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具有互动联动、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研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0-2017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新型城镇化水平一直高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度值处于0.48~0.50之间波动,属于低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大致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发展阶段,但目前发展尚未成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政府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对耦合协调度起到了显著的阻碍作用。基于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大力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对其耦合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对山西省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在0. 3~0. 7,处于中等耦合阶段,两者的发展水平进步较快;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2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2013-2015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在2016年达到高度耦合协调水平。[结论](1)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值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在2016年均处于近7年最高点,但耦合度增长迟缓,今后应注重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价值,以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全面协同发展;(2)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增长态势明显,耦合效应明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山西省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3)山西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发展可分为起始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耦合度从2012年起长期处于稳定的中度耦合状态,但耦合协调度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计划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方法]以河北省为例,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进而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两者的协调度。[结果](1)河北省各个市区的乡村振兴战略系统的得分介于0.784 2~1.572 3,其中石家庄的得分最高(1.572 3),其次是邯郸(1.404 8),邢台(1.397 4),而承德的得分最低(0.784 2);(2)乡村旅游系统的得分介于0.768 7~0.954 7,其中石家庄得分最高(0.954 7),其次是廊坊(0.927 6)、保定(0.925 3),但就整体而言,河北省各个市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差别较小;(3)河北省大部分市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较高以上水平,其中石家庄和邢台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986 8和0.923 2,处于高度耦合水平;唐山(0.849 5)、秦皇岛(0.853 3)、邯郸(0.881 9)、保定(0.864 2)、张家口(0.813 3)和廊坊(0.890 4)处于较高耦合水平;沧州(0.764 4)和衡水(0.726 8)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而承德为0.695 5,处于低度耦合水平。[结论]分析河北省各市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程度,对于全省乡村均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对该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在构建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2005—2019年三者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1)黔南州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三者系统发展均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强。(2)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和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大致由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向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演化。两者系统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度大致分为低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和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两者系统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尚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结论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助推黔南州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青岛市城郊4区3市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可持续生计水平呈现波动增长。(2)从时空分异特征来看,2010年各区市多呈失调状态,2015年以中级协调为主,2019年黄岛区实现优质协调,其他区市达到良好协调状态。(3)单一影响因子分析显示人口密度对2010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乡村旅游景点密度对2015年、2019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4)因子交互影响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各地区应着力于发挥乡村旅游资源要素集聚的推动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聚焦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文章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 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研究黑龙江省乡村地域“三生空间”功能演化与耦合协调度,为促进乡村地域“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参考。研究方法:构建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黑龙江省2009—2018年“三生空间”功能时空演化特征及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1)黑龙江省乡村地域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均明显弱化,生态功能波动不大;(2)乡村地域生产、生活功能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且二者高值区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收缩,说明乡村地域的生产和生活功能均在不断萎缩,主要是受到东北乡村地区人口流失的影响;(3)黑龙江省乡村地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但是2009—2018年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研究结论:乡村地域发展策略包括:(1)采取“精明收缩”策略来应对乡村地域生产、生活功能的衰退;(2)促进乡村地域多功能同步协调发展;(3)基于不同乡村地域的特殊性,提出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涌入,超大城市不断向周边附属区域扩张,盲目扩张加剧了附属城区的人地矛盾,由于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了特大城市附属市区出现大量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对上述土地整治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建设用地进行适当的整理势在必行。本文根据极差地租理论,在充分考虑整治潜力和整治难度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土地整治适宜性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在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方面都充分考虑了民意影响因素,将评价结果分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在对广州增城土地整治适宜性的实际评价应用中,将初步筛选的208个整治潜力地块,共538.38 ha,最终确定为适宜整治级别的有130个地块,面积257.71 ha,占47.87%;较适宜级别的有68个地块,面积为103.78 ha、占19.28%;一般适宜级别的有7个地块,面积为45.89 ha,占8.52%;不适宜级别的有3个地块,面积130.99 ha,占24.33%。该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乡村振兴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发展对化解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对中国乡村振兴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地区差异、空间相关性、收敛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我国乡村振兴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保持初级协调水平,表现为共同发展型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2)总体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超变密度贡献和地区内差异。(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时空跃迁类型上表现出低流动性特征和高度空间稳定性特征。(4)全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和条件β收敛趋势。(5)乡村老龄化水平、涉农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集聚、城镇化率、金融发展水平均有助于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同发展、发挥其空间溢出效应、缩小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并利用其收敛特征针对性地对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地区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实现乡村振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由于其强大市场优势、巨大的造血功能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突出的作用。河南省修武县作为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华古县,近年来以美学路径发展乡村,形成以云台山为主打的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居特色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新路径,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总结修武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思路等意见及建议,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漯河市老窝镇三种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为例,研究当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阐述了当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从传统的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治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从而呈现出政府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角色、责任转变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中其他组织在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作用,继而有力的说明农村建立多元治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乡村卫生环境治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为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战略规划。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农村基层“两委”班子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乡村治理过程中基层“两委”班子面临的基层组织队伍力量薄弱、劳动力外流严重、文化多元化、生态治理空间纬度高的问题,伴随组织队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困境风险,提出基层“两委”班子面对困境应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建立人才招引政策,推进乡村经济稳步发展,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提升乡村社会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发展困境的关键,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走之路。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指数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运用新疆总体数据及14个地州市的数据对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8—2020年新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要优于2011—2017年,整体上城乡融合发展低于乡村振兴水平;从时序耦合分析可知,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平稳向好;从空间耦合分析可知,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在各地州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北疆地区要优于南疆地区。针对结论,提出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健全反哺乡村机制;推进县域城镇化的建设,提升以城带乡能力;科学统筹全疆资源,均衡南北疆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脱贫乡村产业振兴的任务艰巨。文章以案例研究法,通过梳理贵州省脱贫村G村的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出脱贫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结果表明:(1)在农产品生产阶段,土地等级高低对农业耕作带来挑战,人口流失后,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农产品产出不佳,农户技术水平低下,耕种方式升级困难。(2)农产品深加工阶段,产业配套水平低下制约农产品产业链衍生,资金匮乏,厂房机械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人才缺乏影响农业公司或合作社管理水平。(3)农产品销售阶段,连锁超市入驻乡镇改变农产品市场环境,无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减弱,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交易成本高,网络覆盖率低,农户销售渠道受限。基于此,应结合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乡村产业;积极打造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提升品牌效应;“有为政府”赋能农村产业资金投入;完善乡村基层设施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量评估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对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采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ESDA分析2009—2019年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进一步分析导致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增速明显,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拮抗、磨合发展阶段,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步协调发展阶段;西部内部协调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两极化”特征,具有“俱乐部趋同”现象;相对于单因子驱动,双因子的交互作用解释能力更强。[结论]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变化明显;内部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设施“硬件”上多下功夫的同时,构建“多组合”发展策略有助于西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九届五中全会专章部署,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要让空心村焕发生机与活力,提升空心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蔡静雯 《山西农经》2024,(6):113-115
农村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基于此,需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工作,打造美丽的田园风光。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以L县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困境并探索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