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海观潮     
本期报海观潮全部是本刊记者采写的报道和专访。本刊记者张晓燕采写的《<2010年度全国报纸总印刷量调查报告>发布全国报纸总印量为1613亿印张同比增长8.55%》,报道了由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主持的2010年度全国报纸总印量调查统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校报由于发行范围、编辑记者规模及制作流程等的限制,它的传播效果是无法和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相体并论的。对于这样一种校园内发行的特殊报纸,本文试着对《浙江工业大学报》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显示了在现阶段《浙江工业大学报》在传播效果上的不足,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报海观潮     
本期报海观潮,我们刊发3篇稿件。本刊特约记者韩璐、来斌撰写的《中国报业,狙击侵权路在何方》,是就报纸版权保护问题对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段桂鉴所作的专访。专访中,段主任提出的版权资源运营应纳入报业战略布局的建议,值得各报老总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报海观潮     
《中国报业》2009,(10):22-22
本期“报海观潮”,我们刊登4篇文章。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第11个产业振兴规划,因其与报业经营的直接相关性,本刊全文予以转载。8月27日,《中华新闻报》宣布终刊清算。这是迄今为止倒闭的第一家中央级报纸。一本刊记者苑二刚采写的《16年,〈中华新闻报〉的荣耀与悲哀》,探寻了这家报纸由盛及衰的演变过程,以及这家报纸的倒闭对正在进行的报业体制改革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海观潮     
本期报海观潮我们刊发3篇专稿。本刊记者杨丽娟撰写的《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流媒体集群》,记述了人民日报社属报刊品牌建设的发展之路。崔保国、张晓群撰写的《中国报纸产业规模与结构变化分析》,报告了他们对中国报纸产业近十年来规模与结构量化分析的五个主要发现。  相似文献   

6.
宋冰 《中国报业》2013,(7):70-71
集了159个“中国集报之家”和132种“中国集报精品”的两部书——《中国集报之家》和《中国集报精品》已经问世。作为评审之一、中国当代历史新闻学的大家,已经85高龄的方汉奇教授这样说:收藏报纸,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的报纸品类,地铁报已经成为世界报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从1995年瑞典《地铁报》的粉墨登场开始,仅仅13年的时间,地铁报便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报业市场上站稳了自己的阵地,  相似文献   

8.
报海观潮     
《中国报业》2009,(8):22-22
本期“报海观潮”,我们编发4篇稿件。 《2008年全国报纸出版基本情况》是本刊从新闻出版总署财务司发布的《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中摘录出来的有关报纸出版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期“报海观潮”,我们撷取4朵浪花。本刊特约记者晋雅芬采写的《创新管理思路推进报刊改革》,传达了3月26日至27日新闻出版总署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本刊记者邓应华采写的《认真落实全年重点工作和重点调研课固,传达了3月5日中国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的“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顾问夏天俊撰写的《全国报纸总印量同比增长5.05%》,报告了2007年度全国报纸印刷情况的调查结果。本刊记者张晓燕采写的《预计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约为5440亿元》,报道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一书在京发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周文华 《中国报业》2012,(10):36-39
《中国集报之家》和《中国集报精品》两部书即将出版,这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第二届理事会三年多以来开展“双百工程”活动的结晶。中国报业协会会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为这两本书作序,他写道:“从这项活动(双百工程)和这两本书的出版可以看出,集报分会为报业文化发展和报纸文物收藏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陈培吉 《中国报业》2010,(10):50-51
1985年创刊的《中国化工报》是较早开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报之一,早在1992年就开始实行自负盈亏。正是因为较早就自己找饭吃,这张报纸更在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更关心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虽然这期间也走过弯路,比如曾经办过社会周刊,也想过像都市类报纸一样到报摊上零售,但浅尝辄止,很快又把重点转回了行业。  相似文献   

12.
11月23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北京娱乐信报社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转型为地铁报的信报广告经营、发行等方面开展长期密切合作。此举,标志着地铁报在首都诞生,填补了北京报纸品类的一项空白。转型为地铁报的《北京娱乐信报》于11月27日早晨开始,在运行地铁线路站内派发。  相似文献   

13.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英国《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卫报》、《每日快报》等主流报纸企业,对境外报企股权制度及其治理结构,尤其是双重股权等特殊股权制度对报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到2014年7月1日,《浙江科技报》就该满50岁了。一张年近半百的专业报纸,在平面媒体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大背景下,该如何转型重构?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摸索,一直在寻找机会。专业报好比向日葵,要始终跟着市场需求这个太阳转夹缝求生、自收自支的专业报或行业报(浙江省大多数专业报其实是行业报),"适者生存"是环境逼出来的特性。要在主流媒体继续做强做大、新兴  相似文献   

15.
9月上旬,《华夏时报》再次改版。这份在北京白热化市场竞争中一直蹒跚学步的报纸在谋求了无数条出路后,终于在大资金的注入下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中国的第一份商圈社区报”。虽然其变革的命运和前途还值得期许,但是其在社区报方面的萌动必将为中国的社区报实践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陈凯 《中国报业》2012,(5):28-30
发行量只有15000份的社区报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活出一份精彩?《领航员》这份三获“全美最佳社区报”称号的报纸给我们的启示是:勿以地小而不为,关键是能否真正拥抱小众概念……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报纸发行量快速滑坡,近半数农民报停办或改办其他报纸,全国仅存17家省级农村报。在农民报生存面临残酷压力的形势下,婀北农民报》闯出一条生路,并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均名列前茅,平均期发行量13万份、广告额突破500万元,平均年利润以10%递增,成为面向河北省农村覆盖面最广(农民自费订阅率95%)、  相似文献   

18.
赫斯特公司3月16日宣布,《西雅图邮讯报》(The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在本周二(3月17日)将出版其最后一期印刷报纸,然后完全转型为网络出版的新闻媒体。这是迄今为止实现网络改组的最大的美国报纸。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27日,乘坐北京地铁的乘客发现地铁里面多了一道风景,那就是在早上上班高峰期,许多人都手持《北京娱乐信报》,醒目的“信报”二字不仅显示着这份报纸自身的存在,还标志着一个新的报纸品类:地铁报,正式在北京登场了。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生存挑.战有目共睹,不论小报还是大报,都在探索自己的生存战略。而当下经营闲难最大的,可能还是地市报。笔者近日读陈凯老师的著作《走进美国社报》,觉得美国报人的经验对地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