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不仅对城市综合体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益于提高国家或社会文明进程的可持续性。根据生态文明的系统特征,可以明确城市生态文明评价的基本原则,设计6大类40个具体评价指标,并建构相应的评价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学者与公众关注的焦点。以黄三角为例,采用PSR模型构建黄三角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三角生态安全预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三个结论:①2005—2010年,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2010年各县市的生态安全预警值大于2005年的生态安全预警值;②2010年黄三角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预警等级仍处在第Ⅲ等级,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③黄三角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上要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最差的区域集中在东营和滨州两市。研究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修复与补偿、差别化区域空间管制等是改善黄三角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结合生态敏感地区—浙江衢州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情况,建立3层次共34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1年浙江衢州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析。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率达131.25%;状态指标呈现起伏式上升的态势,除了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24.5%,其余年份均上升;响应指标波动较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而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则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7﹤2008﹤2006﹤2009﹤2011﹤2010。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安全视角,针对东北地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耕地质量问题,依据压力、状态及响应的理念,构建东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90—2020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核密度分异明显,集聚分布特征显著,表现为“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格局。(2)耕地状态、响应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而耕地压力则在波动中下降。(3)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及区域政策等因素呈上升趋势。最后,针对当前中国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建议控制耕地污染、加大土地整治及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1)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可以有效度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从提出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将生态足迹模型与ARIMA模型相结合,采用不同的均衡因子,以甘肃省为例,模拟和分析了1985~2012年以来的甘肃省生态足迹,并且在此基础上预测了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由1.0121hm~2/人快速增长到3.2685 hm~2/人,而生态承载力增长缓慢,导致生态赤字不断增加。预测到2017年时,人均生态足迹达到4.0752hm~2/人,甘肃省的发展处在不可持续状态下,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发展概况,在国内CBD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提出了CBD生态评价系统的重要意义,根据系统指标学原理建立了中央商务区生态综合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对已建CBD生态程度评价和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差异较大,除兰州、嘉峪关为"生态孤岛"外,总体呈现出北强南弱的非均衡布局。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甘肃省情,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颜品 《时代经贸》2011,(10):62-62
本文以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建立了新疆生态安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生态安全体调度系数、排名,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建立了新疆生态安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生态安全协调度系数、排名,为新疆跨越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占用模型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占用模型是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方法.甘肃省经济比较落后,支柱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属于资源输出型地区.从消费的角度计算甘肃省的生态占用,难以准确反映其资源利用程度.本文利用生态占用的理论和方法,从生产的角度对甘肃省2005年的生态占用进行计算,并与其生态容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5年甘肃省的人均生态占用为2.24hm2,而人均生态容量为1.13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11hm2,超载98.58%.这说明甘肃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大大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占用模型是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方法。甘肃省经济比较落后,支柱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属于资源输出型地区。从消费的角度计算甘肃省的生态占用,难以准确反映其资源利用程度。本文利用生态占用的理论和方法,从生产的角度对甘肃省2005年的生态占用进行计算,并与其生态容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5年甘肃省的人均生态占用为2.24hm2,而人均生态容量为1.15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11hm2,超载98.58%。这说明甘肃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大大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经济地理》2011,31(11):1897-1900,1879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和量化方法以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其次,依据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3个评价指标,利用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桂西地区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动态差异分析,提出促进桂西土地生态安全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估体系,对南京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南京市1996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均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安全受到胁迫;生态压力指数分别为6.32、13.45、13.95、13.92;生态可持续指数处于"强不可持续"。生态安全一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造成生态安全危机的主要因素是资源过度消耗、人口数量大和城市扩张导致耕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8.
中外生态安全评价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在评价对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国外生态安全评价围绕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的评价构建评价指标,评价的方法主要是生态模型的探讨;而国内主要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不同属性构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中基于P-S-R框架下的数学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区为例,利用2005年的截面数据,采用均方差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构建生态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地区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北各地区的生态农业安全状态处于非安全期。  相似文献   

20.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探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首次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安全标准值的确定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