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使用中国市场化指数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本文结论依然显著。本文发现背后的影响机制是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当地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沿海城市企业和资源加工业企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实现贸易增长模式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大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迅速,而专利转化率却没有相应提高。本文基于中国大学2000-2012年数据,以专利出售量度量技术转化水平,估计了研发投入、转化投入和制度等隐性因素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发经费投入和转化经费投入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受到制度等隐性因素制约;(2)制度等隐性因素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3)研发人力投入和转化人力投入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没有显著影响。现阶段,与增加投入相比,改善技术转化专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完善激励相容的转让制度,将对改变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投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投入的数量及质量变化趋势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发现综合考虑数量以及质量变化后,中国的劳动投入在1978-2012年间平均增长3.3%,其中数量变化对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为45%,质量变化对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一半。展望"十三五",受人口转型影响,中国就业人口数量将总体趋于下降;而随着劳动力继续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继续稳步提升,中国劳动力质量将继续提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人口数量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时地区间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扩大。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而后两者则又取决于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地区工业发展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人均研发经费投入的不同,而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则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在努力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相对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我们更应该关注每名科技人员所获得的经费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由于劳动力的质量变化,单纯从业人数及其变化无法准确地反映劳动投入水平及其变化,因此需要编制包括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然而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缺乏,既有研究只编制了2000年之前的劳动投入指数.因此,本文在对劳动者按受教育年限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行业教育程度矩阵和行业劳动者报酬矩阵构造出2000年之后的劳动者报酬向量,然后运用tornqvist指数编制了反映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最后计算了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劳动投入指数的分析表明,劳动力质量的改善是目前我国劳动投入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劳动质量改善在劳动投入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通过对要素投入贡献的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依靠资本推动的,因此,现阶段我国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技术的进步有赖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作为研发投入强度不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研发经费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研发经费的合理配置,首先是要在三大研发主体和三大研发活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研发投入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作用形式可能是非线性的。以中国2007—2015年30个省际(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研发投入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金融发展水平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研发劳动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基于金融发展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显著存在的;研发劳动投入能推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而研发资金投入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促进因素有研发劳动、城市化水平、政府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当金融发展水平处在不同区间时,研发劳动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市对公司研发创新活动的评价具有效率性,因而可以通过市场价值方法估测创新的价值。基于Pavit t创新产业分类法,采用1999—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专利组合数据,文章考察了中国股市对上市公司研发创新活动的市场评价。结果发现:(1)对于绝大部分产业,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都具有市场价值,但非发明专利没有明显的市场价值,并且研发创新的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产业异质性;(2)利用边际成本差额法测量产业竞争环境,发现竞争与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产业层面仍然成立,这说明创新价值的产业异质性不仅与产业特定的技术因素有关,也受市场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年来全球企业研发活动的演变以及中国企业在其中位置的分析,得出结论是:企业研发投入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各行业间规模相差很大,且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发展趋势不同;就行业所占份额而言,汽车制造、航空国防等行业大体保持平稳水平,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呈下降趋势,而生物医药、软件等行业则呈上升趋势;2005年起开始有中国企业进入研发投入Top200排名,至2010年已达5家企业,并且其投入逐年大幅增长,排名不断上升,但在世界所占份额仍然较小,行业分布也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化,研发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朱春奎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上海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葛素群对安徽研发活动对工业产出增长贡献度进行了测算,运用索罗的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张天教通过对湖南研发活动与产业发展的关联研究得出,产业实力与研发活动投入规模正相关,研发活动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在这些学者对不同地区研发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的同时,一些学者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研发主体的研发…  相似文献   

11.
FDI、劳动异质性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技能劳动的划分一直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也是难点之一。文章创新性地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测算了我国第二产业中各行业的劳动高技能性,推算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FDI等因素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高技能劳动一般与资本结合得更为紧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工资比率的提高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2)FDI引入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也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董继红  叶思晖 《技术经济》2020,39(8):191-200
按学历、技能设置的落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不同人力资本禀赋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这种流动性差异深刻的影响着人力资本的区域间分布和现代部门产业的空间格局,从而为解释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户籍门槛变量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在不同水平的户籍门槛、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份额下,不同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选择及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与供给效应的彼此强化使得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在同一区域聚集,但因技能而设置的户籍门槛作为分散力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过程。伴随区域一体化推进,贸易成本不断降低,高技能劳动力将在发达地区高度集聚,而如果户籍门槛保持不变,低技能劳动力将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区域。高技能劳动力的地理集中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降低贸易成本能够有效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降低户籍门槛或提高人力资本份额均使地区差距变得更大。本文进一步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人力资本的迁移趋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地区收入差距的收敛和发散趋势,发现经验数据与理论命题的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Studies conducted for the US have found a positiv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endowments on employment growth, with human capital endowments diverging at the same time. In contrast, studies for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found convergence of human capital endowments. This paper tests these relationships for the 99 Austrian districts for the observation period 1971–2011 by estimating how the presence of high-skilled employment affects total, low-skilled and high-skilled employment growth. To this end, OLS, fixed-effects and first-difference regressions a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continuous convergence of high-skilled employment which, however, slowed down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1990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evidence for positive effects of high-skilled on total and low-skilled employment is only weak and varies over tim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and high-skilled employment in suburban areas grew faster than in other regions, while districts which bordered the Eastern Bloc were disadvantaged. Nevertheless, spatial neighbourhood effects within Austria are only weak.  相似文献   

14.
盛斌  魏方 《当代财经》2012,(5):85-93
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的分析表明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以及FDI对他们各自的需求影响。同时,利用1998-2010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FDI在整体上有助于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此外,FDI通过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提高其工资性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FDI的流入会通过贸易效应有利于缩小依赖加工贸易发展的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另一方面,FDI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的非均衡性扩大了城乡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张原  陈建奇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87-96,127
本文以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落入低水平陷阱,经济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本及低端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现非均衡特征,而且出现就业压力严峻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的现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以及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我国应明确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放宽教育准入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We propose a new framework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high-skilled labour endowment, the skill premium and economic growth. Building on Acemoglu and Zilibotti (2001), we introduce physical capital; internal costly investment in both capital and R&D; and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intermediate goods. We only fi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labour endowment and both the skill premium and economic growth within determined intervals of relative labour endowment values, which vary with the absolute productive advantage of high over low-skilled labour. The model thus accommodates theoretically mixed empirical results on the relative labour endowment-skill premium relationship. We further find that the impact on both the relative labour endowment and the skill premium of a rise in investment costs or in the complementarities degree depends on: (i) the absolute productivity advantage of high over low-skilled labour; and (ii) the relative labour endowment.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微观数据,并在采用多层模型克服城市及行业内企业生产率相关性的基础上,对具有技能优势偏向型的生产函数进行估计,且进行了深入的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服务业企业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对企业增加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创造增加值的能力是低技能劳动力的1.218倍.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技能企业,高技能企业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获得的增加值回报更高,且高技能企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技能优势更大;相较于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获得的增加值回报更高,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技能优势也更大;细分行业中,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租赁商贸等行业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对企业增加值上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零售、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行业,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对企业增加值没有显著影响或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8.
郭玉清  杨栋 《财经研究》2007,33(6):77-89
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现象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原因可能在于落后地区的低人力资本禀赋难以同本地创新形成良性互动,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囿于低发展陷阱。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中等层次人力资本是创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同一人力资本门槛内部的相近地区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均衡。如果外生政策变量不诱导落后地区跨越人力资本门槛,这类地区的低发展均衡状态将很难被突破。因此,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突出人力资本建设,对平衡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就业包容性的提升是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异质外来移民对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将产生不同影响.文章运用动态监测数据,按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所属行业和流入时期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包容性,衡量人力资本等因素在异质外来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取代传统的行业壁垒已成为获取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2)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对劳动力组群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外来劳动力占比每上升10%,城市原有劳动力的就业率将下降0.04-1.99个百分点,表现为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原有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率产生显著冲击,且此现象在部分高进入门槛行业尤为明显.(3)城市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时期流入的高技能组劳动力的包容性显著低于低技能组,高技能组劳动力之间存在更高的替代性.(4)与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相比,新进入的外来劳动力对前期进入的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率的影响会更大,且这种影响同样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递增.因此,在完善就业市场的同时,应在就业的前置和后置环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入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quantita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welfare costs of union wage compression. This is done in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where agents choose both schooling (human capital) and assets (physical capital). The labor market in this model is characterized as a right-to-manage contract, which allows unions to compress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high- and low-skilled workers, by implementing a binding minimum wage. This paper shows that when labor markets are competitive even low levels of wage compression lead to large welfare losses, since wage compression creates costly unemployment among low-skilled workers. The effect of wage compression on the supply of skilled labor, however, is rather small, since the disincentive effect of a lower, high-skilled wage is, to a large extent, offset by a lower opportunity cost of schooling due to higher unemploy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