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复栋 《理论观察》2006,4(3):91-92
公司股份回购,又称为公司股份的赎回或重购,即公司重新获得发行在外的公司股份的所有权。股份回购主要是针对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它是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下常见的经济行为,虽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但仍旧是当前我国公司治理与证券交易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稳步发展,逐渐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专业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足,限制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以深市A股2008-2012年间的深市A股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首先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其后加入代理成本为中介变量,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通过代理成本对企业绩效形成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特别是国有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代理成本并不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绩效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份回购早已成为上市公司为配合资本结构决策或股利政策而广泛采用的财务举措,而在我国股份回购无疑也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项重大制度突破和金融创新。本文首先阐述了股份回购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公司股份回购的相关情况,着重地分析了股份回购的负财务效应。最后针对股份回购负财务效应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使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研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2014-2021年上市公司实际进行股份回购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股份回购对于资本市场定价偏误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能够有效缓解资本市场定价偏误现象,其影响机制在内外部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并且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水平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积极进行股份回购的企业在不同回购特征下均能有效缓解定价偏误,当回购股份被用于市值管理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时有效降低误定价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越低、内部治理水平越差、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以及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较长的企业样本中,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在共同机构所有权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对于如何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保障投资者利益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机构投资者特征与公司治理参与动因的基础上,以成本—收益这一基本框架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原因,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决定净收益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最后,构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7.
寇光武 《山东经济》2008,24(2):11-13
实行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目前许多公司相继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国家也针对公司以股权激励方式的长期性激励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旨在规范这一合法解决股份来源问题的渠道。但法规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份回购所需资金来源的财务处理方式。本文结合会计处理实例,重点分析了回购股份进行股权激励所需资金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和税前成本中列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纳税筹划以及财务指标等出现的不同结果和影响,并提出相应规范统一的回购资金列支渠道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阶段,基金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机构投资者在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对股市产生了一些影响,影响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文章对中国机构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特征,再通过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信息不对称、交易行为等方面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时股市波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机构投资者发挥稳定市场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陈峥嵘 《新财经》2005,(7):86-88
公司在股份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份重新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存股”保留,这就为公司高管的股票期权激励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为配合资本结构决策或股利政策股份回购早已成为上市公司,广泛采用的财务举措,而在我国股份回购无疑也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项重大制度突破和金融创新.文章首先阐述了股份回购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公司股份回购的相关情况,着重地分析了股份回购的正财务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刘宁悦  杨洋 《科学决策》2017,(11):54-77
发挥资本市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 论文以 2007-2014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 进一步探讨机构异质性的作用效果。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出水 平有积极影响。进一步地,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中的长线基金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而短线基 金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但产品市场 竞争程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交互作用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机构投资者总体、 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中的长线基金持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而国 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构投资者发挥积极作用。论文的发现表明,在中国这一 转型经济体中,机构投资者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受到机构 投资者类型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论文为在持续推进机构投资者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 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010年-2012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新股为样本,运用OLS法研究询价制改革后机构投资者报价策略。实证发现机构投资者为最大化申购新股收益,在询价时压低报价,并根据承销商潜在的拔高定价行为加大压低幅度。锁定期取消后,询价竞争加剧并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合谋压价行为,其报价策略对网下申购新股收益率及新股后市表现的影响减小。研究认为新股发行价格畸高主要源于核准制下新股的供不应求,使机构投资者估值在考虑市场的非理性后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唐松莲  袁春生 《改革》2012,(1):131-140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是扮演何种角色已成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利用2004~2007年沪深两市机构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越高比例的机构持股及长线机构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表现为投资者角色;与预期相反,短线机构也表现为投资者角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机构表现出投机者或投资者角色,主要由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决定。现阶段应积极推进公司持股的机构化和机构持股的长期化。  相似文献   

14.
唐尧  田瑜婷 《科技和产业》2012,12(1):108-112
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间的投资行为。在静态博弈中,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套利与个人投资者买入情况下的利益关系,说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动态博弈中,分析了在机构投资者哄抬股价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最优选择,以及机构投资者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动采取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2001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业绩预告这一公司具有较大自由选择余地的预测性盈余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治理特征对信息披露准确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预告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保守特征;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增加业绩预告的准确程度,具体表现为降低预测误差并有效地抑制业绩预告中的激进和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16.
徐凯 《科技和产业》2024,24(10):60-64
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是增加居民收入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收入分配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利于改善初次分配不平等,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劳动收入份额在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和经济规模大的地区,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三年多的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后,我国的证券市场进入全面注册制的新时代。新的发行制度带来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与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必然会对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产生影响。在收集了科创板开板至2020年9月共175家上市公司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监管信息披露增加了市场可信信息,提高了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意愿与申购数量,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市场交易。但监管信息披露同时降低了IPO定价效率,这是由于目前询价过程中采取高价去除的密闭平均价格拍卖策略,机构投资者为了避免机会错失而倾向于压低报价,从而导致发行价格下行与抑价率提高。此外,机构投资者行为在监管信息与定价效率之间发挥着重要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发行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机构投资者角度考察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已有研究很少涉及的一个主题。文章选取2011-2012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提升作用;对机构投资者分类后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作用强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国有控股削弱了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block ownership of same‐industry peer firms by a common set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comm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This relation is important given the tremendous growth of comm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blockholders on financial reporting. We hypothesize that comm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mitigates earnings management by enhancing institutions' monitoring efficiency and by encouraging institutions to internalize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of a firm's earnings management on peer firms' investments. Consistent with our hypothesis, we find that higher comm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s related to less earnings management. Analyses of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 mergers show that this negative relation is unlikely to be driven by the endogeneity of comm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Cross‐sectional tes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negative relation is stronger among firms for which comm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is likely to generate a greater reduction in institution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costs, and among firms whose severe financial misstatements are more likely to distort co‐owned peer firms' investments, supporting both mechanisms underlying our hypothesis. Our findings inform the ongoing debate o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commo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by highlighting an important benefit: the enhanced monitoring of financial repor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