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保险视角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进行了探索,并为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加强外部环境建设、采用商业化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模式、实行“一揽子”保险计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章海波 《商》2014,(28):122-122
近年来我国的小企业在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信贷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与中小企业的信贷率出现了不平衡,这对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文针对此,进行了中小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探讨,希望降低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凌红蕾 《商》2013,(1):134-134,124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小而杂"等特点导致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部对称性,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缺口。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建立关系型信贷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艳 《商业研究》2001,(11):13-15
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逐渐对众多的存款人的利益构成威胁,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成为人们无法绕过的一个问题。借鉴外国的经验提出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极有现实意义的选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现状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银行业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在我国表现尤为突出,信贷融资难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之一。因此,当前研究和探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台州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台州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融资的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保持台州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供需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外部融资的方式中,银行信贷资金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主渠道,但是银行"贷款难"的问题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外,还有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化金融服务体系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等主要因素.因此,在借鉴世界通行的信贷支持方式以及结合我国国情来探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时,本文将从完善我国现有的信用担保体系、创新现行信贷管理办法、建设智能型银行及不断探索信贷产品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力求为中小企业信贷难的问题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文 《商业时代》2003,(17):36-37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框架,包括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专门化的中小金融机构、多样化的直接融资市场、规范发展的非正规金融和发达的融资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信息下的逆向选择和抵押品缺失是引致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运用数理方法,就抵押在信贷市场上对逆向选择抑制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现实,提出要缓解其银行信贷配给,并减少信贷融资逆向选择,应切实解决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信贷抵押品不足问题.就此本文提出了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转让流转机制,允许基于土地用益物权抵押;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信贷抵押制度,推广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联保贷款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4)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活力与产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点。然而,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本文拟以信贷融资作为研究对象,从信贷市场中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入手,分析其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源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贷失灵,从而对现有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成因做出合理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信贷紧缩、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给予极大的支持,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联合是推动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但是,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资金扶持系统本身还不是很成熟。我们急需建立比较完善的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系统。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联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企业银企信贷关系特征表明现有信贷制度决定了中小企业被动嵌入信贷网络,在不考虑灰色关系的情况下,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节点为信贷员,关系表现为信息在银企之间的相互流动。本文以此为依据建立了银企关系强度与关系质量对企业信贷绩效的理论模型,以嵌入性视角考察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研究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影响。实证分析证明关系强度与关系质量对企业的信贷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后者相对于前者对信贷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优势、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出发,探讨了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内生优势,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优势得以发挥的条件。要更充分地发挥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优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广泛运用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技术,完善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政策环境,建立与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相对应的多层次金融市场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新的发展转型,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成因,表现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不足,银行金融业对大中型企业的偏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改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路径,即推动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氛围,借助大数据管理、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构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及调整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绿色金融已成为全球大趋势,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也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自2007年中国启动绿色信贷市场以来,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绿色信贷市场逐渐成熟,绿色证券市场近日取得国际关注,绿色保险制度仍在搭建中,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预计于明年正式启动。在总结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基本成熟,存款保险制度已呼之欲出。本文介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发展,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在存款保险制度具体要素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尤其在解决就业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多样化的供给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信贷融资难却一直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源的基础上,试着提出了相应的现实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韩国文 《商业时代》2003,(252):36-37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借鉴国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框架,包括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专门化的中小金融机构、多样化的直接融资市场、规范发展的非正规金融和发达的融资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19.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基本成熟,存款保险制度已呼之欲出。本文介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发展,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并在存款保险制度具体要素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银企博弈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在我国现阶段确实存在着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此基础上,由于中小企业中劣质企业占比重较大,银行有理由在信贷决策时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约束;其目的是促使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征信社会,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银行授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