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爱玉 《甘肃金融》2002,(12):76-78
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不断上收贷款权限,大力调整信贷结构,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其结果是部分地区信贷市场结构失衡,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矛盾加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在资本市场发育不全,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主要靠银行贷款的贫困地区显得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持功能,我们对定西地区所辖7个国扶贫困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孙涛  马明文 《山西金融》2002,(10):18-20
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采取收缩机构,上收贷款权限进行集约化经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但由于机构收缩、信贷资金集中与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结构产生矛盾,造成信贷结构失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信贷投向集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不断上收贷款权限进行集约化经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增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大行业集中的信贷投向特点.  相似文献   

4.
2004年,海南省金融机构继续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信贷投向重点突出,银行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但贷款投向的地区、行业、期限、企业集中以及币种结构待优化、房地产业高速增长等问题是下阶段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达到4.58万亿元,其中3月份新增贷款规模达到1.89万亿元,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快信贷增速。从高速增长信贷的结构看,票据融资增长迅猛,中长期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信贷高速增长是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银行纾缓经营发展压力的要求。信贷高增长推动经济止跌企稳,经济回暖迹象已经出现。信贷增速将呈下降态势,但其增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信贷高速增长过程中,银行净利差收窄,信贷结构轮动失衡,信贷投放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度风险上升,信贷客户和项目选择的难度增加,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信贷扩张与通货膨胀联系紧密,而且独特的信贷结构对物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但是目前信贷结构对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的研究几乎空白。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将贷款分为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着重研究我国信贷结构与物价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贷款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消费性贷款的影响;但生产性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高于消费性贷款,这一结论表明信贷资金集中投向生产性领域和消费性贷款集中于住房领域体现了投资拉动与房地产业不仅影响物价水平,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从信贷的视角解释了"中国之谜"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及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是:贷款供给制主体与贷款需求主体不对称;贷款重点投向与经济发展的重点需求有偏差;信贷产品单一供给与企业对金融产品多样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贷款期限结构与存款期限结构严重不匹配;贷款利率固定化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矛盾;信贷的区域性结构矛盾突出.信贷结构失衡的调节对策是:运用宏观政策和经济方式引导信贷结构调整;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加强央行宏观调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信贷资金合理调度;加快金融工具创新步伐,满足多样化信贷需求;加强政府对信贷结构的协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政府采取了投资拉动政策,商业银行也加大了信贷投放,信贷资产规模急剧增加,存量资产和新增资产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股改以来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趋于优化,但是仍存在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部分风险较高行业的贷款规模偏大等问题,未来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应从以下六方面着手:科学配置信贷资源;通过信贷增量优化带动存量优化;创新中间业务,带动传统业务发展;依托产业价值链,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关注金融生态变化,明确信贷优先投放区域;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把握贷款行业投向。  相似文献   

9.
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情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大幅上收,信贷投向不断向少数行业、企业和发达地区集中,这不仅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也给基层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盐城市信贷集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集中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信贷扩张与通货膨胀联系紧密,而且独特的信贷结构对物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但是目前信贷结构对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的研究几乎空白。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将贷款分为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着重研究我国信贷结构与物价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贷款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消费性贷款的影响;但生产性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高于消费性贷款,这一结论表明信贷资金集中投向生产性领域和消费性贷款集中于住房领域体现了投资拉动与房地产业不仅影响物价水平,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从信贷的视角解释了“中国之谜”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薛建峰 《西安金融》2006,(12):28-29
信贷审批权限的集中上收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这样的信贷资金管理方式客观上造成了银行信贷资金向上级行、经济发达地区、大企业和集团性企业、优势行业、以及中长期的五大集中,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形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国家对银行信贷资金的管理和投放必须在引导的同时加以必要的干预,配合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信贷市场出现了信贷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信贷资金集中流向效益好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成为信贷收缩的对象,这种信贷失衡既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短期理性的表现,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本文从信贷行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揭示了我国信贷市场上激励机制的失败是导致信贷失衡的重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信贷市场出现了信贷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信贷资金集中流向效益好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成为信贷收缩的对象,这种信贷失衡既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短期理性的表现,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本文从信贷行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揭示了我国信贷市场上激励机制的失败是导致信贷失衡的重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现象,就是贷款越来越多地投向大城市、大企业、上市公司,信贷资金呈现出了明显的集中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必要的信贷支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对金融机构自身的营运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即便如何,众多商业银行经营们依然乐此不疲。为何?如此发展是福是祸?带着种种疑惑,笔进行尝试性研究和思考。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信贷结构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在各个不同维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行业结构、期限结构、贷款主体结构、贷款投向结构等内容。信贷结构不仅决定着银行体系的风险状况和长远发展,也对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重要的深远影响。本文以乌海市为例,对信贷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为了确保在控制信贷规模情况下的经济发展对资金的正常需要,提出了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贷款投向的方针,想通过用好盘活老贷款,提高银行信贷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来填补贷款增量的不足。显然,这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十分科学和正确的选择。最近,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一、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情况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是信贷投放速度和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在宏观调控中较为明显,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二是商业银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呈现新发案件多,涉案人员层次高、涉案金额大的特点;三是关联企业贷款和企业集团集中授信正成为主要的风险来源,不少企业采取关联企业相互担保等方式,从商业银行套取巨额贷款,造成信贷资金严重损失;四是消费信贷领域不良贷款日渐增加;五是某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控股金融企业积累了较高金融风险,一旦资金链条发生断裂,使系统性金融风险迅速扩散;六是地方政府财政信用担保贷款和土地储备抵押贷款在政策方面发生变化后面临相当严峻的信贷风险.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信贷管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规避信贷资金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基层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提高信贷准入标准、上收信贷审批权限,并在强化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了欠发达地区的信贷市场退出使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下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再生产的合理需求,形成中小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贷款无望,银企关系及金融运行环境恶化,不良贷款上升等一系列不良反映,并形成"信贷紧缩——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运作与农业的发展显得不相适应,其对策是加大信贷杠杆的调控力度,优化农发行信贷资金结构,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拓宽信贷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20.
钱善明 《新金融》1990,(11):39-41
所谓信贷结构,从信贷资金使用的主体(企业)来看,指不同产业、行业占用贷款的构成,以及各类企业占用贷款的比例;从信贷资金供应的主体(银行)来看,指诸项贷款,如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与固定资多贷款、正常贷款和风险贷款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