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17)
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时有发生,中小股东的权益,在资本多数决背景下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救济问题便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大弊病。本文,从法律控制角度,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中小股东的利益救济问题,试图提出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根据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4年修订)》第10·1·1条规定,是指“上市公司或者其控股子公司与上市公司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者义务的事项”。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做出不利于小股东的决策,使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其中就包括有控制地位的股东利用箕优势地位,与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时候谋取个体利益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这种不公平关联交易现象在我国公司运行实践中相当严重。如何在这种关联交易中保护好小股东的合法利益,就成为当前证券市场上一个热点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对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公司法律制度,是我国股市健康运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关联交易条件下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策略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彬  邓兵 《北方经贸》2004,(2):23-24
关联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但与此同时 ,关联交易也可能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 ,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文章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原因 ,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中存在大量的非公允关联交易,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本文试图从制度角度来分析非公允关联交易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进行遏制需要在制度方面所做的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5.
秦琴 《现代商业》2011,(9):223-224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非常频繁。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方式也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了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其中包括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原因,以及在关联交易中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方式,最后针对控股股东的这种剥夺侵占行为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正当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司中普遍存在,形式不断翻新,操纵手段变化多样.其对上市、司、投资者、股票市场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我国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亟待规范.本文在对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产生的根源及控股股东行为模式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大多是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样的目标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却是以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代价的。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因此,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选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和2003年第一季度的关联交易,对关联交易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在证券监管加强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索取型关联交易具有更强的季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认为非公平关联交易存在的内在动力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为了获得效用最大化,同时,高管人员从上市公司或关联方获得效用的大小决定了非公平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向.  相似文献   

9.
“一股独大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大阻碍。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控股股东以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内幕交易等各种手段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联交易的频率与董事数量、独立董事薪酬、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向相关,与独立股东数量、比例负向相关。为了抑制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在引进更多董事的同时,分散公司股权、让更多的公众持有股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等环境,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活动来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严重干扰了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导致公司质量不高,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本文对我国第一大股东关联交易的总体状况以及第一大股东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并选择2010-2012年深圳交易所发生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对第一大股东的关联交易与上市公司绩效进行回归分析,从实证方面证明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行为,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一股独大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大阻碍。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控股股东以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内幕交易等各种手段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3.
耿歆雨 《商》2014,(25):128-12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也越来越被广大投资者所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现状,介绍了关联交易的有关理论,包括关联交易的类型,以及在我国存在的主要关联方类型等。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要动机为利益输送,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国需要通过转变思想、完善制度的方式来治理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的大量存在会对企业独立生存能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正常的市场秩序以及公众的投资理念产生负面影响。控股股东义利观的倒置会降低企业的独立生存能力,管理机构义利观的模糊则会干扰市场正常秩序,这从内外两方面导致上市公司形成非公平关联交易偏好,而股权分置则是根源所在。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价值理念的冲突是其形成并发展的内生原因,政府习惯性干预市场的思维方式则是外生原因。因此,只有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股东和政府的经济伦理意识并不断完善以公司治理机制和政府监管为代表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股权分置进而改变非公平关联交易现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联交易作为上市公司重要而普遍的经济活动之一,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关联交易通过利用企业集团的资源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增加企业价值,但不可否认关联交易中也存在非公允关联交易,存在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转移企业的资源、利润,"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导致企业价值的降低。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多重股权结构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之间的利益、目标有很大差异甚至冲突,传统的单一委托代理模型对上市公司并不是很适用,所以采用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更有利于设计最优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降低代理成本,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恶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程度,缓和委托人之间的目标冲突,尽力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近两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有90%以上的公司发生了关联交易。所以它的公允性、有效性以及与企业的价值相关性逐渐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关联交易就其本身性质而言是中性的,是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它既不属于单纯的市场行为,也不属于内幕交易的范畴,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企业关联交易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发展规模效益,优化资产结构,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市场资源,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般有两个研究角度:机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8.
关联方之间承担费用或债务,受托经营或委托经营资产或企业,相互占用资金等,对上市公司利益造成流失的,应作为对投资人的利润分配,或者是作为关联关系形成的上市公司内关联人报酬支付或形成债权。只有坚持这种会计处理原则,才能防止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扰乱资本市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市公司通过该类交易粉饰报表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赫 《现代商业》2014,(18):224-225
关联交易有利于公司扩大供产销规模,形成技术优势。但是,近年来关联交易也存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金和利润,进而损害公司和股东股东利益等诸多方面影响。随着企业发展及企业交易形式复杂化,关联交易越来越不容易被鉴别及监管,关联关系及交易的规范逐步成为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利弊及目前较为常见的非公允关联交易存在形式以及目前对于关联交易监管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交易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制定了相关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关联交易既具有促进公司规模经营,减少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公司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积极作用;也存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金和利润,进而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等诸多负面影响。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提高关联交易披露的规范性,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