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忠军副教授撰写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一书 2 8万余字 ,近日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这是作者长期以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投身于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本书分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旅游研究”两大部分 ,上篇的内容有 :龙胜民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龙胜民族历史的开端 ;龙胜苗族民俗文化 ;龙胜瑶族民俗文化 ;龙胜侗族民俗文化 ;下篇的内容有 :龙胜民俗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 ;龙胜民俗旅游现状 ;龙胜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桂北桂中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民俗旅游开发与广西旅游大省的建设 ;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设想 ;…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俗旅游商品需求特征分析与创新开发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商品是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在招徕旅游者、增加目的地居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在旅游产品体系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现代旅游发展过程中,民俗旅游商品的创新性开发更是滞后。本文从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分析入手,对民俗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侗族大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作为一种民俗旅游资源,其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根据侗族大歌的开发现状,结合旅游体验理论,利用文化创意产品物理作用模型中的供给集聚度、需求趋势、环境政策和次级圈层四个作用因子,融合各种开发策略,从而建构系统而紧密的开发模式。由此,文章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通过旅游放松心情获得知识的需求。人们开始探究更深层次的旅游方式和旅游内容,民俗旅游作为人们了解旅游目的地风土民情的一种深层次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人关注。河南是文化大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本文从分析河南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山水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旅游发展中,民俗文化资源已成为重要战略性资源,开发并注意保护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广西旅游业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文章就广西民俗旅游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战略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关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旅游学是研究旅游同民俗事象相互密切关联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本文认为旅游实际上就是民俗旅游,它们同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民俗旅游是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经济性和参与性很强的旅游活动;建设民俗旅游学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旅游业的需要,而且是完善民俗学、旅游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黑衣壮民族文化作为“壮族的活化石”,既体现了壮族文化的主流,又有其神秘、奇特与鲜为人知的一面,其体验旅游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那坡县黑衣壮民俗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及其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深度参与的体验式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湘西民俗旅游经济的系统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民俗旅游经济在全省旅游经济的开发与利用中拥有相当大的资源优势,民俗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极待关注和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湘西民俗旅游经济体系,使民俗旅游源得到系统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湘西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原真性直接关系着旅游体验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原真性对于旅游,特别是对于以文化为依托的民俗旅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开发对于一个旅游地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从而可以对原真性的开发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原真性直接关系着旅游体验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原真性对于旅游,特别是对于以文化为依托的民俗旅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开发对于一个旅游地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从而可以对原真性的开发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广西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与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是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有利优势。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探讨适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复合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吴越神话传说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归纳了吴越神话传说集中表现的三大主题即王之德勇、英雄之忠勇、百姓之智勇,认为"崇武尚勇"的鲜明个性是吴越先民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这说明了吴越民族文化精神最初有着自己独特的源头,但在长期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中,吴越民族逐渐加入到中原农耕文化圈的行列,其海洋文化精神的鲜明特征逐渐削弱了。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吸引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化活起来,不仅符合文旅融合大势,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也能促进乡村旅游地文化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调研地314名乡村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消费价值观和感知价值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的旅游消费者类型和研发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创产品研发时,外部感知性应作为吸引乡村旅游者消费的基础,行为功能性作为刺激购买行为的助推器,文化承载性可以成为保障旅游消费的必要条件。乡村旅游者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功能理性型(35.4%)、积极享受型(40.4%)、潜力发展型(11.8%)和面子感知型(12.4%)。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应避免产品同质化,创新民俗乡村特色,在注重实用功能性的基础上保障价格匹配品质,延伸文化传播链,促进文化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地方戏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构件。桂剧、彩调、广西文场是产生于桂林的三大地方戏,浓缩了桂北的风土人情,是桂林文化的缩影。三戏进入桂林旅游市场是桂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桂林旅游的档次、质量和境界;另一方面可对三戏进行保存、保护,开发利用,使其以旅游为窗口,向世界传播。对其文化价值及其进入旅游市场的意义进行论证,对其进入旅游市场的方式提出初步的模式构想,希冀为地方戏进入旅游市场的一般情况提供一份例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县域旅游产品内涵、广西昭平县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以及旅游产品谱系构建原则的分析,构建了昭平县旅游产品开发运作模式与旅游产品谱系,提出了昭平县旅游产品以文化民俗与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为主、度假养生旅游产品为辅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在在民俗资源调查、优势资源的比较、体验资源的挖掘及文化交融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湖南隆回花瑶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适宜发展花瑶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可通过重点民族村寨发展方向导引、石瀑花瑶文化风情体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开展民俗体验旅游项目,赢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民俗节庆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品牌、艺术、审美、体验价值,在塑造和加强区域旅游形象,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三清山板灯节是三清山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板灯节作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是重点开发项目之一,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但是从目前的保护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如传承人缺乏、保护不力、缺乏知名度等问题。有鉴于此,三清山板灯节的发展应在新型管理体制、节庆产品创新、品牌共建推广、区域旅游合作四个方面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旅游六要素中,食居其首,可见饮食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着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如何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展示广西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同时,提出了加强民族饮食文化研究、重视培养民族饮食文化人才、推进民族饮食与旅游业的结合、走民族饮食现代化之路、开发医疗保健民族饮食产品、注重广西民族饮食文化品牌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等方法,剖析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变化较大;入境主要客源集中在近程的港澳台、东亚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上日趋分散,区内各城市入境游客人数一直具有相对明显的集中性,但正朝着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