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资讯     
《中国经贸》2005,(10):88-91
2005年山东新增中国名牌居全国第一位在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选中,山东省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等63家企业生产的73 个产品荣获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居全国31个省、区、市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数第一位。目前,山东制造的中国名牌产品累计已达到119个,居全国第 3位,居广东、浙江之后。 (商务部驻青岛特办) 辽宁允许外资控股大型国企辽宁省将打破大型国有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的禁区,从2005年下半年起,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社会各业成就斐然,而青岛市则以其独特的现象引世人惊叹,其独特性在于其集数十个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于一市,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该市已有130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3个“山东名牌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内拥有“中国名牌企业”、“中国名牌产品”最多的城市。海尔集团、青岛港务局、海信集团、青啤集团4家企业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正是这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形成了国内著名的“青岛现象”。  相似文献   

3.
“名牌战略”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自1993年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全省通过建立和完善名牌工作机制,组织和制定名牌发展规划,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已逐渐形成了以培育、发展、评价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名牌战略推进体系,形成了一个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的三级名牌梯队。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海尔牌电冰箱、海尔牌洗衣机),占全国三分之二;中国名牌产品119个,位居全国第三位;山东名牌产品941个。  相似文献   

4.
近期,“山东省名牌产品万里行”西线活动让山东占足了风头。全省318家企业、1000多种产品构成巡展专列,历时半个月,途经乌鲁木齐、兰州、西安,进行山东名牌产品的展销。这次山东名牌产品万里行西线活动采用流动展览馆的方式,参加企业在26个由集装箱改制成的流动展室内布展,列车开行至所到城市,布置在城市广场上,让市民现场感受山东名牌的最新产品与技术。这次新颖的巡展活动方式不仅在山东,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在参展的名牌中,既有海尔、青啤、张裕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大企业,也有菱花味精、龙大食品等一批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名牌新秀,既有消费类…  相似文献   

5.
温韬  朱骐 《辽宁经济》2004,(9):22-23
名牌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大量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越多,哪个地区的经济就越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在“名牌通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如广东、浙江和山东等)都纷纷打造各自地区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反观东北三省,这些年来,除了哈尔滨的药品、营I-I的盼盼防盗门、沈阳的东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镇》2005,(10):47-48
9月23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暨名牌表彰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会议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及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进行表彰。其中,我省首次获得“  相似文献   

7.
青岛是一个品牌荟萃的城市,拥有11个中国驰名商标、44个中国名牌产品、 151种山东名牌产品、189个青岛名牌……2005年1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 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青岛市被授予“中 国品牌之都”称号。  相似文献   

8.
《山东建设》2006,(6):22-23
继2005年建筑涂料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行列,实现了涂料行业中国名牌零的突破后,今年,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又将汽车涂料、木器涂料、氧化铁系颜料产品列入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申请范围.  相似文献   

9.
周寻 《辽宁经济》1997,(2):42-43
发展中国名牌迎接世界挑战●周寻一、发展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当今世界“商战”中,名牌已成为一国的标志,一国的水平,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通行证”。名牌的发展,可以使企业获得巨额利润,可以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造就地区优...  相似文献   

10.
杨志强  何生荣 《发展》2005,(6):20-21
名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标志。名牌不仅可以带活一个企业,其辐射力量还可以带动一片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甚至可以说名牌也是一个企业和城市的“名片”。中国名牌,是我国对企业和产品的质量安全、规模、技术等方面给予的最高评价。然而,甘肃省名牌战略的实施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亟待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甘肃名牌战略的瓶颈何在1996年,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提出实施名牌战略。甘肃省于2002年成立了甘肃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全省名牌产品的培育、发展、评价、推进以…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有个响当当的服饰名牌“雷诺”,“雷诺”出自泰山脚下一颗纺织明星——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2月4日,笔者来到位于泰安市东岳大街东首的岱银集团走访,新的发展令笔者振奋,这振奋驱走了冬日的寒意。岱银集团现已形成了年棉纱2.5万吨、棉布1500万米、各类服饰180万件的生产能力,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产品还远销东南亚、欧洲、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主打品牌“雷诺”服饰继上两年在中国国际服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工业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建立以名牌产品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和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链,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和推进大名牌竞争战略。在国际名牌的打造上,力争零的突破;打造30—40个可持续发展的名牌产品,其中有20—30个成为中国名牌产打造北京名牌,争取形成100—150个左右有较强竞争力的北京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标有“中国名牌产品”的271个企业产品中,不见了“乐凯”胶卷等原中国名牌,遭来了一片质疑声。对此,企业表现出了满脸的困惑。 近几年,企业越来越看中名牌的评选,为什么呢?据了解,现在由政府牵头进行的名牌产品评选,在所评定产品的获奖证书上,都盖上鲜红的国徽图章。这个国徽图章代表的是国家的认可,企业也能借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得到更多的利  相似文献   

14.
上海,曾经是名牌产品的代名词,不少中国家庭都曾以拥有上海品牌的产品为荣,我们耳熟能详的“霞飞”化妆品、“海鸥”照相机、“凤凰”自行车、“英雄”自来水笔能够见证这一历史,但近年来叫得响的上海名牌越来越少。在2003年333家“中国名牌”中,上海只有21家企业的24项产品榜上有名,落后于广东、浙江、山东而位居第四;是不是上海名牌正走向“式微”呢?  相似文献   

15.
孙喜杰 《理论观察》2000,3(1):46-50
发展名牌产品、实施名牌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未能 目前我国名牌产品发是,整体水平不高,外国名牌大量涌入,,占领我国市场发展名牌产品环境条件不等总理2的分析,作者认为,发展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全方位、综合性,配套的对策措施,才能使我国名牌产品尽快成长,加速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日前,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公布,海尔集团公司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和洗衣机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海尔的入选充分证明了海尔的成功,尤其是海尔国际化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海尔,中国造”。在国内,恐怕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青岛这样盛产名牌,46个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拥有量使其位列全国同级城市之首。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等一大批名牌和名牌企业为青岛赢得了“名牌之城”的美誉。名牌之路获得如此的青睐,实至名归。目前,青岛已有4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两种产品被认定为中国世界名牌,91个…  相似文献   

17.
“盐桥”牌氯化钾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是盐湖钾肥实施和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今年3月,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出“盐桥”牌氯化钾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决定。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是:1999年9月,“盐桥’牌氯化钾被认定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0年11月,钾肥公司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3月,钾肥公司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2002年2月,“盐桥”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广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打出了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知名度的中国名牌产品。这对于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名牌竞争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按照称雄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人正翘首以盼:中国名牌,何时称雄国际市场? 中国名牌,到底如何才能称雄国际市场?根据国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消费崇尚名牌,创业追逐名牌,投机盗用名牌,新闻爆炒名牌。因此,实施名牌战略,校企合作共创名牌学校、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不仅是形势所需,更是迎接入世挑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名牌产品是跨国经营的基础文/蔡富春,徐小氢一、名牌产品和名牌效应名牌也就是驰名的商标。名牌在本质上讲一种信誉,是生产厂家向社会提供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后,消费者在进行了购买比较和实际享用后对某种商标产品产生的信任。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说:“一个好的商标犹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