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婷婷 《大众商务》2010,(14):237-237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也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本文认为在我国确立沉默权是有其必要性的,但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2.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面重要诉讼权利,为世界国家和联合国通过的许多法律件所确认。我国尚未将沉默权纳入刑事诉讼制度中,因此,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我国有必要确立沉默权,并对其加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无罪推定原则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容,但并未确认其中关于沉默权的规则。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确认沉默权规则并适当的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是一项无罪推定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在法律上还没有设立和实施沉默权制度,但该制度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司法部门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一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基本权利,也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该文着重论证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也阐述了沉默权制度的弊端,并试图从利益平衡和法律限制等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立法中还没有沉默权制度,引入沉默权制度是大势所趋。建立沉默权制度有利干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基本人权的程序保障,促进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民主化,是履行国际法义务的需要,也是树立公众对刑事程序的信心。维持刑事程序正常运作的现实需要。在此情形下,我国侦查工作应有的应对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规则中 ,鉴于其所存在的历史及现实价值使国内外学者不断地对其进行探讨 ,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司法制度的深入改革使得我国刑事法学者将目光投向我国传统刑事法律制度一直排斥的沉默权制度 ,但是 ,如何深刻认识沉默权制度仍是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以此问题为主要研究主题 ,以期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尽到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深入发展,包括沉默权在内的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制度,不断在各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得以确立。我国已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公约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义务”是相悖的。针对沉默权人权标准国际化趋势,应对沉默权在我国的设置作出应然思考与实然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下,依旧是以公检法等公权力机构进行主导诉讼进程的职权模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劣势地位,这虽然有利于及时侦破案件,提高结案效率,但是弊端也十分明显。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面对司法机关的讯问,有如实供述的义务,但如果自身的权利得不到实现,再加上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的不当,往往会对他们造成权利的受损。因此构建沉默权制度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因此在办案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口供的获取,并且以口供作为主要证据点,这也会带来沉默权在我国的难以行使。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权,适时将根据我国国情建立沉默权制度,让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享有应有之权利。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是英美法系对抗式诉讼的产物,它是个人本位主义的西方历史人文价值取向在诉讼中的表现。学界对沉默权制度的讨论由来已久,对沉默权制度本身制度的研究也日臻成熟,大多数学者都肯定了沉默权制度在体现程序正义价值,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基本人权、平衡控辩双方力量对比方面的积极意义,但对于沉默权制度的本土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有鉴于此,本文就力图针对是否应当引入沉默权、如何构建沉默权制度等问题,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1.
王颂勃 《全国商情》2009,(12):126-127
本文在对沉默权原则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以狭义的沉默权概念为依托,对沉默权原则的理念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沉默权原则在世界主要法治国家的发展以及其自身国际化趋势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历史上长期是刑民不分,诸法合体,在审判方式上一直采取纠问式,对人的权利尊重不够,人权立法少之又少。新的刑事诉讼法改变了以往的立法模式,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也第一次将“人权”写了进去,这些都顺应了世界上对人权的保护潮流,也满足了我国人民对人权保护的要求。在所有的人权立法中,刑事诉讼法素有“人权宪法”之称。文章拟就从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含义,论述了一些有关沉默权方面的看法,对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规则是英美国家实行多年的诉讼规则,其精神实质在于被告人自白的任意性原则,我国要研究和引进沉默权规则应结合国情和司法实际,借鉴外国的经验要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的根本标志是其具备法律性,犯罪证据要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必须遵循法律性规则.法律性是国家关于证据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意志体现,是刑事诉讼证据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是一人造“物”,刑事诉讼体现了人的智慧和目的,是人类活动的结晶,刑事诉讼法则是“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刑事诉讼具有无形物、危险物、禁止流通物、原始物、可改造物的内在特性.刑事诉讼立法必须考虑社会现状,以刑事诉讼“物”的特性为基础,不得脱离生活实际,过度超前立法.刑事诉讼“物”概念的引入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证人拒证权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针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欠缺的现象,文章简要分析了传统的亲属容隐制度,比较了台湾和澳门的立法例,并为建立我国刑事诉讼证人拒证权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民主与公正的不断进步,沉默权与无罪推定的关系问题成为各国学者争议的焦点,中外法学界观点不一,笔者认为无罪推定是沉默权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作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重要法律和人权内容,在欧美影视文化作品中经常有所表现。作为英语语言学习者,通过欧美影视作品首先了解这项重要欧美法律的基本内容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沉默权在欧美影视文化中的表现,沉默权和"米兰达警告"的来历及欧美影视作品中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和道德层面的探讨,加深广大英语学习者对"沉默权"的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确保律师获得在场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律师在场权的适用范围是多大,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文章提出在尊重犯罪嫌疑人的意愿的基础上,可以分为侦查机关可以拒绝律师在场的情况,应该允许律师在场,但国家可以不为其指定律师援助,也不必承担律师费用的情况和给予指定律师援助的情况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20.
运用法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囚徒困境所虚构的"经济人"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合作关系,破坏了基于个人理性行为而型构的社会秩序。囚徒困境赖以成立的其中一个隐含前提是沉默权,沉默权的缺席使个体在强大司法压力之下丧失了选择的自由。因之,建立并完善沉默权权利机制,不仅是司法改革和法制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扩展个人信用空间、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实行人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