疆向西开放背景下的优势产业总体上可分为现有优势产业与潜在优势产业两种类型。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向西开放水平,提出了发展优势产业的思路和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已成为我国西部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在新形势下,选择合适的优势产业并培育扩大,增强产业经济运行效率,提高产业竞争力,是推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优势产业进行判别,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运用DEA原理对兵团优势产业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优势产业的研究也愈加受到关注.海洋优势产业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海洋优势产业的研究中,各领域的学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海洋优势产业的界定、选择、评价、培育机制及政策支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1.
何雄浪 《财贸研究》2007,18(6):11-17
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是专业化劳动分工本身的产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由此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的形成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从而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界定及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浩 《财贸研究》2006,(6):7-12
本文对优势产业的评价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产业大类进行的。首先通过构建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该区域各产业大类进行评估,确定十大优势产业及排序;接着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按主要指标进行逐项分析;最后对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优势产业的选择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从产业数据统计结果所反馈出来的现实情况分析当前青海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优势产业体系并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有利于振兴青海的经济,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优势产业形成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结合国内众多学者关于优势产业内涵的认识,认为优势产业是以地区的外生比较优势为基础,依照后发或先发优势战略,加速培养其内生比较优势,并最终转变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其自身经济优势可持续性地领先于区域内不同类型产业或其他区域的同类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优势产业导向的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浪潮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为河南借助外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河南应该围绕优势产业发展,采取适当的策略,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弥补本地产业的不足,促进河南优势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并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河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比较优势系数对东、中、西部陇海沿线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给出了各地带的相对优势产业类别.结果表明,陇海沿线产业格局的"同构化"趋势不明显,各产业带都形成了各自具有地域特色的比较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政策重心转移论是正确的,那么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就是不可理解的;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必须有新的理论解释.两广农村的实证分析表明,差距主要产生于于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及路径依赖.西部农村必须抛弃"生产一出卖"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而转入"生产-深加工-出卖"的产业化生产组织方式,发展本地中小企业、延伸产业价值链以及培育本地优势产业才能摆脱"落后-更加落后-非常落后"的路径依赖,走上自我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总体的耦合机制则是区域内产业耦合机制与区域间产业耦合机制形成的外部力量.作为一种软环境,区域劳动力的素质、基础设施环境、科研力量对于两种机制起到了增强作用,促进产业在一个更高层次的合作.区域产业耦合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必须以产业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为基础,为区域优势产业培育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区域优势产业的培育及发展必然要得到政府的扶植,要得到政策倾斜优惠.区域内的政府部门要通过集中区域资源,统一支配区城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同其他要素的耦合.  相似文献   

19.
<正>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是指区域内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实际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力资源配比情况,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结构的科学性、创新启发性、工作关系和谐性与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多方向的优化发展引导。当人口劳动力结构以尊重专业、运用特长、保护兴趣与支持创新的多项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积极作用,使区域经济朝着多向、均衡与优势产业带动性的良性发展趋势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概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依托,外部优势有: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泛珠三角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市场空间扩大;内部优势则分析了该区域的区位优势以及现有的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文章最后阐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工业基础薄弱,该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与国家当前政策倾斜产业间存在差距带来的问题,产业集群形成的困难,以及科技投入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