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砂岩油藏储层构造体系控制了成藏过程,还控制了油藏的富集程度,影响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分布,影响注水开发部署,决定了调整效果。因此,对砂岩油藏的精细刻画是构造岩性油藏注采调整首要工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对油藏的开发现状和开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开发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很多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发层系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要使这部分剩余油得到合理开发,就必须准确确定它们在油藏中的分布状况,即准确地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规律。对水驱后剩余油预测,国内外油田针对实际地质条件,形成了一系列水驱剩余油预测方法。本文介绍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水驱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五号桩油田桩52块位于五号桩向斜,北靠桩西古潜山,南为孤岛隆起,东临长堤断层,前人从不同方面对桩52断块的沙三下第一套储层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以前的储层研究工作较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需要在此前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重建油藏地质模型,揭示砂体分布规律和储层特征,本文在前人对桩52块的认识的基础上,在确定本区标准层、标志层特征后,根据岩心和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识别出了典型井的沉积旋回特征,对开展本区精细油藏描述,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改善沙三下第一套油层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顺康 《科技和产业》2023,23(9):210-214
针对江苏油田Z11块E2d2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面临剩余油挖潜的问题,在划分不同储层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利用动用难易指数和剩余储量丰度两个指标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迭代阈值法计算得到的评价指标分类界限,将剩余油分布质量分成4种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挖潜方向。最后,根据Z11块E2d2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开展剩余油挖潜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5.
剩余油分布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世界石油开采难度的日益增加,国内外石油工作者对剩余油分布技术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过。该文是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运用的地质法、油藏工程法、动态分析法等技术分别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一方面为石油工作者提供借鉴及交流;另一方面对剩余油分布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剩余油分布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世界石油开采难度的日益增加,国内外石油工作者对剩余油分布技术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过。该文是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研究运用的地质法、油藏工程法、动态分析法等技术分别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一方面为石油工作者提供借鉴及交流;另一方面对剩余油分布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邓腾飞 《科技和产业》2021,21(1):240-246
扶余油田油藏受构造控制,为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为了更好挖潜剩余油,针对开发矛盾,在西区X区块开展了精细注水开发试验,分东西部采取不同投产投注方式,开展多种周期注水方式,区块各开发指标均有所改善,稳产效果好.研究表明:水井加密实现了层系细分,增加油井平面受效方向,提高了井网对单砂体的控制程度,降低了层间干扰,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及波及体积;研究区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主力层中,且主要集中于顶部,底部水洗严重;层间结构界面及薄泥质夹层具有遮挡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油层吸水状况,从而控制纵向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8.
确定了油井重复压裂的时机、选井选层及工艺优选方法。即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开发动态分析,研究出压裂井剩余油潜力和挖潜的可行性。根据油藏特点和一次压裂裂缝状况对压裂工艺优选组合,采用多裂缝或多裂缝与普压相结合的压裂方式,优选出压裂液中增稠剂。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优选,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0.4t,对大庆油田类似区块在油田开发后期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重复压裂效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深化储层认识,明确了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储层发育特点,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加密调整方式,并论证了合理的井排距。通过加密调整部署,试验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油田后期的整体调整进行了技术储备,同时对同类油藏的加密调整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相文 《科技和产业》2015,15(1):125-127
考虑到长期注水开发对水驱油藏储层物性变化的客观影响,为了提高调驱优化决策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建立了一种以注水冲刷倍数来描述渗透率随时间变化的优化决策系统。胜利油田某区块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描述渗透率的变化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照营 《魅力中国》2014,(15):109-109
石油开采是目前一项重要的能源开发技术,随着油田开发逐渐步入后期采集阶段,地球物理技术从油田勘测阶段的地球物理勘探成像技术逐渐演变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本文主要针对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进行讨论,针对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为以后的油藏石油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强化泡沫驱作为三次采油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由于能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油田后期开发阶段潜在的重要开发手段。本文对埕东油田西区试验区水驱开发评价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泡沫驱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试验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熙盛 《科技和产业》2024,24(8):249-254
时移地震是剩余油挖潜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中国大多数老油田包括南海东部惠州A油田并没有实施时移地震采集。为了弄清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惠州A油田油水分布及运动规律,在已经正交采集一次三维老资料和二次三维新资料的条件下,以数学运算方法对一次三维和二次三维资料实施双方位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处理,达到了减少时移地震采集成本投入和预测剩余油分布的目的。经过钻井证实,剩余油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该方法可供海上油田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石油需求越来越。在砂岩油藏的开发过程中,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其重要的技术保障,因此,在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速度上应当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就提高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速度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动态监测、水淹层解释、碳氧比能普测井、SFT地层测试、试油、密闭取芯、井壁取芯等,总结了一套多方法、多手段、多资料综合研究剩余油的方法,精细识别剩余油的类型,同时结合数值模拟、神经网络法和模拟射孔法,具体量化剩余油的潜力,为指导各类油层剩余油的调整挖潜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不同区域分别采取限制、改造、增补、放开的挖潜方法,在低效区内挖掘剩余油,提高了二、三类油层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102块位于林樊家油田北部,Ng组4砂层组是林樊家地区主要目的层系,岩性控制其含油性。对林102块地层层序、构造特征、沉积特征、油藏特征、储层与油气富集的有利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地层划分对比,明确了Ng4砂层组及其6、7小层的地层、储层分布规律以及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华庆油田白153区长6油藏投入开发以来,开发初期表现出单井产量递减快、产能低、水驱效果差等问题,通过近两年现场攻关试验,主要从油藏动态监测方法、井网适应性研究等方面认识油藏,形成了一套有效开发超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对策.为改善同类油田的开发效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王庄油田沙一段油藏敏感性强、油稠、出砂,开发难度大。通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油井作业、注蒸汽过程中采取高效粘土防膨剂对油层进行预处理油层保护技术,配套负压返排、砾石充填复合防砂和压裂防砂工艺,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适合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技术系列。突破了制约强水敏稠油油藏开发的瓶颈,实现了王庄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T103断块位于胜坨油田胜一区北部,坨庄构造北翼的凹陷地带,属于砂岩构造岩性油藏。该断块属于小断块之一,渗透性、孔隙性较差,发育的层位仅有S=81、82两个层,老区开采S=81、82,南扩新区开采S=81层。为了实现小断块油藏的高效开发,对该断块实施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对同类小断块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开发程度不断深化,地质认识也不断提高,发现鄯善油田西二区三间房油藏油水界面与开发初期所认为的分布状态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油水界面分布状况及地层水矿化度、水型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域水动力系统和原断层侵入淡水共同作用造成了目前这种状况。其中区域水动力系统主要使西区、北区的油水界面分布状态发生变化,断层侵入淡水使区块地层水矿化度及水型和南区的油水界面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这为确定下一步新钻井的井深,提高水淹层解释的符合率和措施有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