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财务风险,对风险的内容、注意事项、防范及应对的关键要点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针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风险,从企业整体层面提出了几点优化和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企业领导者或者并购业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对ST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首次制定到2006年再次修订(2001年首次修订),债务重组再次回到了1998年债务重组的层面上。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回归。从与债务重组相关的基本理论出发,运用近三年沪市ST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债务重组准则变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债务重组是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债务重组的结果如何,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比较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多种债务重组模式,并对其实际应用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就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选择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文探讨了国企过度债务产生的原因,指出债务重组是盘活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良方.通过分析债务重组的不同模式,指出债转股的优势.进一步时债转股问题进入了深入的探究,明确了债转股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债转股应注意的问题,并从法制建设层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上海较早在文化产业国有资产方面开始了改革重组,形成了六大经营集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上海文化产业国有资产的调整思路是,根据不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采用全资、控股和参股等多种投资管理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重组的步伐,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与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政府作为国有出资人代表的理性选择。国有资源应逐渐向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对国有企业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垄断与竞争性评价应立足于对经济绩效的考查。国有企业重组的发展模式应建立在股份制改革的实践基础之上,要突破企业层面重组的单一模式,寻求基于产业、资源、价值与能力为依托的其他多层次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数学建模分析法”,设计数学评价模型,对市场绩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以期对企业重组改制给以理性、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孙敏  张秋生 《生产力研究》2008,(22):145-146
文章以我国铁路2005年分拆重组为背景,运用DEA模型,对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从实证角度分析了铁路运输企业分拆重组绩效,得出了分拆的结果可能使铁路运输企业的规模效率上升,也可能下降,分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项丽华 《经济师》2012,7(3):172-173
2006年2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重组后的损益分析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文章从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出发,以华光水泥厂债务重组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指出债务重组这种方式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4)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实施并购重组并创造新企业价值的机会,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如何避免并购重组中的误区和障碍,增加并购成功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这对企业来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并购重组的理论、价值来源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对并购重组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重组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与因子分析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并 购重组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它不仅是企业间的一种交易行为 ,而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此有相当多的学者从事了并购活动课题的研究 ,其中并购业绩效应问题最为引人注目。但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影响 ,并购业绩效应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争论的焦点不仅表现在结论上 ,更是表现在研究方法上。从我国已有的研究来看 ,对并购重组业绩的研究 ,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市场股价分析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 ,运用市场股价法来评估我国并购重组业绩效应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此外 ,现有的财务指标分析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主要表现是 :(1)建立的财务指标较少 ,评价具有片面性。或者虽然建立了较完整的财务指标 ,并将这些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 ,但所选择的指标权重带有主观性 ,评价缺乏客观性 ;(2 )对样本考察的时间跨度太短 ;(3 )样本的选择不当。为了能对企业并购的经济效益作出准确的评价 ,本文研究避免了以上的缺点。首先 ,设立综合指标体系 ,并用因子分析法估算各指标的权重 ,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其次 ,对样本事件的考察期较长 ;再次 ,严格按一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邮政处于国民经济重要环节,无论从地域还是经济结构来讲,开放都将促使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内贸和外贸联系增多,经济信息交流紧密、商业往来频繁,必将使邮政市场不断扩大,对邮政业的发展是方利的。本文着重介绍“数学建模分析法”,设计数学评价模型,分别对邮政政企分开、邮政主业结构调整(重组)、主辅分离改制建立绩效评价模型,分析重组改制的市场绩效合理性、可行性,以期对企业重组改制效果给予理性、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企业进入债务重组后,由于采用了前述的各种重组方式,特别是通过债务转为资本进行债务重组,是企业重组后的权益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债务重组的会计报告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从企业的一般属性和电信产业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中国电信业实施重组有其必然性,重组应从构建有效竞争格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加强有效管制等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5.
<正> 自1997年以来,资产重组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接连不断的重组题材,给日益壮大的中国股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像空间。特别是自1998年10月下旬以来,上市公司的各种重组公告又骤然增多,每天少则4~5家,多则7~8家,或收购兼并、或联合投资、或租赁托管、或股权转移、或资产置换,令人目不暇接。1998年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的真实状况如何?真正有多少上市公司进行了重组?它们的重组有什么样的特点?它们为什么要进行重组?本文在通过对1998年1月~11月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来阐述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友良  加劲波 《技术经济》2003,22(10):55-56
一、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1.债务重组准则中采用帐面价值计价 ,会产生负面效应。①以帐面价值计价 ,会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称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 ,可表现为现行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等。在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 ,很多情况使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如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价等。然而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 ,如在判断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 ,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评价标准 ,却采用了不同的标准 ,导致不同债务重组条件下 ,判断债权人对债务人重组的标准不同 ,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银行重组是银行适应市场变化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回顾商业银行战略重组及内部重组理论的基础上,从客户价值视角对商业银行构建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重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期效益”与国有企业的活与死———兼谈当前债务重组的选择标准陆昊(北京制呢厂)人们通常用盈利或亏损作为评价一个企业年度经营状况的重要标准,这实际上是运用企业财务报表———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假定“利润总额”指标是真实的,不是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国煤炭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为背景,分析影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因素,以企业成长理论①为依据,提出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转型,推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吴瑞萍 《经济师》2011,(5):266-266,270
文章结合近期中国中铁企业内部重组的实际案例,对国有企业内部重组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企业内部重组的动因,指出重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帮助国有企业有效运作与发展,顺利实现整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