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以"朋友的朋友"自吹自擂的人。这种人初次见面时,总喜欢向对方夸耀自己认识某某大人物,一提到那些官居要职的人,即便攀不上亲戚之类,也一定要说成是自己的熟人,或曰"朋友",或曰:"朋友的朋友"。他们以"朋友的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民间融资趋"热",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的同时,个别信用卡持卡人也悄然加入了借贷队伍,把自己的信用卡"出租"或直接套现给有资金需求的人。持卡人出租信用卡不用掏一分钱,只要对方按时还款,月均可赚到1.5%~3%的手续费。在对银行的调研中,某银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观。在多年的理财实践中,我总结了自己另类的理财法:量力而行。曾几何时,"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风行一时,使得很多人开始贷款消费。我个人认为:人到中年,不该去追赶这种时髦,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处于"中间阶层",仿佛是一头负重的牛,因此,自己必须永远在兜里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电话的普遍使用,这种以简便、快捷为优势的通讯工具,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帮助真是难以形容。特别是对于我们职场中人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工具。每当在电话中听到对方甜美而礼貌、客气的声音时,我们通常会对一个未曾谋面的人产生莫名的好感。也会因接到某人暴躁、粗鲁的电话,而对那人产生极其反感的印象。这种通过电话所传播的,使人产生好感或反感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信贷市场中的声誉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  蒋常红 《浙江金融》2005,(12):49-50
众所周知,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即借贷双方不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包括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当信贷交易双方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时,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前可能会隐瞒一些信息,导致对方选择错误,产生"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欣赏:“有比较,才有鉴别”这句话。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做着各种纵横的比较,然而,要达到“鉴别”的作用,却并非易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比较。一些人好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结果.越比越不服气,越比越夜郎自大.目中无人。于是,有谦虚者出来谆谆告诫人们: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这用心无疑是好的。但是,我认为这种主张似乎并不全面。因为生活中常有人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不足相比之后,更加看清了自己的优势,进而坚定了发扬长  相似文献   

7.
财气逼人     
《科学投资》2007,(4):3-3
想让自己财气逼人吗? 大多数人在安身立命之后,潜意识里都怀有一个发财之梦。打工一族收入微薄,既要维持一家温饱,还要设法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其艰难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半花。虽然求财之道五花八门,然而没有那份能耐,横财何来?其实所谓的能耐更是一种策略,《科学投资》多年对创业研究的结果也显示,通向财富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条条道路都惊人地相似。而且令人诧异的是,拼命积累财富的人也会惊人地相似,至少他们在心理特征上就像是同一个模子压出来的一样。比如,百万富翁会有诸多特征,比如他们大多出身贫穷,积累金钱对于他们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相似文献   

8.
“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这种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相似文献   

9.
如今,银行卡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群金融消费活动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支付工具。在不少人的意识里,只要自己在主观上没有恶意企图,不去非法使用银行卡,就不用担心会招惹上什么麻烦。这种认识其实有点偏颇。据笔者所知,现实生活中,存在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为了申办银行卡,请求他人为自己起草、提供文字证明材料,或者,借他人的身份证等证件给自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单位和部门里,经常会看到有人在央求他人为自己"开绿灯",办理违反纪律和制度规定的事遭拒时,埋怨甚至数落对方过于胆小怕事,不敢担丁点风险,处事谨小慎微。言下之意,一点小小的违纪违规行为无伤大局,无碍大事,不必太过在意。如果连这么点风险都不敢冒,这么点错误都不敢犯,未免太过迂腐,太假正经。这类现象,也许很多人都遇到过。如果经不起办事方的言语刺激抑或激将,便很容易赌气做出一些有违工作纪律和  相似文献   

11.
穆勇:"亚洲是一个比欧洲大很多的洲际,我作为欧洲人一直在告诫自己,当你在中国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以为自己知道很多。"而此时此刻,身兼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CFO和奥运火炬手双重身份的穆勇正努力推进"大众奥林匹克重组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都来嫉妒你,看你炫出的家底,都来羡慕你,看你秀出的传奇,兴奋的相聚还有兴奋的一个你,个个都是表演的影帝。"当我在网络上听了这首《恐聚族之歌》,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春节假期各色同学聚会成为人们怀念青春、共叙友情的方式,然而现在的同学聚会是"忆当年"的越来越少,"比现在"的越来越多,渐渐演变为自我炫耀、斗富攀比的名利场,聚会的话题总围绕着票子、房子、车子,这令人心生  相似文献   

13.
所谓"老鼠仓"有多种含义,在基金业,通常是指基金经理或实际控制人在运用基金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在低价位买进股票建仓.等到用基金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的仓位会事先卖出获利,而机构和散户的资金可能会因此而套牢.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不仅在于损人利己,即为自己或小圈子谋取利益,而让机构和散户资金套牢,而且会引起股市不正常地暴跌暴涨.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仅靠行政处罚并不能抑制老鼠仓的泛滥,必须将老鼠仓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范畴.  相似文献   

14.
对于自驾游者,如果在旅途当中出现意外,在选择私了时必须慎重,否则当心吃了哑巴亏。对于喜欢旅游的朋友,自驾游大大方便了自己的出行,可是在路途当中遇到险情又是很难避免的事。而当遇到险情时,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购买了车险,无论自己怎样来处理,都会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其实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也许自驾游者的某些"出格行为",就会给"车险"理赔造成困难。那"出格行为"有哪些呢?"出格行为"之一:有意扩大车辆损失。  相似文献   

15.
何为 《深交所》2009,(12):31-32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欢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曾有不少人登上权力宝座之后,会一时冲动给某些特定对象承诺官位。许诺者可能因之会有志得意满的快活,对方估计也会油然而生感激涕零之心,因而类似事例在时间长河中反复出现。尤其是在有着"家天下"传统的封建专制社会,确实有不少当权者将官帽当作私有物品赠送给自己意中之人。然而,社会治理自有其内在规律,作为稀缺资源的官位自然成为各方力量角逐的重心,哪怕是大权在握的最高管理者,也不一定能够恣意而为。  相似文献   

17.
一、会计是一门科学在社会交往中,人会在与别人初次见面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建立起对对方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也将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后的互动。人对事物同样会有所谓的"最初印象",而这通常也成为了人在今后处理同样或类似事物时的最深层次的指导思想,直接决定了人们即将采取的态度、方式和方法而最终作用于结果。(当然根据唯物辨证的观点看来,事  相似文献   

18.
传统"儒商精神"提倡要"以义取利"、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实施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GLOBE文化习俗指数中的"社会导向的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未来导向"作为度量儒家文化的替代指标,进而考察儒家文化对上市公司实施"隧道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越大,实施的隧道效应越小,并且这种负相关性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儒家文化破坏程度较高的地区,儒家文化缓释"隧道效应"的作用会有所减弱。本文拓展了非正式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丰富了"文化金融学"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和一开始的期待不同,"沪港通"开车以来,市场一天比一天冷清。两地市场不仅北水南下的投资继续减少,而且南水北上的投资热情也进一步减退。市场与大行的乐观预期纷纷落空,一地眼镜碎。为何"沪港通"开车之后与市场和大行的预期会相差如此之远?是市场预期者的判断失误,还是外在因素的干扰而导致投资者行为的改变?"沪港通"开车之后为何两地市场会一天比一天冷清,是两地投资者根本上就不看好这种两地市场开通,还是有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有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破7"会产生恐慌,导致大量资本外逃。对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持有上述观点的人"完全是自己吓自己"8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突破7元大关,创下11年来新低。"7",一直被认为是市场重要心理关口。人民币汇率为何"破7"?"破7"后走势会如何?对企业和居民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