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始,他不是一个贼,开始,他只是去找人,找一个叫张贵的人,这张贵住在一幢八层高的楼房里。不过,张贵住在哪一层,他忘了。他走进了那幢楼、但从一楼走到八楼,他没看见一个人,好像这幢楼里没有位人。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眼神     
不仅思想者装着一脑袋问题在晒太阳或晒月亮,一般人的脑袋里也埋着一堆问题,思想着。胳肢自己为什么不痒?黄瓜是绿的,为什么不叫绿瓜?为什么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如果按孔夫子“每事问”的思维惯性,这个世界在每个人的瞳孔里都是“问题的集中营”。美国的孩子提的问题比老师多;中国的老师才是提问的专业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简约差别大概如此。制造问题与提问题不是一回事。达·芬奇光是画蒙娜丽莎的嘴唇就花了12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未来在心中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答:“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马凤文 《乡镇论坛》2010,(30):30-30
开始,他不是一个贼。他只是去找一个叫张贵的人,住在哪一层他忘了。 他走进了那幢楼。从一楼走到八楼,他没看见一个人,他只好从八楼走下来。走到四楼时,他看见一个男人,但男人眼皮都没抬一下。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有一位挑剔的读者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把书翻得乱七八槽,却没找到一本合意的书。 图书管理人员不耐烦了,说:“你究竟要看什么书?” 读者说:“你看这些书不是啰哩啰嗦,就是庸俗平淡,你能帮我找一本有味道的书吗?”  相似文献   

6.
没有戎马倥惚、刀光剑影的惊心动魄,日子平淡如春水般安详、静谧。守着属于自己的小屋,守着一份极度松驰和宁静的心情。无所事事,闲到深处便只能“日高窗下枕书眠”。  相似文献   

7.
虽然时过境迁,但常立新提起捡萨尼时所遭受的一切还是不能自禁“生活就是这样你也没怎么着、它就改变了,改变的还不能挽回六年以前,我还是一个人,我可能会有男朋友,可能会有自已的家人,是不是?” 本文主人公常工新 六岁的萨尼足她‘妈妈常、/新一件特另lJ的成、于一诊已念物 六计前「卜场26岁的比乐姑娘常\,/新在么南撒尸弃婴的叫丫叹她就给这个人的村落中洽起这个为孩一子是撒尼族人咳子走’补名‘字叫人赐萨尼意思足火给的萨尼 六年后的今人’常、、新依然不知道天赐的究竞是中附还是不幸 !99日勺4川夕吕日消卜尸北华又飘起了幽句到、分…  相似文献   

8.
195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国防部长彭德怀告诉警卫员小景,打算下午去逛逛北海公园。小景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报告了有关单位。傍晚,彭总着便衣来到北海公园,看到门口大牌子上写着“休息”,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把他迎进公园,公园里一个游人都没有。彭总感到奇怪,质问小景说:“你搞什么鬼?”小景争辩说:“牌子上不是写的‘休息’吗?”彭总火了:“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转身冲着公安人员问道:“你们说,你们是不是把  相似文献   

9.
也许因为他的名字,于为工从1969年参加工作起,就在和“工”字打交道。先是搞建筑,做过许许多多的工种;后来又到了工会。1984年以工转干,似乎也没离开过“工”字。1990年他到了外企,虽然不是工人了,但无论是职工还是员工,都没离开这个“工”字。他自认,一个叫“为工”的人怎么能离开“为工”服务的岗位呢!于为工今年52岁,长着一张和气的圆脸,透着1950年代出生的人特有的一种谦逊和忠厚,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待人和气,处事豁达。也许正是因此,于为工才能胜任FESCO待聘管理中心经理这个管着500多人的繁琐工作。而于为工却把极其事务性的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迪蔚 《政策与管理》2008,(2):114-114
“涮”字,在北京话里很有讲究;白让你跑个来回叫涮,夹着羊肉下锅一晃荡一开吃叫涮,二开吃叫溜,到三开再吃是炖了,没完没了那就不是涮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前和之后,应该把儒家文化留在家里“儒商”的困境虽然国内有各种关于儒商的论坛,但什么叫儒商?什么叫华商?十个人就有十种说法。很多人会说,儒商指的不是孝道这些东西,而是更强调仁义理智信,不要为富不仁,要以和为贵;不要为了自己多赚一分钱就伤了大家的和气,中庸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交涉,满载着假货的两辆大货车终于驶出了沈阳“五爱”货运总站的大门。打了一天的假,连中午饭还没吃上的打假人员不禁发出疑问:在“五爱”客货联运总站,政府部门的异地封存单难道还抵不上一个小小的出门证?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幸福感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而有钱不等于幸福,财富仅仅是带来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反而比薰于灯红酒绿中的人更有幸福感——总感觉这个远离常理的结论中压抑着一种沉闷而残酷的东西。农村人拥有怎样一种强于城里人的幸福感呢?他们没必要像上班族那样出门就遭遇堵车的痛苦,没必要像公务员那样被强制带薪休假,不会因为生活条件太好而染上糖尿病、脂肪肝等“富贵病”,没必…  相似文献   

14.
出门六要     
每个人每天几乎都要出门。出门就要融入到大众里。所以应该注意自己的礼仪。以下列出“出门六要”,供读者参考: 一、仪容庄重:出门之人。一定要带着愉快的心情。要有庄重的仪容。保持自然。保持微笑,保持端庄。见了人不能苦着脸。一脸严肃的神情。让人见了就不欢喜.如此怎么与人洽谈办事呢?  相似文献   

15.
东北的小孩子打架常问:“你服不服?”其实,做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个“服不服”的问题,这个“服”不是压服,而是信服.服不服取决于信不信,不信谈不上服,信了才能心悦诚服.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使人信,让人服呢?我觉得首先有个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怎样认识自己的问题.一提这个问题,有人就会说没职、  相似文献   

16.
三、几人真是经纶手 师傅放下碗筷的时候,朗然早已双手奉上清 茶,每当这样的时候,朗然总是执礼愈恭,那副表 情,犹如饕餮之徒遥望满汉全席,垂涎欲滴。 “看懂这幅图了?”师傅啜了口茶,清醇沁人。 “是啊,问题不是随便问的,每个问题都有潜 台词,而且不仅仅一层的潜台词,不但能帮助我 们诊断员工在企业中的感受或者叫敬业度,而且 能指导管理者如何管理和澄清侧重点。” “恩,打算怎么应用呢?” “比如我们现在调查的结果里,员工觉得‘我 的获取’大于‘我的奉献’,说明还有相当的潜力 没有发挥出来,比较一…  相似文献   

17.
占才强 《乡镇论坛》2011,(18):32-33
江苏省泗洪县,有个地方叫“那个地方”。因为被关过“那个地方”的人,对“那个地方”叫法不尽相同。有的叫“秘密大院”,有的叫“黑屋子”,有的叫“黑看守”,有的叫“黑监狱”,有的叫“私设的牢房”。  相似文献   

18.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19.
《英才》1998,(10)
人人都想有个投奔的怀抱,只是归宿不同。也许是家,也许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命情怀。有家如何?没家又如何?大概就像吃得着的葡萄不一定是甜,但吃不着的葡萄却一定酸。肯尼基有一首最著名的萨克斯曲《回家》,把人吹得柔肠寸断。男人多会来事儿,倒是女人傻乎乎的。不是吗?萧红硬生生地丢下一句:“人们忙着生、  相似文献   

20.
小芸,26岁,是民企职员,她先生年长她3岁,两年前留学归来,是家外企的工程师。两人暂时还没有要孩子的打算。目前,小芸月收入2000元,她先生月收入18000元,两人每年还有3万元的年终奖。 尽管只是个“二人世界”,她俩每月日常支出就有9000元。这其中车辆等交通费是2000元,房租是2500元。小芸的家庭开支合理吗? 她们准备一年内贷款买房,但不知能够承受多大的贷款额度? 小芸和先生对理财既不懂也没时间。金融资产主要就是17万元存款和回国前买的约值41000元的外国基金。她们想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不用整天操心,却有较好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