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成为了社会各个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能在促进传统行业在线升级的基础上,落实产业结构升级控制体系,从而借助相应的交互平台就能完善资金和信息流管理工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并对"互联网+农业"发展体系予以简要阐释,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对"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影响传统农业的发展,引领着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主体、经营方式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变革,促使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粗放型发展、缺乏市场信息敏感度、农产品安全缺乏监管、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电商"与"店商"结合、"特色化"与"口碑化"并进、建立互联网+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应对措施,以期拓展"互联网+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过程中自我改造能力较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新型农业中已经引入了互联网模式的农业经营,通过互联网技术就可以深入化地改造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本文中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是农业经济生产中实现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然后分析了通过互联网平台中的智能技术如何对农业进行精准化生产和互联网平台中的信息技术如何创新农业的传统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一亮相便引发各行各业的热烈讨论,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和消费中,从互联网对农业的改变说起,一直到互联网改变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模式,再到互联网进入农产品生产领域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晋级。文章将会从互联网和农业的关系、互联网对农业的重要性以及现在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互联网+农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地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农业部等部门对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仍存在缺乏"大品牌"、非标准化生产、农业电商企业盈利模式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只有以地方农业特色为基础,构建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打造农业电子商务生态圈,才能促使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我国十分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较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居住分散而且素质较低等特点。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进行的电子数据传输技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借力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的产业升级发展新思维,农业电子商务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本文重在分析农业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几年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强调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稳定的农业产销链,重树消费者对我国生产的农产品的信心,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让我国农业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是通过大数据反过来指导生产经营和管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农业经济之中,提升农业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农业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要想不失时机地抢抓这个难得机遇,将各项工作推向深入,地方政府就要从中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绥化市政府应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创业创新,推进"互联网+政务"工作以此,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结合着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太丘镇发展休闲农业做了SWOT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太丘镇休闲农业发展可以采用政府引导、完善技术、培优企业三种方式进行推进。最后,从农业、农民、农村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太丘镇休闲农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休闲农业的创意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2.0下互联网推进并衍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开启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休闲农业项目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营销短板凸显。本文在对当下"互联网+"休闲农业的营销市场、渠道、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意营销的特色和优势,探讨"互联网+"时代休闲农业的创意营销策略,为休闲农业的创意营销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分析云南高原的资源优势,运用科技的视角,审视现阶段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产、发展、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用"互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动和整合作用,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性带动它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它的生产性、创新性、竞争性,提高它在全国农产品中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云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2)
"互联网+"是当下的行业发展趋势,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的融合发展。我们应借此机会,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促进农村整体生产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3.
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自出现以来便一直在变革。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世纪,如何让传统的农业同发达的互联网相结合成为农业学者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互联网+"入手,分析了农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及问题,指出"互联网+"和农业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晶 《中国市场》2022,(6):166-167
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绿色农业电子商务是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对绿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进行探究,实现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均衡化、全方位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的健康、绿色水平。文章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农业的新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发展机会与威胁以及发展的有效举措进行了研究,以期我国绿色农业电子商务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特色农业"逐步盛行起来引领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升级。因此,以互联网为依托,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特色农业市场经营模式是机遇,也是挑战。本论通过"互联网+特色农业"营销模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策略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促进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的逐步健全,农业经济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农业"成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营销是对传统方式的重大革新。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农产品"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当前农产品通过各种平台销售所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最后提出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电商人才、塑造知名品牌、加强质量监管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8,(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会精准扶贫工作提高了新的思路。以国家级贫困县寿县为例,系统分析了寿县"互联网+农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互联网知识培训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互联网+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应用、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为寿县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进一步培养"互联网+"新型人才、建立统一互联网信息平台、打造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相关政策频繁出台,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举措。农业大数据、农村电商平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等逐步完善,"互联网+农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分析了"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趋势的基础上,探索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在我国占有较大的产值,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同样,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农业和旅游业都将进行产业调整,促进产业融合,为各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收入。本文在对贫困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科学方法,找出"互联网+"对各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并从"互联网+"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当前产业链状况,以及"互联网+"下,产业链的变化来考虑,为贫困地区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正一改传统模式迈入现代化的新篇章,变革过程中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持,互联网的出现恰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结合当下产业现状,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及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