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约,人民法院应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由此看出,新证据是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重要条件,也是检察机关对已生效的民事判决提起抗诉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新证据的界定,我国法律规定却很原则,使得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力求在总结理论界现存观点的基础上,对新证据进行解读,并提出对检察机关民事申诉案件审查程序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朱凯  翁金南  柯晓娟 《商》2013,(13):249-250,234
我国现有制度造成了民事案件逐年增多,案件类型错综复杂,而相对于当事人之外的案外人合法权益也被侵害。2007年我国《民事上诉讼法》的修订,主要致力于解决"执行难"和"申诉难"的问题,对执行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法律的完善确立了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具有中国特色,对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规定的理解,并与国外案外人救济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案外人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民事再审启动事由的法律规定及特点民事再审是纠正错误生效判决、裁定的法律制度。民事再审启动作为民事再审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事再审启动事由、民事再审启动主体、再审启动时限和民事再审启动次数等具体内容。在此笔者仅就我国的民事再审启动事由进行论述。所谓的民事再审启动事由是指引起民  相似文献   

4.
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权利救济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但与已有的案外人申请再审途径在适用上存在竞合.因此,结合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设计、两种救济程序间的异同以及学理上的讨论、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厘清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对于协调二者在实践中的适用,最终实现立...  相似文献   

5.
一部判决,即法院对当事人主张可分的权利义务或实体请求之一部分做出的终局性判定,是特定诉讼情境下具有终结诉讼系属效力的终局判决的其中一类。作为一种裁判方式,一部判决体现了诉讼中当事人诉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共同要求,有助于诉讼及时高效、从容稳健地顺利谢幕。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9条相关规定过于笼统、"含蓄",令研究者因法条"犹抱琵琶半遮面"深觉"意犹未尽",司法实务中亦难以准确适用。追求诉讼效益与程序正义的当代民事诉讼实务,期盼民事程序立法对一部判决裁判制度更具针对性的清晰规范。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也有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的规定。可见,陪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作为公民参与司法活动最基本的方式,被我国法律认可,人民陪审员制度正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商》2015,(25)
<正>再审检察建议机制,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一些民事申诉案件,不采取抗诉方式启动再审程序,而是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由人民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根据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只有提请抗诉权,一般抗诉的程序往往是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作为新的监督方式的出现,实现了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存在错误,直接向  相似文献   

8.
1月1日起,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下称“民诉法”)正式施行,其中关于仲裁制度的内容有了相当修改,或对仲裁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新的民诉法中,删除了法院裁决不予执行的两项审查条件:“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此外,新民诉法还就仲裁中有关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恶意仲裁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余云 《商》2012,(10):127-127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与民事诉讼审判方式的改革具有密切的联系。民事诉讼目的观的不同,决定了在实务中将采取不同的结案方式为主。本文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探讨在现行民事诉讼法目的观下,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判决型程序和调解型程序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光彩》2000,(3)
编辑同志 :我前年借给王某2万元钱 ,后王某由于生意赔本不能按时归还 ,为此我起诉到法院 ,经法院审理后于去年做出判决 ,让王某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偿还我这笔借款的本息。判决生效后 ,我及时到法院申请执行 ,可刚提出申请没几天 ,王某就因病去世。王某去世后他欠我的钱不知该由谁来负责偿还?韩金生韩金生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第213条规定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后 ,以其遗产偿还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第274条中规定 :“作为被执行的公民死亡 ,其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 ,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变更被…  相似文献   

11.
私权自治并不能证成二审撤诉权的自由行使,《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157条也不能成为二审撤诉权的规范依据。二审撤诉权必须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的规定》第191条为适用依据。在原告申请撤诉、被告同意撤诉且生效判决尚未确定等要件之下,方可允许原告撤回起诉,且应通过禁止再诉防止原告滥用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案件的保密审理是相对于我国民事案件的公开审理而言的,一般是指为了避免和防止商业秘密在民事的诉讼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进一步的扩散或公开,法院接受当事人的申请,对双方当事人产生争议的商业秘密启动保护性质的审理程序。在我国,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主要是指不公开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5):225-226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审批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的诉讼理念与司法实践均实行的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为了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只要有证据就能够随时提出,而法庭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可以反复多次开庭。在证据效力不确定的状态下,大量案件长期拖延无法判决,使得司法实践产生了难以克服的重要弊端,严重损害了法院的权威与司法公正。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证据规定》中所提出的,在《民事诉讼法》中有所调整。文章主要就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正>代位执行,是指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案外的第三人享有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对该第三人强制执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代位执行方面的规定,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做了原则性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  相似文献   

15.
苏柱达 《商》2014,(18):129+115-129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小额诉讼做了一条原则性适用标准的规定,但对于小额诉讼的救济问题并未提及,而现有审判监督程序与小额诉讼的立法原意相悖,因此,构建我国小额诉讼的救济程序迫在眉睫。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域外的小额诉讼救济制度来构建我国小额诉讼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前或诉讼过程中,对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依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或依据法院的裁定,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财产保全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正确理解这一制度,对维护我国民事判决的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从财产保全的概念、种类、范围、程序、解除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这一制度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董新义 《沿海经贸》2003,(11):33-34
本文所称息诉服判工作,是指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和裁定有错误或裁判不公,依法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而检察机关受理审查后确认判决、裁定正确,决定终止审查,并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使申诉人接受、服从判决、裁定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颁布,2002年4月起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设立了证据失权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促进了举证责任的落实,减少了证据突袭的不当做法,提高了诉讼的效率,但是由于其与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不一致,导致法院在实践中做法不统一,因而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9.
尚晶晶 《消费导刊》2014,(8):228-228
我国于2002年4月1日开始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65条在进一步明确举证时限的前提下,对证据失权有了进一步具体化,但对于其根据“不同情形”的处理却并不明确。本文结合审判实践中的案例探讨证据失权的适用条件,以期指导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 或secrets of business)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一个法律概念,其含义有各种说法,就连概念本身的表述也不一样,我国学者有称之为“企业秘密”、“经营秘密”的,也有称之为“贸易秘密”或“工商秘密”的。美、德、日,以及南斯拉夫、匈牙利等,都把保持商业秘密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之一。我国近年来的立法也越来越多地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定,其中《技术合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都涉及到了保护商业秘密的内容,而“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法定概念,首次见诸于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该法禁止在公开开庭时出示涉及商业秘密的证据,同时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授予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