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基于2005~2014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省的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并从农村金融规模及农村金融效率两个角度测度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改进及拓展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西北五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农村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均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效应,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均有抑制作用,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和“双碳”政策的实施均对农业产生了冲击。而水旱灾的发生和绿色转型成本的增加,均会导致贷款不良率上升。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农业贷款不良率的影响,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数据,建立省份、银行、时间的三维面板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并用以水旱灾害为代表的气候变化风险和以碳排放成本为代表的绿色转型风险分别构建气候风险因子,对2019年农业总产值及碳排放量均排名前10的共6个省市的农商行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不良率与气候变化、绿色转型正相关,且调整碳价的碳排放成本对农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冲击更显著。本文建议,应着重关注绿色转型风险对农业的影响,量化与监控气候风险敞口,采用气候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15—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量,但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对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内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农业碳排放量的效果更加明显。相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量的抑制效果更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业低碳发展的效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两阶段LMDI分解方法,通过对1990—2011年甘肃省碳排放量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导致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能源强度及其二次分解后的产业能源强度;同时根据导致碳排放量增加起主要影响作用的经济规模因素,利用改进后的脱钩指数,分析研究甘肃省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甘肃省实施节能减排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GMM估计对中国1999-2010年28个省份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为负,说明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碳排放减少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地区贸易开放度、各地区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均为正,各地区吸引外资力度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为负;从绝对值上看,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系数最大,其余依次为贸易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力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区域检验的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为正,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为负,但中部地区的检验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的发展为实现“双碳”背景下绿色农业提供了可行的数字化路径。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得以实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起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大小存在差异。覆盖广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4)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金融的抑制效应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抑制效应最低。本文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量原始数据对河北省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从能源消费构成、产业结构、生活出行和能源价格等方面入手,应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能源消费构成对河北省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价格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短期内不能快速实现降低碳排量的目标,能源价格的调整在短期内可以起到有效抑制碳排放量的作用;出行方式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已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我国逐步建立,这为我国推进二氧化碳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开始得较晚,交易市场现有的体系并不完善,针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缺位。为更好地解决现有问题,本文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确定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2016—2020年5个交易量较高的试点省市的成交价格求取平均值,然后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选取的7个影响因素的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和综合,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三大主要成分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煤碳价格、宏观经济、气候条件都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产生影响。其中,随着上述能源价格的增高,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会降低,而宏观经济、气候条件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绿色金融对碳减排的支持机制和路径,用熵权法计算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从能源消费角度进行碳排放量测算,从因素分解角度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然后用GMM法、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发展对碳减排效果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能源强度、人均收入水平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外商投资水平、对外贸易水平是导致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绿色金融发展对提升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驱动力,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方式实现其正向效应;但在经济发展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绿色金融发展对碳减排的推动效应、支撑效果减弱,推动碳减排的正向效应不足以抵消经济高水平发展中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从而对碳减排带来负向效应,导致碳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改变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收益,使其调整生产决策并最终对生态环境产生外部性。本文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8年在六个省份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开展对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规模扩张、种植结构调整和要素投入调整三条渠道实现,但对不同自然风险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开展显著降低高自然风险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水平,但对低自然风险地区的政策效果却截然相反。据此,本文为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基于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甘肃省2000—2020年度相关数据分析其碳排放情况,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甘肃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将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纳入STIRPAT拓展模型中进行回归,探索分析金融因素对甘肃省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情景参数设置模式预测、研究甘肃省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间拐点。研究得出:(1)在低碳情景下,甘肃省碳排放量会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2)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力大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等其他因素;(3)金融规模的扩大会使碳排放量先增后减;(4)金融效率的提高会使碳排放量下降。最后重点从平衡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关系、加大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发展碳汇经济等层面提出甘肃省快速实现碳减排目标、综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代菲 《投资与合作》2011,(5):163-163
对于影响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人口总量、居民消费、人口城市化率等因素是如何影响碳排放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以寻求妥善处理人口发展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人口、经济和技术等发展水平和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这使得碳排放绩效以及影响碳排放绩效的因素也存在差异。本文在评估2001—2019年全国各省区碳排放绩效基础上,深入分析碳排放绩效的结构和差异,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完善碳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完善碳减排管理制度、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外资转移视角,将外资转移分解为原有的基期量、经济增长的吸引量、环境管制的转移量以及非理性因素四个层面。本文实证基于DEA三阶段模型,剔除了外资转移因素,测算了三大经济圈的碳效率,并首次将其定义为内部碳排放绩效,利用面板模型考察了内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内部碳排放效率呈经济圈聚集态势,符合"能源的波特效应"。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政府干预程度、要素禀赋水平对实际碳效率和内部碳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方向相反,说明转移的外资是为了追逐更低的环境管制和劳动力成本并对内部碳排放绩效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减少农业碳排放高度依赖农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我国绿色金融制度设计来看,需要通过构建完善农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低碳农业项目评估标准、强化农业碳补贴等方式加强对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引导,推动数字科技在金融支持农业碳减排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有效的农业碳减排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推动农业部门广泛参与碳汇交易,充分挖掘农业碳减排的经济价值,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不仅利于我国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获得公正合理的利益,也进一步为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保障,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减排。本文从四个方面研究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因素:能源价格、工业生产、气候变化、政策因素。并基于此为我国的节能减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基础,对企业碳排放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例介绍了企业对方案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存在多种方案时进行决策的理论框架,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进行管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欧洲气候交易所和北欧电力交易所中碳排放现货与期货价格的日交易数据作为数据样本,研究分析碳排放便利收益的行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实证结果显示,碳排放便利收益呈现均值回归的趋势,碳排放的便利收益与现货价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期货价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与上期碳排放便利收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相关系数模拟效果都表现显著。欧洲气候交易所的碳排放便利收益与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波动率相关系数模拟效果表现显著,而北欧电力交易所中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模拟效果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本文对我国省际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农业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并对金融支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要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薛蕾 《西南金融》2023,(5):70-82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渠道。文章首先梳理总结了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案例分析了2012—2020年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形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总结我国加快农业碳减排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农业现代化视角下推动我国农业加快碳减排的实现路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向好趋势,农地利用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占比最大,农业碳排放和农业经济的空间重心集中于成都和重庆之间且保持不变,二者之间的脱钩关系十分明显。第二,我国农业碳减排在碳排放统计监测工作基础、体制机制、技术储备、经营方式、劳动力综合素质、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面临多重困境。第三,加强顶层设计、依托数字技术、参与碳汇交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等是推动我国农业碳减排、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