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2015,(6)
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的分析,透视出影子银行体系运行的内在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类。最后提出应客观对待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引导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高速发展,而频发的风险事件也提醒人们,应正视影子银行高杠杆率、期限错配等内在的脆弱性。金融危机之后,更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风险事件的大规模爆发,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风险点,进而针对这些风险点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FSB,2011)。金融危机的爆发展示出影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引起各国关注。目前,各国学者多以美国为例从监管缺失状态下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切入,认为政府应当降低影子银行乃至金融领域的杠杆率。在这种呼声下,以美国为首的危机受灾国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试图以经济杠杆的升高换取金融部门的杠杆下降。结果,影子银行的监管不仅未得以解决,反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去杠杆浪潮。在此新背景下,影子银行的监管再次成为各国政府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而当前各国学者大多从美国、欧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入手,进而分析本国影子银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在发达国家已经蓬勃发展了几十年,在中国还是这几年的新生事物。然而,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为规避监管,以信贷业务延伸出表或者腾挪至同业等经济资本占用较少的项目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影子银行结构简单、杠杆率低,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监管密切关注,市场上的主要业务形式也已经被近期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覆盖。中国影子银行总体系统性风险可控。综合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有其负面的风险也有积极的作用,在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的影子银行走向阳光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丽丽 《现代商业》2011,(24):34+33
影子银行是指那些行使着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体系造就了华尔街昔日辉煌,也推动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并提出强化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日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关注焦点。这些从事金融中介活动,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实体或准实体正在国内外发展延伸,然而监管约束机制的缺失迫切地需要监管当局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其安全、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韩书爱 《商》2014,(2):196-196
追溯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子银行体系是其诱因之一的观点已被国际各界广泛接受。但是,影子银行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本文就其风险控制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创新金融的进程日益推进,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热门议题。影子银行作为一种信用中介体系存在于传统商业银行之外,它的出现一方面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加剧了金融的不稳定性。通过梳理影子银行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发展状况,并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针对以上研究对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内部风险的监管;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影子银行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已接近传统银行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特点为背景,阐述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并给出了加强中国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政策性建议,以此强化影子银行的监管,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博 《财经论丛》2015,(3):48-56
以金融结构为线索,比较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内生逻辑,尤其是体系内影子银行快速膨胀的动因与机理,并通过构建递进式影子银行分层框架,对各层次中的主要业务进行了梳理、分类及规模测算,最后,结合各口径规模特征及其差异给出相应监管导向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得到快速的扩张。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内涵和产生原因,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正面效应、目前的发展规模和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创新性的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经 《商》2013,(10):128-128
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如火如茶的发展,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也在急剧增加。由于摆脱了政府政策的监管和利率限制,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更高的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监管者的态度将决定影子银行的发展前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要放松对正规银行业务的管控。  相似文献   

13.
李倩  申兴芳 《商》2014,(26):162-162
我国监管当局国家对金融业的严格控制导致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经济需要,大量非正式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即"影子银行",之所以称之为影子银行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使用高杠杆等特征。但是,它是以非正规金融的形式存在,而我国现存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很多触及不到的地方。因此,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所以我国应该加强对其的监管,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2012年以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提示中国关注影子银行问题,随后,中国银行行长肖钢指出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未来巨大的风险来自于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肖钢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专家学者纷纷跟进讨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究竟有多大,中国影子银行风险有多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通过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创新,规避了大部分的金融监管,创造了华尔街昔日的辉煌,却也是推动次贷危机的关键所在。本文界定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剖析了它的特点和风险性,借鉴国外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对我国的相关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海霞  ;许宇彤 《商》2014,(22):175-175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争论一直众说纷纭,而伴随着最近的钱荒事件影子银行这把“双刃刽”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现在出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并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棵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反思,提出了实现我国银行监管创新的对策,并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以期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反思,提出了实现我国银行监管创新的对策,并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以期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20.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冲击,并针对中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