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中小城市普遍发展,初步形成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镇面貌有很大变化,据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止2000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即市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6.09% ,其中近一半是农村城镇人口,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为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可能;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市场空间和要素支持、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本文主要从对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需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9年江浙地区93个县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地理遥感等数据,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江浙地区城镇化驱动乡村重构的效应,发现城镇化有效驱动了乡村经济重构以及空间重构,但并未显著推动社会重构。机制分析发现:(1)城镇化有力推动了县域乡村人口实现非农就业。人口城镇化在长期中缩小了城乡差距,并提升了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与金融素养,有利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观念的改变。(2)产业城镇化促进了县域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3)土地城镇化并没有引起土地快速扩张的失衡,相反,土地城镇化显著促进了乡村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能力,促进了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的综合作用下,江浙地区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乡村进入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重构。未来,要积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异速发展的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并比较二者异速发展的测度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城市土地与人口增长率之比、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和异速增长模型测度全国、省域和城市3个层面二者之间增速差异。研究结果:中国自1990年以来土地城镇化持续快于人口城镇化,2006年以后该趋势放缓,2020年该趋势初步扭转。2006—2020年,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东北多数城市在城市人口负增长情况下,城市土地仍在扩张。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小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是唯一反映土地城镇化连续变化趋势的指标,是监测土地城镇化趋势的首推方法。虽然全国层面土地过快城镇化趋势初步扭转,但各省、各城市差异明显,城市人口密度下降速度超过同期水平的省市是未来政策调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以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是学术界、政府一致的呼声。城镇化是提升内需水平和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目前经济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文章通过对30年来中国城镇化增长率,产业结构变迁,土地流转等数据分别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城镇化自身有内在的演进逻辑,即在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城市用地的扩大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调整结构应优先于单纯产值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出台配套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沿着城镇化自身的逻辑来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城镇化率增速低,人口城镇化率在全国排名显著下降,城镇化发展慢于工业化,城镇设施建设水平低,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高。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对吉林省未来十年的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不容乐观,到2019年,吉林省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推进城镇化建设,应逐步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促进"空间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韩长赋农业部部长我们测算,到2020年粮食消费要在14000亿斤以上,现在生产能力在12000亿斤以上,还有2000亿斤缺口。——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上表示,我国粮食并不是真的过剩了,从中长期看,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7.
殷乐 《中国农业会计》2023,(16):110-114
本文对2012—2022年我国丝路经济带沿线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匹配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丝路经济带沿线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有着较高的匹配程度,但二者的匹配性在逐渐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对匹配性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存量与教育投入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构建多维减贫指标体系,测度2000—2020年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多维减贫动态变化,系统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综合扩张指数和脱钩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间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成效显著,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县域单元多维减贫指数均值分别为0.134和0.186,经济减贫指数明显高于社会和生态减贫指数;(2)集中连片特困区建设用地扩张先缓后快,局部区域扩张迅速,但整体以相对稳定型扩张为主,2010—2020年扩张明显加快,缓变型和快变型呈现组团化分布;(3)研究期间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指数与建设用地扩张指数以较理想型的弱脱钩为主,强脱钩县域单元数量由2000—2010年的131个减少为2010—2020年的10个,与之对应的弱脱钩县域单元数量则由369个增加到486个,有效体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方式的转变。研究结论:特困区减贫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存在密切关联,县域土地城镇化有助于增强特困区内生发展动力,后扶贫时期特困区需推进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调整的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9.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000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群、都市圈迅速崛起,现有城市657个,建制镇19410个,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当前,传统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城镇化要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定势,转而更加重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政     
<正>国务院要求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万人次,农民工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劳动条件明显改善、工资基本无拖欠并稳定增长、参加社会保险全覆盖,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未落户的也能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低效利用以及过度集约问题,探讨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适度集约利用状态。研究方法:采用匹配度模型、曲线估计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山西省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分区优化。研究结果:(1)1999—2012年山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匹配趋势逐渐由失调、磨合向协调转变,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匹配水平差距却在逐渐扩大;(2)2018年山西省城市化水平处于低于30%、30%~70%和高于70%时,以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表征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值分别为249.93万元/km~2、367.57万元/km~2和692.72万元/km~2,两项指标叠加全省可划分为平稳发展区、重点挖潜区和优化拓展区,并提出了不同地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研究结论: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研究能为制定区域差别化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达到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文明日新月异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健康与幸福日益密切。森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纽带。因此,加快城市森林建设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城市森林的内涵、城市森林建设的必要性、作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财政与城市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过去10年城市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为完善土地财政政策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讨论土地财政与城市发展问题的联系。研究结果:(1)现有土地出让制度使得房地产市场形成寡头垄断微观结构,加大价格调控难度;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增加导致地方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化”趋势,同时通过拉高工资成本,推高城市化成本。(2)不同地区的土地财政收入存在较大差异,体现的是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融资水平的差异,融资水平差异将导致经济增长差异,进一步拉开区域发展距离。研究结论:土地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必须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明确城市空地的概念,总结城市空地的类型、分布及价值,结合中国转型期集约精明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提出城市空地研究的迫切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归纳与演绎法。研究结果:(1)城市空地的概念尚存争论,主要是对"空"认知存在争议;(2)当前普遍采用列举法从土地覆被、土地用途、土地属性及综合角度划分城市空地类型,但分类结果过于细碎,对此,基于失业理论构建统一的分类框架;(3)城市空地的格局与成因具有地块、城市内部区域、城市三个尺度的共性特征,但亟待细化研究;(4)城市空地价值认知经历了从"灰色"区域到潜在资源甚至改造利用的转变。研究结论:城市空地研究是中国转型期集约精明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围绕城市空地的初次形成及转化机理、城市空地演变规律以及城市空地转型机会成本等方向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现状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中,臆注意将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3S技术”等学科结合起来,不断吸收新方法新技术,并放宽视野,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出发,着眼于“大城市”、城市群的环境地质研究,使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真正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现状及应注意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我国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中,应注意将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地球物理、"3S技术"等学科结合起来,不断吸收新方法新技术,并放宽视野,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出发,着眼于"大城市"、城市群的环境地质研究,使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真正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围绕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带立法问题,对伦敦、首尔、北京的城市绿带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城市绿带立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因城市无序蔓延所导致的环境破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城市化发展时期推进绿带立法的难度远远大于城市化成熟时期;城市绿带规划制度是指导绿带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研究提出建议:2015年中国城市化已步入水平较高阶段,已是推动城市绿带立法的最佳时机,中国新兴城市应借鉴英国城市绿带立法模式,在中央政府绿带规划政策指导下,进行最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绿带立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状态,揭示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特征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非参数统计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指数计算,从时空角度探讨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率间的耦合关系相对较低,且空间角度存在东中西梯度递减与城市规模递增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度变动的驱动因素在不同时期并不相同,相同因子在不同时期的作用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的耦合作用存在“U”型曲线的阶段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近十年省辖市城区扩展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利用Landsat TM影像提取河北省省辖市1987年和2000年的城市用地信息,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表明城市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区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部分城市用地规模和土地集约化程度。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水平,是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快速发展,山区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不得已将一些老滑坡纳入了城镇化范围,但老常态下对滑坡的治理资金、工程技术以及管理的缺陷导致城镇化建设出现许多问题。为了解决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正规化、系统化等难题,以三峡库区为例总结分析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工程量增大、限制城镇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在新常态滑坡防治技术与资金有利条件下,应采取滑坡防灾性治理、滑坡土地开发及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城镇规划建设应与防灾减灾统筹协调发展,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施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当前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