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房价泡沫可能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需要根据泡沫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设计。本文对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水平进行测度,分析房价泡沫的形成机制,重点考察造成泡沫水平城市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泡沫的形成同时存在自相关机制和均值回复机制,住房供给弹性、金融支持力度是影响泡沫形成机制、造成泡沫水平城市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来调节住房供给弹性,通过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来保证必要的金融支持、防止过度的金融参与,实现有效管理房价泡沫、控制区域性和系统性市场风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在快速增长基础上初露泡沫端倪,金融支持在此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首先通过构造计量模型从数理上佐证了货币供给M2在房地产泡沫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然后分析了房地产与金融业的相互关系,阐明房地产发展需要金融支持的客观必然性,以及金融业缘何能够且愿意介入房地产业,接下来的核心部分揭示M2的传导机制——低利率怎样拉动房地产的供求,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过热,最后提出相关政策以抑制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是对我国经济、各行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现代金融经济也得到了较多发展,在这种现状下,经济泡沫也逐渐成了我们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产生原因、经济泡沫类型以及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吕梦园 《商》2015,(1):179
近年来非理性繁荣的现象比比皆是,泡沫危机论喧嚣尘上,人们对于金融泡沫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什么投机性泡沫事件总是不断的发生?而投机性泡沫到底又是怎样形成的,从行为金融的视角来看,心理因素是投机性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投机心理入手分析投机性泡沫产生的原因,然后从羊群效应、过度自信和博傻心理、反馈环理论分析了投机性泡沫推高过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投机性泡沫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分析投机泡沫形成与破灭的心理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缘由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否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所以对房地产业发展的监控尤其重要,造成金融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本膨胀、流动性过剩等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市场主体盲目跟从等微观经济因素,同时包括政府监管不当等非经济因素。为根治金融和房地产泡沫,我国应加强金融监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国家及不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经济中都可能会有“泡沫”产生,而且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泡沫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然而,在相同的因素下,“泡沫”却并非必然走向“危机”。从日本的经历中了解到:所谓的“泡沫”在一定的宏观环境下是如何逐渐演化并最终形成“危机”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存在很多环节,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对危机的产生有所“贡献”,如果中国能够遏制其中的一环,金融危机也许就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金融的内在不稳定性和风险资产定价联系起来讨论经济泡沫的形成,结果表明金融的内在不稳定性的深刻原因是金融风险的转移;正是这个因素导致了经济中的风险资产定价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能够极大的方便消费者,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在对传统的金融行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给现代的经济发展活动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本文在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相关研究和笔者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广大的金融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金融理论、实证分析以及案例分析三个角度探讨区域金融稳定状况评价指标问题.区域虚拟经济泡沫的大小程度,以及泡沫形成中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是区域金融稳定与否的最为核心的先行指标.二者共同催生了区域金融危机;简单概率模型和两类七种指标被用来评价区域金融稳定状况;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南的金融危机从案例的角度阐述了此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与经济泡沫一样,管理泡沫无处不在,也是不可避免的.管理泡沫与经济泡沫在逻辑关系上有着特殊的联系——管理泡沫可能产生于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也可能由管理泡沫所导致.管理泡沫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不规范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导致的经营绩效低下、虚假的会计信息及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垄断造成的价格垄断、市场发行及交易制度缺陷等因素.而其中泡沫会计已经成为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管理中泡沫会计的产生、表现及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供需失衡、金融过度支持、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租买选择机制的缺失,造成房地产泡沫现象日益严重。克服房地产泡沫对经济及其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从平衡土地供需、加强金融监管、强化信息披露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商业时代》2008,(15):91-92
本文就房地产泡沫与金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流动性过剩问题是造成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因此,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拓宽投融资渠道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是防范房地产泡沫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方面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方面。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有可能会在金融经济中存在经济泡沫,这就使得经济发展情况不佳,构成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经济泡沫主要指的是金融经济中的一些虚假需求,这就使得价格和资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展开对经济泡沫的研究,有利于及时避免相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健康情况,促进金融经济更加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宁 《中国市场》2014,(24):27-2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表面高收益率产品的背后,夹带着泡沫的产生。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关金融理财产品的分析,来阐述金融产品背后的经济泡沫,让人们意识到金融产品背后的经济泡沫,让人们提高风险意识,理性理财。  相似文献   

15.
吴静  蔡月晓 《商》2013,(12):303-303,214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日本国内的房地产投机盛行、迟钝的货币政策、适得其反的土地税收政策,以及金融自由化等因素,使得日本出现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并最终泡沫崩溃。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加速上涨;对我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如何调控,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观点。研究日本房地产泡沫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房地产现状、制定科学的调控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晓燕 《商》2014,(3):116-116
金融市场在如今年代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经济泡沫。虽然在市场中行为主体饱受了经济泡沫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督的限制,但是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行为会随着不断推移的时间,逐渐进行自我评价、反省以及认知,直到最后实现自我纠正,进一步在金融泡沫经济的背景下市场行为主体可以健康进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出现的原因,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类型,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吴佳银 《商业文化》2015,(9):107-108
全球经济在近年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现代金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其中一个又严重又普遍的问题就是金融经济当中的众多经济泡沫,因为存在着很多的经济泡沫,严重地冲击到了我国的现代金融经济。有鉴于此,必须要针对现代金融经济当中的经济泡沫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有效的避免这些经济泡沫的产生以及其造成的各种危害。  相似文献   

18.
股市泡沫:机理、衡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泡沫是当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也是人们日常关注的一个热点。一般认为,经济泡沫是一种金融经济同实体经济的偏离,这种偏离因为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使金融经济有向实体经济回归的内在要求。股市泡沫是经济泡沫的一种新类型,更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经济泡沫形式,它可以是经济加速发展的催化剂,也会是形成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9.
高媛  马蕊  缪菁  翟静  孙曼 《中国市场》2011,(14):50-52
资本泡沫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市场的泡沫成为金融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泡沫形成的原因以及泡沫的度量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追根溯源是由其房地产市场不断累积的资产泡沫引起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证明资产泡沫必然破灭而引发危机。而资产泡沫的产生同样耐人寻味,从货币政策、住房抵押贷款金融衍生产品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三个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