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外汇衍生品的作用过程的角度回顾泰国与香港金融危机,分析两国金融危机一负一胜的内在原因,探究外汇衍生品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途径和效果,总结外汇衍生品引发金融危机的一般过程,提出外汇衍生品的风险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2.
美国金融衍生品的异化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衍生品的异化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美国金融衍生品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导致高杠杆性、定价的扭曲性、风险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因此,中国应当坚持安全优先的监管理念,提高金融衍生品的透明度,适当限制金融衍生品的种类,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3.
姬坤洋 《大众商务》2011,(11):20-21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迄今为止其影响仍未消失,金融创新的泛滥是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衍生品创新泛滥与监管的缺失不无关系,由此引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世界主流的监管模式,并叙述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的弊端和发展方向,为我国衍生品币场的监管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广受争议,这一市场作为目前金融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全球场外、场内衍生品市场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测算并分析了场内市场和政府监管对场外市场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和加强场外衍生品政府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20世纪以来全世界先后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三次金融危机,可以明确要防范金融危机必须做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要相辅相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要协调发展;应构建适合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适度推进金融自由化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先后发生了三次代表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或留给我们诸多启示与思考: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需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要相辅相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要协调发展、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谨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构建适合本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建立公正公平包客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多家中资企业爆出金融衍生品巨额亏损.因此,研究我国大型国企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国企参与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国企参与风险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对于金融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金融衍生品过度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金融衍生品的国际监管改革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短短40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已经在金融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同时具有价格发现和繁荣市场的作用,但是其同时也带来了高杠杆程度、容易滋生和传播风险、误导价格和破坏市场等问题。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不但使金融衍生品市场受到重创,而衍生品的不当创新更被认为在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危机爆发后至今,主要发达国家和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监管机构,针对衍生品的监管理念和方法,努力进行变革,核心是使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趋于全面、严格,并重视系统性风险。对我国而言,在金融衍生品尚未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对金融衍生品实现有效监管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是监管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法学界将研究的焦点放在金融衍生品,对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已需要具体到不同投资者。本文对国有企业投资衍生品进行法律规制的研究,从现有法律法规出发,对国有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原则、权责分配、激励与监督等问题的应然和实然状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美国1998年至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提出我国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推进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内控建设,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并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金融衍生品交易取得了空前发展,美国金融危机更使结构性衍生产品的杠杆率受到举世关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机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金融高杠杆,并对金融危机的扩大和传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机构都在实  相似文献   

13.
美国投资银行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从华尔街席卷全球,从金融领域波及实体经济,美国投资银行首当其冲.美国投资银行发生剧变的内部原因是,经营范围过宽,业务结构过于集中于高风险的衍生品领域,不良资产过多;自有资本少,杠杆率过高;"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内部人控制影响下的薪酬激励制度等.外部原因是,参与主体的欺诈、不诚信行为方式盛行;监管制度缺陷等.  相似文献   

14.
借鉴美国经验 防范我国CRMA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 《西部金融》2011,(3):39-40
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信用衍生品推上了风口浪尖,出于防范信用风险而设计的金融产品是危机的导火索。在经历了市场的深刻反省后,全球的信用衍生品规模又创新高,我国也适时推出了CRMA(信用风险缓释合约)系列信用衍生品,但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对其监管是对监管部门的考验。本文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指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对CRMA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虚拟经济理论视域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在当代的演化形式。近年来,虚拟经济领域内的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用马克思主义虚拟经济理论对金融危机的产生进行解读,分析虚拟经济的理论来源,初步界定了虚拟经济、经济危机及金融危机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解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国1998-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利用场外衍生品对冲风险的动机明显,场外衍生品与场内衍生品的互补效应比替代效应更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存在负效应,而政府加强监管会产生正效应.因此,在我国,衍生品市场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推进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内控建设.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以美国评级为核心的信用评级模式的弊端,凸显了在金融衍生品等新型评级产品和主权评级领域的突出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加速发展的中国既需要一个安全的国际信用环境,更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自主信用评级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八年后的今天大多数国家依旧没有走出萧条,因此这次危机是十分值得反复讨论的。本文主要是从次贷和其本身——金融衍生品的博弈关系来探讨追求高风险背后的贪婪和自负。  相似文献   

19.
继股指期货之后,期货衍生品市场再获突破。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作为中国第一个场内利率衍生品,其上市标志着中国期货衍生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场内利率衍生品中的基础商品。推出国债期货是国务院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18年的反思与等待,在监管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陛、区域性风险”这一“底线要求”下,它终于重返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的迅猛发展,场外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研究领域一个新的课题而逐渐受到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美国1998年至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并提出我国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