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作用的研究文献,揭示其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发现:(1)从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单一时间尺度研究转向时空动态变化研究;从省级、市级、区县级、街道级和空间格网尺度等单一尺度研究,逐渐转向多尺度研究;从线性相关关系研究逐渐转向非线性关系研究。(2)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多侧重划分功能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开展省级、市级、区县级等单一行政尺度研究,近来利用空间数据开展栅格尺度的研究较多,且开始重视行政尺度或栅格尺度或者两个尺度结合的多尺度研究,试图揭示权衡与协同的多尺度效应,但尺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国外研究集中于更小尺度考虑地方情景的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形成机制、驱动因素,关注权衡与协同研究在空间规划、管理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农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也可指导农地多功能空间管理和农田建设实践,从而实现农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是乡村农民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多功能复合空间,是乡村地区人地系统进行交互的关键。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促使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和自身禀性产生历史性转变。农村闲置宅基地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再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成为协调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抓手。如何将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进行有效资产转化,激活乡村振兴要素,促进乡村产业生态位升级转型和农民增收,是目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策略,以助于激发农民的参与内生动力、探索闲置宅基地多元利用、强调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利、提供足够的法律法规保障。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识别农户与集体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效益差异,为《土地管理法》第62条增设的“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条款构建具体的协同规则。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应纾解“盘活即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重农户、轻集体”制度非协同问题,以宅基地使用权的保障性功能限缩农户盘活的实施路径,以集体所有权的管理权能扩展集体盘活的制度范围。研究结论:通过重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廓清农户盘活和集体盘活的路径分工;通过完善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制度,促进集体与农户间盘活权利的顺畅转换,以此塑造闲置宅基地盘活的协同式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宅基地问题由来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所存在的障碍,包括宅基地权益相关者复杂、宅基地功能多样、实践中探索的部分退出方式社会接受度低等。基于此,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以及具体措施方面提出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功能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功能的实现方式。研究方法: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学理阐释,归纳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一般政策目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揭示其政策目标的实现困境;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新定位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功能。研究结果:乡村振兴战略下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功能,在于通过提高农村宅基地的综合利用效益,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研究结论:在宅基地综合利用中应当以保障农民的居住权和收益权为前提,充分发挥农民集体对宅基地所有权的落实和行使,同时必须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社会主体的宅基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方向,人才的振兴关乎我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人才振兴发展的困境,即人口数量大,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数量低,流失严重;乡村就业政治经济地位不匹配。通过探究,其原因是城乡差距大,收入保障差;思想认知偏差;培育、激励制度不完善;农业生产收益低。最终,根据人才振兴困境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改善城乡差距,完善人才下乡的收入保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社会环境的引领;建立健全人才培育保障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典型村庄的案例,从系统角度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转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宅基地功能转型即通过改变宅基地利用方式或用地类型,使其由居住功能为主导向其他功能为主导或多元复合功能转变;(2)宅基地功能转型系统由内核与外缘系统构成,系统间彼此协调、相互响应,共同驱动并实现功能转型;(3)根据外缘系统各因子的异质性,可将村庄分为禀赋优势、禀赋平庸及禀赋劣势3类,各类村庄振兴路径不同,不仅为宅基地功能转型提供了机遇与保障,也制约着其转型方向;(4)基于宅基地功能转型机理,可凝练出旅游资源带动型、村内集约改造型及易地搬迁复垦型3种转型模式。研究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转型应充分考虑其内核、外缘系统各因子的条件,根据村庄禀赋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郭涛 《山西农经》2022,(13):60-62+10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经济初具发展雏形,同时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契机,更好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当下优化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具备有利条件。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进程,探究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促进农业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元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采用资料收集、入户访谈、代表座谈等方式,选取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3个村开展实地调查,剖析了荣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川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本文以川南大草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川南大草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经典的企业发展理论,提出了川南大草原的发展策略,据此探究了川南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农村闲置宅基地是由经济、历史、社会、文化多方面原因造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宅基地带来的农民财产性收入受损、人地矛盾激化、生态和社会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农村闲置宅基地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传统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具有局限性、市场流转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不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备的问题。通过对德国、日本以及荷兰乡村闲置土地利用的实践考察,其特色发展、合理融资、生态保护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利用应从多策并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筑有序的市场流转机制、建立完备的配套政策法规以及构建系统的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优化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孔婷婷  辛绪红  焦翔 《农业经济》2023,(10):133-135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苏州通过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助力培养树立农业品牌闯市场,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得到一定彰显,但也存在着品牌发展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品牌富农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分析最后提出以全面建立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品牌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蔡佳欢  周蓉 《山西农经》2022,(15):102-104+113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作为其中的重点,关乎着乡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是惠及民生的重要战略方向,构建美丽的乡村人居环境有利于稳定社会结构以及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资阳市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研,总结了当前资阳市乡村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探究了适合资阳市乡村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的方法及优化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实施性的人居环境优化策略,为资阳市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实现乡村振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由于其强大市场优势、巨大的造血功能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突出的作用。河南省修武县作为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华古县,近年来以美学路径发展乡村,形成以云台山为主打的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居特色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新路径,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总结修武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思路等意见及建议,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阐释土地整治生态转型内涵,梳理土地整治实践较为超前的浙江省典型整治模式及生态转型困境,通过构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优化路径,助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生态转型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挖掘各要素蕴含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强乡村地域生态和文化功能,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融合,实现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土地整治向以生态环境改善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导向的土地整治进行转型。(2)根据运作方式、整治对象和重点的不同,浙江省土地整治模式可分为4类:“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土地整治+传统古村保护”模式和“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浙江省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实践困境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改变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条件、土地整治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的复杂性影响整治效果。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应充分发挥作为管控土地利用转型重要手段的作用,通过重塑生态价值导向明确土地整治转型方向、分区开展生态工程因地制宜优化生态功能、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优化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肖茜文 《山西农经》2022,(5):109-1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广大农村带来进步与文明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农村社会现行的养老方式。以湖南邵阳县某乡镇为样本开展“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养老”调查,通过调研当地养老困境及原因、养老服务发展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当地地情、人情与发展阶段,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路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究城郊融合类村庄宅基地(含农房)资产化可行路径与实践运行策略,为推进同类村庄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从生产功能主导向多功能协调转型与重构驱动了城郊融合类村庄宅基地资产化过程;(2)通过集中安置、腾退补偿、经营激励策略建立完备的宅基地资源自愿流转置换或有偿退出机制,同时基于对全域资源整体性考察与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宅基地资源促进全域资源价值实现,是城郊融合类村庄宅基地资产化的可行路径;(3)城郊融合类村庄宅基地资产化过程离不开村集体主导、统筹与多主体协同支撑。研究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融合类村庄宅基地资产化的可行路径是将宅基地作为重要的资源要素,通过对村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重构以显化宅基地财产权利,进一步以合理的集中安置、腾退补偿与经营激励策略协调农户自愿出让原有宅基地,在拓展村庄生产经营和生态价值转化空间的同时,实现宅基地从居住功能向经营功能转变,增加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全国上下都力争发展本土产业、挖掘本土产品价值。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其发展范围广、责任重。乡村产业是以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前提,而产业兴旺的前提是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因此必须解决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颗砂贡米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乐然颗砂贡米产地历史、生产条件、生态条件等优势,基于颗砂贡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以及品牌影响力比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必须因地制宜制订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将乡村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珊 《山西农经》2024,(4):141-143
通过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措施,探讨了乡镇企业管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目标以及理论框架和模型。然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措施和政策支持,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管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最后提出了乡镇企业管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的战略实施路径,包括强化乡镇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乡镇企业支持政策体系以及加强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