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性披露和危机盈余管理往往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危机事件发生前期,上市公司会更多地进行选择性披露,当危机事件的影响无法通过选择性披露消解时,危机盈余管理就会出现.针对盈余管理行为,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师执业水平;二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和中介市场,增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2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层总体薪酬水平与盈余管理幅度、方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高管层薪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向下的盈余管理更能促进高管层薪酬的增加,在国有企业这种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结果支持薪酬契约理论,不支持管理层机会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2005-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7243个观测值为样本,从CFO的性别、年龄、专业资格认证及学历等特征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CFO的年龄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CFO更为倾向采取稳健、谨慎的财务政策;女性CFO的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低于男性CFO的上市公司;CFO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越高,发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少。本文的研究结论为CFO特征影响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对于经济活动监管的效能取决于监管者能否获得充分的信息。文章研究中央政府的环保督察如何影响企业的负面信息披露。借鉴公司金融领域经典文献,文章利用股价数据构造了上市公司的负面信息披露指标。利用双重差分分析,研究发现受到环保督察影响省份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未受督察影响的公司显著减少了信息披露,而公司财务指标则不受环保督察的显著影响。与地方政府具有政治联系的公司在督察期间更加显著地减少了信息披露。上述结果表明,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市场监管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决定监管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特征和盈余质量——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考察盈余反映系数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质量越高;独立董事比例在《关于在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推出前后表现迥异,推出前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而推出后则呈现正相关走势,但回归系数估计值不显著;研究还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同由一人兼任时对应的盈余反映系数更高;而董事会活动的频数则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7.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是维系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核心机制之一。以披露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架构要想有效地发挥其功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必须要披露财务报告;二是使用者应该有效地使用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机制重要内容的披露规则,在披露内容、披露格式、披露频率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报表信息的披露方式、提高信息披露频率、创新会计信息揭示和完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来加强信息披露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文章以2004-2005年期间353家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Wilson(2005)的一期模型.检验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披露前后的季度盈余信息含量。研究发现,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披露减少了此后季度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特别是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披露前后季度盈余的ERC呈现u形;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从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披露后的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很快恢复到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披露前盈余公告信息含量;另外,投资者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临时披露信息是有反应的,核心盈余差错更正披露减少了此后四个季度的盈余公告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1.
ESG 评级分歧不仅会扰乱投资者判断,同时也传递了企业在某些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此时加强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内部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2015-2022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对ESG 评级分歧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实证发现,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能显著降低企业ESG评级分歧程度,不过这一负向效应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和盈利差的企业中,同时对高管权力大的企业的负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内部控制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抑制盈余管理和增加社会责任履行,进而降低企业ESG 评级分歧程度。进一步,高管利益与企业价值趋同不仅能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同时还能强化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ESG 评级分歧的负向效应。研究结论为企业主动寻求ESG 评分的统一、降低ESG 评级分歧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与投资者的沟通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沟通有别于强制信息披露,它是在自愿性信息披露中的双向沟通。双向沟通的内容、双向沟通的对象、沟通的渠道以及沟通的成本效益问题是上市公司在进行沟通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 2007-2019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技术背景 CEO 对企业盈余平滑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背景 CEO 能够提高盈余平滑程度,其盈余平滑的动机表现为信息主义属性,在方式选择上倾向于真实盈余平滑。研究进一步从创新活动、CEO 能力、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者期望四个方面对技术背景 CEO 影响盈余平滑的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盈余平滑的经济后果。研究结论深化了对 CEO 专业背景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策略的理解,丰富了企业盈余平滑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上市公司财务问题频出,企业盈余质量备受关注。董事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机构,与企业的盈余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董事会资本视角,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董事会资本的差异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人力资本、经验资本与网络资本构成的董事会总资本分别与企业盈余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探究表明,CEO综合权力会减弱董事会特征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即执行董事比例越大、CEO任期越长、CEO对公司拥有所有权和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时,这种正向关系会更弱。研究结果对提高企业盈余质量,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碳减排工作已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而企业作为碳减排的重要主体,碳减排及相关信息披露也就成为各界关注重点。以中国生态文明背景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数据研究高管地缘关系对于碳信息披露工作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有相近地缘关系,会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与非高碳行业相比,高碳行业中高管地缘关系对于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会受到抑制;在外部制度环境较差、无政府环保补助的企业中,高管地缘关系对于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依旧存在。同时进一步补充了企业碳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文献,并为信息需求者了解和认识碳信息披露现状以及规律提供经验证据,便于其作出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等决策。 相似文献
17.
为梳理中国碳信息披露相关研究发展脉络,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从年度发文量、期刊分布、发文机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方面对2010—2024年中国知网收录的321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信息披露相关文献研究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但该领域高产作者之间合作程度尚不紧密,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该领域研究主要围绕碳信息披露体系、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三方面展开。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与具体行业结合的碳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低碳减排的设计使环境污染成本的外部性转向企业内部化,改变了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也冲击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企业经营成本外延与扩大,影响了成本的核算与管理,迫切需要解决重构成本核算及管理体制,同时,低碳减排事项对企业现金流及业绩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会计恰当反映与披露,文章讨论了低碳减排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影响,并在FASB和IASB对减排会计的初步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会计确认、计量及披露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新的会计信息需求,进而使会计披露得以发展,会计披露的变迁过程直观地表现为会计披露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的过程.税务信息缺失与税务信息需求的矛盾,对会计披露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会计信息披露含量增加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税务信息需要.为此,文章在界定税务信息与技露概念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了我国现行税务信息披露模式,然后分析了税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税务信息披露模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