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回顾苏联解体的历程,不难看出苏联解体是伴随着苏共执政地位的逐步丧失而发生的必然结果,而导致苏共败亡的内因主要是特权和腐败。从特权来看,由于特权阶层窃取了国家政权,苏共因此而灭亡;从腐败来看,由于腐败使苏共不得人心,丧失执政基础而跨台。特权和腐败都是苏共体制缺陷的产物,因此体制问题更具根本性。  相似文献   

2.
贯彻群众路线,发动群众来治理腐败,是毛泽东反腐廉政理论的重要内容。当前反腐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仅为反腐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方法,而且有利于塑造和谐党群关系,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积累无形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3.
李蔚 《黑河学刊》2013,(11):74-75
十八大前后党中央打击腐败力度之大,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反腐的决心。反腐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标本兼治,根除腐败毒瘤,必须与依法治国目标相适应,开拓反腐模式的新思路,实现法治反腐模式规则体系的法治化和法治反腐运行机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把以制度反腐作为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根本措施,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反腐作为腐败治理过程中的一把利剑,不断显示其威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网络反腐亦存在着影响司法公正、侵犯他人隐私、恶意诽谤等众多问题。总体来看,网络反腐的发展势头是不可阻挡的。网络反腐作为腐败治理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其发展需要政府从加强思想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完善立法、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雒彬 《理论观察》2014,(10):36-37
腐败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党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工作。微博反腐作为国家反腐工作的新阵地,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如同网络的双刃剑性质,微博反腐对社会稳定也具有双重影响。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微博反腐制度化,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稳定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利欲的诱惑下,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反腐防腐刻不容缓。历史经验表明,道德在预防腐败行为滋生蔓延以及惩治腐败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到道德与反腐防腐的关系,厘清道德作用于反腐防腐的运行机理,以期最大化发挥道德的功效,构建反腐防腐道德体系,协同法律、制度等合力对腐败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减少或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化,中国腐败呈现高发态势。腐败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其复杂性在于影响反腐成效的因素众多而难于筛选、各因素对治理腐败的具体影响难以评估。微观因素如反腐机构、反腐队伍等在反腐中固然重要,经济社会宏观环境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更加深远、持久。文章利用PEST分析法,从经济社会宏观环境中选取影响反腐成效的六个指标,在对1990-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影响反腐成效的核心要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反腐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9.
王伟 《魅力中国》2009,(31):20-20
明朝无论反腐体制、反腐规定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对健全的,尤其是明朝对腐败官员的惩罚措施,严厉到了骇人听闻的底部。但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官场积弊,吏治腐败仍然非常严重,最后王朝终因腐败而覆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反复廉政建设中"泛道德化"偏差极为突出。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明朝的"泛道德化"偏差值得我们今天在反腐廉政建设中警惕和防止。  相似文献   

10.
在不断加强反腐工作力度的前提下,我国的腐败状况仍有蔓延态势的真正原因是现行反腐制度有缺陷。对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治理腐败,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一要完善现行选拔官员的选举制度;二要完善对权力运行制约制度;三要大力加强人民监督机制的建设;四要完善惩治制度;五要下决心确保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法治反腐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道。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2.
左昕 《改革与开放》2016,(24):60-61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迎来了新的局面.当前反腐手段多种多样,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颖、有效、参与度高的反腐方式得到了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作为腐败者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作为政府的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有腐败可能性的人是否选择腐败取决于其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而腐败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腐败的力度,但是反腐败也是要花费成本的,政府是否加强反腐败同样需权衡反腐的得与失。文章尝试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腐败和反腐的成本收益进行分而论析,进而讨论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段,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自律建设关乎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如何进行反腐建设,怎样反腐更有成效等问题逐渐成为焦点。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自我,才能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只有运用独立思考能力追溯本源,才能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只有运用独立判断能力正视自我责任,才能做廉洁自律型干部,才能有助于构造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格局。也只有从"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三个角度出发,才能做到反腐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道》2015,(4):8
@中国报道:王儒林:山西发生塌方式腐败我们很痛心,山西腐败体现三个特点:一是量大、面广;二是集体坍塌,发生的不是个案,而是一坨一坨的;三是形势严峻复杂,贪腐的数额巨大,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江江lee:山西反腐任重道远,毒瘤不除,山西就不能健康发展,反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看到了中央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一种寻租活动,危害是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表现为主体通过多种手段,将国民收入发生有利于自身的法律不允许的转移。腐败需要付出成本,包括对腐败行为隐瞒的成本、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寻租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等等。加强反腐败的对策等包括坚持经济建设和反腐败两手抓,提升综合国力水平加大腐败成本,优化制度建设筑牢反腐败防线,理顺监督机制提高反腐效率,严惩腐败分子,狠抓制度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陈萌 《魅力中国》2014,(1):26-26
从政治文化角度解读苏共亡党,会发现在经济层面,计划经济促使社会可分食的蛋糕越来越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政治层面的特权与腐败,使得分给群众的蛋糕也就越来越小。这样一种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最终使得苏共执政的合法性根基--党群关系发生了裂变,严重的脱离群众致使苏共积重难返,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牟取私利目的的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前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何应对当前的腐败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十八大提倡的"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策略,从反腐体系的构建入手,构建制度化、法治化、系统化的反腐机制。当代中国腐败问题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腐败问题呈现出越来  相似文献   

19.
杨涛 《西部论丛》2009,(5):26-27
2008年,是“网络议政”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网络反腐”高歌猛进的一年。从“腐败书记”董锋的落马,江西新余、浙江温州“出国门”事件,到网民挑翻周久耕,无不昭示着网络反腐的威力。进入2009年,网络反腐不但风头不减,而且正在以摧枯拉朽的气势要将反腐进行到底,举凡大小官员的各种违法、腐败行为,一经“上网”,就会遭到网民的穷追猛打。  相似文献   

20.
张新超  范良聪  刘璐 《南方经济》2016,34(5):97-114
为什么在各种高强度、持续性惩罚之下,腐败现象依然存在?通过一个改进的贿赂博弈实验,文章将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引入到实验情境中,首次在实验室中系统考察了这两类社会规范对腐败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社会规范对腐败行为的影响表现为框架效应与从众效应两个方面:一方面,避免使用明确的“腐败”语言会消解框架效应抑制腐败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加腐败行为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当腐败成为一种流行现象之后,消极的从众效应会进一步增强个体的腐败倾向,而若不腐败是当前的流行规范,积极的从众效应则会强化框架效应。来自第三方合宜性评价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模式完全符合一般人的预期。我们认为,腐败行为的这种规范基础可能正是现实中不管反腐力度多大、腐败行为仍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反腐制度与政策的设计需要考虑腐败的社会性基础,在发挥社会规范积极作用的同时,减少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