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监管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权  杨文奇 《商业研究》2003,(11):126-128
金融监管理论是金融监管实践的总结,它的产生和发展对金融监管实践有着前瞻性的指导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监管理论进行阐述,会使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金融监管实践的发展脉络。据此,从博弈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余建强 《商业时代》2012,(15):100-103
本文对金融监管理论作了一个系统的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不同经济学派关于金融监管的主要观点。其次,分析其不足。最后,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作了评论性总结。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是市场,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是市场失灵。继市场失灵理论之后,学术界先后进行了关于政府失灵、志愿部门失灵的讨论,形成了市场、政府、志愿部门之间基于"失灵"而依次"替代"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多主体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的实践,这种理论已逐渐显露出对现实的解释力不足和对实践的指导力不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强调和重视市场、政府、志愿部门作为社会枢纽性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否定之否定"地构建以"合作"为主旨、以"权力共享、共同治理"为特征的多主体提供公共产品的崭新理论框架,以期更好地解释现实和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市场失灵导致效率损失,为了提高效率需要金融监管介入,而金融监管介入又产生了道德风险。只有较好地解决了道德风险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要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应从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督、重视监管绩效的评估、借鉴国外有关制度等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由于金融业具有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特点,加上市场失灵现象的客观存在,金融监管体制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相关法律和规定,以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创业板的推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创业板股票市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严酷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推出创业板市场,并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风险的市场,监管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法律规定是否科学合理,将决定能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降低证券市场的风险和保证创业板健康稳定发展。因此,针对创业板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理论是进行金融监管实践活动的理论支撑,传统的金融监管理论包括公共利益监管理论、经济监管理论以及监管辨证理论。这三个理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要想做好金融监管工作,需要对金融监管理论做出丰富和发展,把更多的关注力放在金融体系本身,理论研究要从单一性向全面性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维护金融市场运行的平稳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衍生金融交易监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07年次级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顺势对金融监管做出了重大调整,中国"三行一会"的金融监管模式逐渐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除了美国的模式,英、日的监管模式同样值得借鉴。在原来分业监管的条件下应该引入混业监管的一些制度。判断一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保证该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以及能否适应该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一场信息革命。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在大幅提高,各种可能危及金融稳定的传闻和谣言也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金融监管,是加强还是放松监管都成为金融理论需要研究的课题。一、网络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市场失灵的新表现根据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网络金融仍然具备传统金融服务的各种功能,仍然能充当社会经济生活的金融中介。但网络金融并不只是传统金融向网络的简单转移,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金融具备了自身特点,这些特征的存在对市场失灵产生影响。(以网络银行为例)1.竞争不完…  相似文献   

9.
德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蕴珊 《价格月刊》2009,(4):57-58,65
德国金融业一直实行混业经营,但金融监管体制却经历了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变迁.研究德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商场现代化》2006,(29):335-336
本文以金融监管模式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界定了金融监管模式的定义,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金融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在众多的金融监管模式中,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的争论焦点——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即分业监管模式和混业监管模式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市场失灵"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原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虽然没有正面对市场失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但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对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在克服市场失灵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关于市场失灵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外金融监管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体现了各主流经济学派在不同时期的统治地位,并与经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上个世纪末开始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政策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监管理论.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3)
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理解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四类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明确了金融市场中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的客观存在,突显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和扭曲,并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金融史中的两次巨大灾难.本文重点从金融监管视角对两次危机发生前夕的金融体系特征、危机演变机制、危机产生原因和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显示,危机的爆发是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积聚到一定程度,并超出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与监管能力.在市场失灵时,金融监管应该担当起责任,及时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安徽省科技金融发展面临政策、技术和国际等方面的机遇,虽然安徽省的科技金融初具规模,但由于产业基础落后,在平台建设、监管机制和人才方面都存在发展问题和瓶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互联网为安徽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便利,并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随着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金融监管面临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失灵和科技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的新挑战,针对目前安徽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升级和政府监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淼 《消费导刊》2009,(24):94-94
非政府组织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失灵的现象。萨拉蒙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积极的反应。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对其基本概念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萨拉蒙明确提出了"志愿失灵"的概念,指出其不足之处、应用价值以及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危机趋势,萨拉蒙的理论成果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与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省清远市"三连"地区(即连州、连南、连山)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整体战略构想.利用博弈模型实证了"三连"地区联手打造旅游品牌的必要性,从两种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了三个地区面临的内部问题,并用市场增进理论和内部化理论构建了其内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创新,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在加快金融创新理论发展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本文探究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内在关系,分析了金融监管在降低风险、促进市场有序发展和市场秩序维护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金融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并对金融监管政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模式和各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体制不同,所选则的监管模式也有所不同。20世纪末,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纷纷根据新的形势进行了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形成了具有新特色的监管模式,但是我们需要继续进行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从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入手,着力研究研究金融监管模式的新发展,寻求更具有生命力、前瞻性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业的产品不断创新,金融行业逐步从分业经营模式转向混业经营模式发展,混业经营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发展趋势对金融业的监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归纳和总结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金融监机制在混业经营的情况中面临的挑战,并以全新方式提出我国金融业监管改革的新方法,旨在促进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