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零售商业的国际化过程中,日本零售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本零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动机与决策过程因进入市场、进入时期及业态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同时,日本零售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绩效也是不容乐观的,并出现了大量的撤退案例。研究日本零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动机及经营绩效不佳的原因,不仅对日本零售企业制定跨国经营战略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包括进入国家或地区在内的全体零售企业制定零售经营战略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经历了许多发展阶段。从历史上看,日本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海外“飞地市场”的存在、亚洲“中产阶层”的出现、以及中间流通系统的现状等,直接影响了日本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时机与模式。系统分析日本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因素,对研究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娟  刘钻石 《改革》2012,(2):93-9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了复杂一体化战略,国际直接投资的传统OLI-IDP框架不完全适用于解释中国在海外寻求知识资源的行为,需要调整和补充。中国政府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并购和有机扩张是获取海外知识资源的主要方式,学者们基于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分析、大型并购数据库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评估了包括跨国并购在内的各种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绩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论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制定合理的跨国经营战略是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率的必要条件。要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率,应注意把握跨国经营战略不同特性、恰当地选择目标市场、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以及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跨国经营战略相匹配这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廖利兵  曹标 《世界经济研究》2013,(3):66-72,86,89
与以往单独研究投资或贸易不同,本文在跨国投资理论基础上融入了国际贸易,用以研究多国(地区)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通过梳理一般产业均衡模型分析企业选择出口还是水平型FDI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工厂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对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以出口还是水平型FDI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起重要作用,而关税壁垒、公司规模经济、税收对此没有显著影响;采用基尼系数和GDP衡量中国实际市场需求时发现,中国市场变化没有促使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由出口方式转向水平型FDI。  相似文献   

6.
跨国直接投资的股权比例选择是国际化经营及战略管理的重要议题。跨国公司选择怎样的股权方式经营海外子公司,受到母公司内部控制需求、国外市场产业进入壁垒以及东道国宏观经营环境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各层面因素与投资者战略决策倾向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以期能为国际化经验匮乏的国内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此文在研究分析当前广东境外企业的现状、困难并指出进一步发展广东跨国投资的必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对于发展外贸与发展跨国投资的关系、跨国投资市场的选择、目标市场的进入方式、跨国投资的行业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战略调整的设想,并围绕所提出的战略设想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推动因素与拉动因素在研究跨国零售商海外扩张动因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探讨了欧洲跨国零售商进入东亚市场的影响因素,认为欧洲跨国零售商东亚市场进入是推动因素与拉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黄苑 《中国西部》2014,(30):104-109
<正>本文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海外零售业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海外零售业务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世界一流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近几年中国参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激发了国内银行探索国际化经营战略之路。最近十多来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开展跨国经营,追逐有盈利潜力的海外零售业务市场,分散零售业务国家风  相似文献   

10.
康青松 《科技和产业》2012,(11):138-144
首先构建了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理论模型,之后基于对华投资韩国制造企业的数据调查,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基于企业资源因素、战略因素、区位因素的研究模型,对于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出口生产导向型战略对独资方式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市场导向型战略、东道国对外资企业的规制政策对合资方式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析日本的对内跨国并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国向日本的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在日本新增的FDI流入流量中大多是通过大型跨国并购来完成的。近年来,在日本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跨国并购的变化,但是,同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日本仍然存在大量阻碍对内跨国并购发展的因素,为此日本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以激发对内跨国并购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内部创业是企业实现自我更新并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成长方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有研究把创业机会作为内部创业研究的一个关键要素,但依然很少从机会开发视角深入揭示这一过程。基于此,本文从机会开发视角,对腾讯公司开展嵌入式案例研究,揭示"信息来源-机会识别-机会利用-内部创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内部创业过程。研究进一步丰富细化了内部创业机会类型,揭示了企业的内部创业过程,探究了企业如何选择内部创业进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企业内部创业进入模式的间断平衡和动态演化机制,对理论与实践均有重要启发意义。在理论上,丰富了内部创业机会相关研究,完善了内部创业相关理论;在实践中,为企业"追求卓越",实现"基业长青",获取持久竞争优势,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以后,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中小化工企业已有相当一部分不同程度地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在这一战略推进的过程中,西部化工企业应该克服自身的劣势,选择正确的国际化经营路径,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为西部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成长模式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正平 《特区经济》2007,225(10):97-99
企业的跨国经营存在着两种典型的跨国经营模式,这两种模式可以为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跨国经营竞争环境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应选择跨越式的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邓志能  Maxufei 《特区经济》2006,(11):271-273
在知识经济下,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国外市场进入方式选择关系到国际化成功与失败,而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是影响企业国外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首要因素.本文首先从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的两种战略动机:“知识寻求”与“知识利用”;其次,从知识基础理论的观点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方式,并根据知识获取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高、低知识获取型进入方式;再次,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与国外市场进入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提出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纷纷转变经营战略,即将"多元化"战略转向提高核心竞争力战略,注重优化公司的内在素质,突出主业经营和"归核经营",形成并强化独特的经营优势,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转变经营战略之举对泉州民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重要的启示,即泉州民营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开拓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必须更新经营观念;由多元化经营转向专业化经营;以人为本,注重管理创新;强化技术创新,扩展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府补贴制造商和政府补贴消费者两种模式,建立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博弈模型,分析不同补贴模式对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决策及其绩效的影响,并对不同补贴模式的刺激需求效果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消费者的角度,补贴制造商模式和补贴消费者模式都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支出成本,消费者能从政府补贴中受益,并且补贴消费者模式对消费者更有利;基于政府的角度,补贴制造商模式对需求刺激的效果更好;基于企业的角度,补贴制造商模式对企业更有利。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re-examine the regional determinants of FDI in China using both total FDI flows, and FDI flows disaggregated by entry mode. Building on both the FDI location and entry mode choice literatures, we argue for the existence of mode-specific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test for their existence. We first specify and estimate a location model of aggregate FDI flows to Chinese regions. Using the aggregate model as a benchmark, we then estimate separate equations for each of three different entry modes (wholly-owned subsidiaries, equity joint ventures and cooperative joint ventures),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e aggregat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e-specific location advantages do exist, at least within China, but they are limited to a small number of factors. In particular, we identify the accumulated stock of FDI as being more likely to attract high control modes of entry, while existing policies to attract FDI are more likely to attract lower control modes of entry.  相似文献   

19.
欧盟的能源一体化战略着力于对内完善欧洲能源内部市场和统一内部标准,对外进行对外能源对话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采取了一些前瞻性的措施,以便通过"缓慢的能源市场一体化",逐步建立一个以欧盟为中心的跨国能源大市场。虽然能源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阻碍,例如欧盟各成员国在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政策差异以及欧盟制度因素对能源市场一体化的阻碍。  相似文献   

20.
李东光 《改革与战略》2011,27(4):140-143
文章分析了跨国物流公司在华发展所采取的市场进入策略、网络构建与业务拓展策略、本土化策略以及人才策略。文章认为,跨国物流公司在华发展策略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应通过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物流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采取竞合策略;完善物流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等措施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